王竹泉(煤田地質學家)

王竹泉(煤田地質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竹泉(1891.04.09 - 1975.07.24),男,字雲卿,又名宗琪,出生於河北交河,區域地質學家、煤田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1929-193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地質系學習,獲碩士學位。從事地質工作60年,研究領域廣泛,特別在研究中國煤田地質形成與分布規律、地層疊覆原理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王竹泉首先提出煤的接觸變質規律,首次提出以重礦物為標誌鑑定火成岩區的觀點,在煤田地質理論上作出了積極貢獻。發現陝北油田,在昌平發現新礦物並命名“西湖石”對除西藏、新疆以外的全國各省的煤田進行系統調查研究,為大規模勘查奠定了基礎。被譽為“中國煤田事業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山西煤礦志》和《河北磁縣煤層的煤岩研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竹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交河縣(今泊頭市交河鎮)
  • 出生日期:1891年4月9日
  • 逝世日期:1975年7月24日
  • 畢業院校:農商部地質研究所
  • 主要成就:中國煤田地質學的奠基人
    發現陝北油田
  • 代表作品:《山西煤礦志》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科研成果,主要作品,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1891年4月9日(光緒十七年),王竹泉出生於河北省交河縣陳屯村。父親王大楷是富農。王竹泉在家鄉私塾發蒙。14歲入交河縣高等國小,一學期後即考入河間縣中學。20歲中學畢業,出遠門求學深造。先考入了南京鐵路專門學校,後轉學考入天津高等工業專門學校。
1913年(民國二年),王竹泉考入農商部地質研究所。1916年畢業,擔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
1917年(民國六年),王竹泉首先發現大同煤田是一個含有石炭二疊紀侏羅紀兩組含煤地層並存的煤田,從而擴大了大同煤田的煤炭儲量。王竹泉調查大同煤田時,在口泉鵝毛口一帶採到石炭二疊紀化石,從而證實大同煤田為石炭二疊紀與侏羅紀兩種含煤地層並存。同時指出在大青山,呼和浩特一帶只有侏羅紀煤系,而雁門關以南只有石炭二疊紀煤系而無侏羅紀煤系。認為大同煤田為華北石炭二疊紀煤田與塞外侏羅紀煤田之過渡區,這個判斷與現探明的煤田分布情況大致相當。
1922年(民國十一年),王竹泉根據在山西保德縣紅層下部所採集的化石,指出在上石炭統上部還發育有二疊紀地層。這一結論糾正了前人(李希霍芬葛利普)原來確定的含煤地層為下石炭統的結論,為山西石炭二疊紀地層的劃分和對比提供了新的證據。
1925年(民國十四年),王竹泉根據多年在山西野外調查的結果,編出了中國第一張山西省地質構造綱要圖,並發表《山西地質構造綱要》論文,這是中國將構造地質列為專著文章發表的首篇。在當時引起了地質工作者對構造地質研究的興趣。
1926年(民國十五年),王竹泉發表了《中國地質圖(太原—榆林幅)說明書》,他是中國編制1:100萬區域地質圖最早者之一。為編此圖,王竹泉曾先後在野外調查達5年之久,編出包括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及河南一部分的太原-榆林幅(1:100萬)地質圖及其說明書。這篇地質說明書全文分地層、火成岩、構造地質、地文、經濟地質5部分共7萬多字,並附有1/100萬區域地質圖及全區地層對比圖、剖面圖、構造地質圖等數十幅圖件。
1929年(民國十八年),王竹泉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資助,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地質繫念研究生。1930年(民國十九年)獲碩士學位。同年,轉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質系作研究生。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王竹泉與潘鐘祥,應國防設計委員會(即經­濟部資源委員會的前身)之請,前往陝北勘探油田,後聯名發表了“陝北油田地質”一文。他們將從前認為是下侏羅統下部含煤地層的時代更正為三疊紀。並指出,陝北油層大致可以分為3組:即中、上三疊統的延長組(4個油層)和永平組(2個油層);下侏羅統的膚施組(3個油層)。
1956年 王竹泉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並當選全國煤礦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特邀代表,以及主席團執行主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地質礦產組組員。同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8年,王竹泉發表了《中國北部石炭二疊紀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釋及其對預測新煤田之意義》論文。根據大量的勘探資料,對中國北方主要含煤地層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
1962年,陳毅副總理代表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宴請著名科學家,號召向科學進軍。王竹泉應邀參加了宴會,會後寫出《總結我國各時代煤田分布規律》的科研規劃。並於1964年完成了《華南晚二疊世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的課題。此項研究成果於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5年7月24日,王竹泉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4歲。

