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立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農業學家
- 主要成就:1995年獲中央六部委表彰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個人稱號
基本信息,科研推廣,科技培訓,選育新種,獎勵榮譽,
基本信息
王立余,男,大學畢業,東北地區水稻專家,大石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總農藝師、教授、研究員級高級農藝師,遼寧省大石橋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大石橋市農學會副理事長、農業科技講師團副團長、營口市發明協會理事,長期從事水稻栽培育種工作,從事農業技術推廣30多年。
科研推廣
王立余同志擔負著全市55萬畝水稻生產栽培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幫助農民解決技術環節上的實際問題,如推廣稻瘟病、稻水象甲、紋枯病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套用面積累計達200多萬畝。此外每年還承擔多個國家、省、市級的科研項目。以前,科研推廣經費總是不能滿足需求,現在,年經費預算大大提高了,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就有了保障。現在,推廣中心全部的科技人員一年四季都在工作狀態。給農民做培訓、下到村子裡做指導,發放科技資料。科技人員可以隨時開著政府配的小車下村指導,十分方便。先後承擔和參與主持了農業部、省農業廳的水稻旱育稀植、標準化栽培、水稻綜合措施的配套組裝、沃土工程、綠色食品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安全控害區等重要項目。經過長期摸索實踐,他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經驗,如建立科技示範戶聯繫點,注意技術師範和農民實際經濟效益結合,“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乾,保證農民賺”,用他們帶動周邊農戶,達到“一戶帶四鄰,四鄰帶全屯”。
科技培訓
2010年8月全省爆發的那場水稻瘟病,因為年初就辦了培訓班,幫農民掌握病蟲害防治的技術,7月又搞了集中培訓,整個大石橋市作物發病面積控制在5‰以下,農戶損失極大地減少。幾年,農民種水稻畝產都能提高五六十斤,平均畝產在700公斤以上。農民學會了科學種田,降低了成本,加上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高,對於農民致富有極大幫助。
農技推廣中心的培訓基本覆蓋了大石橋全部30多萬農戶。只要想學,每一戶都能得到指導。現在是家家都有3到4本技術冊,人人都能通過鄉鎮農業電視、廣播,或者撥打推廣站的服務電話獲得技術指導。
王立余經常深入鎮村授課、培訓,推廣實用技術,幫助農民解決技術難題。他參加市里組織的“百名農業專家進百村科技富農”活動,並組織開展了“六個一”送科技下鄉活動。在水稻品種的定向選擇、新技術推廣套用上,他結合各鎮、村實際,為農民現場示範講解,不用專業詞語,而是用農民能夠聽明白的技術語言,讓農民在接受培訓後能夠真正掌握和使用。
最近數年,東北天氣異常,旱澇難於把握,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己任的他,就組織技術幹部多次到黑龍江等地考察學習抗旱種稻栽培經驗,提出適合本市抗旱種稻栽培的針對性措施;在推廣水田園田旱育苗等技術方面,他通過積極試驗、示範,使全市水田園田旱育苗每年達到30萬床—40萬床以上;他全面推廣抗旱節水栽培技術,每畝節水100—150立方米。
選育新種
他長期從事水稻育種工作。水稻育種一個周期需6-8年,為縮短周期快出成果,他連續5個冬季去海南島搞試驗,每次長達6個多月。在克服水土不服和氣候差異等困難的情況下,先後選育出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品系)7826、8433、M95等都成為大石橋的主栽和重要的搭配品種,在省內外累計推廣面積達800萬畝以上,增產水稻超過4億公斤,增加經濟效益3.6億元。2004年,在大石橋市水稻良種場建立了21畝水稻新品種選育引進試驗田,試材1200多份;建立了100畝水稻新品種展示田、2000畝地水稻新品種繁育田;與省農科院稻作所合作,引進水稻抗病鑑定試材300份,並從省農科院稻作研究所、省鹽鹼地利用研究所引進試驗、示範推廣了水稻新品種、新品系。 2005年,他選育的水稻新品系9443和香型新品系9207在示範田表現較好,並申報參加了2005年省水稻區域試驗。由於積極選育出一系列優質、高產新品種,使大石橋市水稻品種得到了及時的更新換代,提高了稻產區的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