主要貢獻

科研成果

王竹泉從事地質工作60年,研究成果涉及地質學的許多領域,其中煤田地質的最多,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早年提出以重礦物為標誌鑑定火成岩區的觀點;在昌平發現了新礦物“西湖石”;後對山東、安徽、河北、江西、山西、河南、綏遠(今內蒙古綏遠市)、陝西、遼寧、湖南、雲南和貴州等省主要煤田進行系統調查研究,為以後大規模勘查建立了基礎。50年代對華南晚二疊世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的研究,具有示範意義。還研究和總結了中國煤的變質規律,首先提出了煤的接觸變質作用類型,不僅具有實際意義,更在煤田地質理論上做出了積極貢獻。主編了中國第一批1:100萬地質圖——《太原-榆林幅》。他的《山西煤礦志》、《華南晚二疊世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等具有經典意義。對華北、華東、東北、西南若干地區的地層、構造、地貌、礦產等研究有重要成果。
發現陝北油田
王竹泉不僅在煤田地質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對其它礦產如鐵、錳、銅、金、鋁、磷礦和石油等也進行過廣泛的研究和探索。並先後發表文章有30餘篇。他在延長油田設計三個鑽孔,其中有油出;在延川水平設計兩個鑽孔,有一個鑽孔出油。1950年王竹泉還發表一篇題為《勘探陝北石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的論文。當時受燃料工業部領導的委託,王竹泉參加了第一次石油地質工作座談會。
首次提出華北煤變質的新觀點
1956年,王竹泉發表了《華北煤種牌號的帶狀分布及其地質因素》論文。文中他不囿於傳統煤變質學說的束縛,套用大量的煤質分析資料,結合華北地質構造特點,進行系統分析研究,首次提出華北煤變質的新觀點。王竹泉認為華北多數煤田構造簡單,煤層傾角平緩,煤系厚度及上覆地層厚度較薄,用動力變質及區域變質學說是難以解釋某些高變質煤田的形成。他認為沿太行山一帶有多處岩漿侵入,煤層因受接觸變質影響而形成高變質煙煤和無煙煤;而呂梁山、霍山的岩漿岩少於太行山,故形成中等變質煙煤,由東向西岩漿岩的出露有減弱之勢,煤的變質程度也隨之降低;華北煤變質以火成岩變質作用顯著,但不否認區域變質與動力變質在華北煤變質中的作用。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了當時地質界的熱烈討論。
1958年,王竹泉又發表了《中國北部石炭二疊紀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釋及其對預測新煤田之意義》論文。他根據大量的勘探資料,對我國北方主要含煤地層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根據岩相變化的規律,指出中國北部石炭二疊紀地層原是在同一巨型濱海沼澤平原與內陸沖積平原之沉積;現露出各地之煤田是由地層沉積之後,地殼運動與剝蝕所造成;華北各煤田即屬於同一沼澤平原之沉積,因而推定我國北部的廣大沖積平原下,包括河南、河北、山東及江蘇、安徽北部,必隱伏有大面積的石炭二疊紀含煤岩系。他指出,由於石炭二疊紀含煤岩系之下伏岩層主要為奧陶紀灰岩,因此凡遇露出此種灰岩的沖積平原,其下頗可能找到蘊藏較淺的石炭二疊紀含煤地層。這一推斷,已為實踐所證明。如山東濟寧、肥城,河北邢台、玉田、唐山車軸山,江蘇九里山、沛縣,安徽的宿縣,河南的確山,均相繼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煤田。隨著勘探手段的改善,可以預料在華北廣大平原下部仍將有可能繼續發現新的煤田。
提出以重礦物為標誌鑑定火成岩區的觀點
王竹泉在礦物岩石學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獨到見解。1930年在美國學習期間,對美國威斯康星火成岩中的重礦物進行了研究。他指出每一個火成岩侵入體,在質與量的方面均有特殊的重礦物,可利用此種重礦物來辨認各種火成岩侵入體,又每一火成岩區域,亦各有其特殊之重礦物群,可利用此重礦物群以識別同一時期、同一岩漿之活動區域。建立了以重礦物為標誌,鑑定火成岩區的理論。這個理論發表後,引起當時各國地質學者的重視,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36年王竹泉在河北昌平西湖村,發現了一種新礦物,並定名為“西湖石”,其化學成分為[Ca(MnFeZn)5(SO3)6],這種新礦物的名稱,已為各國礦物學家所採用。
豐富和修正了美國地質學家有關地貌研究的成果
王竹泉於1925年發表過《山西、陝西間黃河地貌發展史》及《山、陝地文發展史略》;1928年又著《山西、陝西間黃河之地文》,對中國地貌進行了綜合研究,豐富和修正了美國地質學家B.維理士(Willis)和瑞典地質學家J.G.安特生(Andersson)有關地貌研究的成果。他是中國研究地貌較早的地質學家之一。

主要作品

王竹泉從畢業到30年代,對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做了大量野外調查和室內研究工作。先後發表了40多篇調查報告和論文。
序號
作品
年份
出版
作者
1
江西吉安、安福、永新一帶煤田地質
1920
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
王竹泉
2
山西大同、左雲、懷仁、右玉煤田地質
1921
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
王竹泉
3
山西保德地層
1922
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
王竹泉
4
山西石炭紀後期地層研究
1922
中國地質學會會志
王竹泉
5
山西地質構造綱要
1925
中國地質學會會志
王竹泉
6
黃河河道成因考
1925
科學
王竹泉
7
中國地質圖說明書(太原—榆林幅)
1926
商務印書館
王竹泉
8
河南武安、涉縣、林縣、安陽一帶地質礦產
1927
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
王竹泉
9
綏遠大青山煤田地質
1928
農商部地質調查所地質匯報
王竹泉
10
山西煤礦志
1928
農礦公報
王竹泉
11
熱河阜新煤田
1929
地質匯報
黃汲清,王竹泉
12
.江西修水流域地質礦產報告
1929
地質匯報
王竹泉
13
美國威斯康星火成岩中重礦物的岩石學研究
1932
中國地質學會志
王竹泉
14
磁縣煙煤顯微鏡下之結構及其與焦性之關係
1933
中國地質學會志
王竹泉
15
陝北油田地質
1933
地質匯報
潘鐘祥,王竹泉
16
華北地文沿革之重檢討
1937
地質論評
王竹泉
17
雲南開遠縣布沼壩煤田
1940
地質匯報
王竹泉
18
山西臨縣紫金山鹼性正長岩岩漿分化之我見
1947
中國地質學會志
王竹泉
19
31年來中國地質調查與研究
1947
科學時報
王竹泉
20
華北地質構造之新解釋
1948
科學
王竹泉
21
用顯微鏡觀察煤對於改進煤質之重要性
1950
煤炭工業
王竹泉
22
焦作、峰峰、井陘、門頭溝、新泰,各煤田地質調查工作成果
1950
煤礦工業
王竹泉
23
華北煤種牌號的帶狀分布及其地質因素
1956
煤礦技術
王竹泉
24
再論華北煤種牌號的帶狀分布及其地質因素
1957
煤礦技術
王竹泉
25
中國北部石炭二疊紀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釋及其對預測新煤田之意義
1958
中國地質學會會訊
王竹泉
26
中國泥炭資源分布之規律及預測
1958
中國第四紀研究
王竹泉
27
煤地質學.10年來的中國科學——地質學
1959
科學出版社
王竹泉
28
華北地台石炭紀岩相古地理
1964
煤炭學報
王竹泉
29
華南晚二疊世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
1980
煤炭工業出版社
王竹泉

獲獎記錄

科學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78全國科學大會獎《華南晚二疊世煤田形成條件及分布規律》的課題獲獎

社會任職

1916年-1921年,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
1922年-1929年,任農商部地質調查所技師
1931年-1946年,任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技正
1932年-1937年,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員
1946年-1950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
1950年-1952年,任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地質室主任,兼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組專門委員
1952年-1958年,任燃料工業部煤礦管理總局地質處主任工程師,煤炭工業部地質總局總工程師
1958年-1964年,任煤炭工業部地質司總工程師
1966年-1975年,任煤炭工業部基建辦公室地質總工程師

人物評價

王竹泉對待青年總是諄諄教導,平易近人,從未發過脾氣,絲毫沒有教授、總工程師的架子。(光明網李忠利評)

後世紀念

1991年,中國煤田地質局、中國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煤炭科學研究院西安分院在北京共同舉辦了“王竹泉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並出版《王竹泉論文選集》和《王竹泉紀念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