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漁洋故里景區

王漁洋故里景區

王漁洋故里景區以江北青箱和尚書府第為主要展覽內容,重點突出明清時期齊魯望族——新城王氏所蘊含的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王漁洋故居修復明清民國建築108間,並在認真勘探的基礎上,對部分原有建築進行恢復,建成文化休閒廣場4000多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購物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各類配套設施齊全。忠勤祠提升改造後面貌煥然一新,主題教育功能進一步增強,相關配套設施齊備。2015年4月,王漁洋故里景區正式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漁洋故里景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新城鎮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通票:80元
  • 著名景點: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忠勤祠等
王漁洋,字子真,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縣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詩人,累官至刑部尚書。他在公務之餘致力於詩文著述,主持詩壇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詩三百首定為《御覽集》,其詩,文,詞共數十種560多卷,被譽為一代詩宗。
王漁洋故里景區
王漁洋故里景區主要包括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忠勤祠等部分。
王漁洋故居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士禛在其曾祖王之垣所建的長春園故址上增繕而成,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300多年間,故居經歷了火災、戰亂和多次改造,其西北部花園部分已蕩然無存。後由當地政府1984年重修,1986年對外開放。王漁洋故居南門 門楣上“一代正宗”系康熙所題,走進南門,眼前突然開闊起來,一條寬闊筆直的石板路延伸向北,路的左側是一個幽靜別致的園林,路的盡頭便是王士禛故居的主題區了。自東向西四個大門,依次是王士禛故居的原狀生活區、生平陳列區、祭祀區和園林區。在原狀生活區和生平陳列區大門之間樹立一尊王士禛主題雕塑,王士禛神韻詩宗的文學成就幾乎掩蓋了他的政績。原狀生活區所在的東跨院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是故居保存比較完好的五進院落,大門上懸掛的“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王士禛第”金字匾額端莊大氣。進的大門迎面的影背牆上是康熙的親筆御題“清 慎 勤”。經過門房,往裡有兩條通道,直行是一條長長的胡同,外寬里窄,預示著錢財、福運“寬進窄出”,有聚財之意。封建社會等級觀念很強,這條胡同通常是下人出入的便道。往左轉經過一個園門,便進入了中東跨院中軸線上的第一進院落。第一進院往裡走要經過垂花門。垂花門位於故居主院的中軸線上,是內宅與外宅的分界線,“麻葉梁頭垂蓮柱”,工藝非常講究。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二門”即指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很大的一處空間,即故居的第二進院,通常認為是女家眷與親友話別的場所。穿過過廳就來到了第三進院落,再往裡走是一道屏門,西廂房是王士禛的書齋,齋號“信古齋”是康熙皇帝賜給王士禛的匾額。,王士禛回歸故里後,在這裡著述不輟,完成了自傳年譜、《漁洋詩話》等多部著作。《手鏡錄》是王漁洋寫給為官的兒子的為官警言錄。故居的主堂名為宸翰堂,位於第四進院的中軸線上,體量最大,等級最高,是王士禛居住的地方,晚年他在這座院子裡生活起居,直到最後臥病在床,仍然口述讓兒子和門生整理完成了他一生的詩文總集《帶經堂集》。主堂中間為三間,東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主堂正中屏風懸掛著一幅素絹大字中堂,是康熙臨摹米芾的書法作品,題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內容為“惟正是視,玄黃匪惑,非禮不觀,儀形是則,慎爾所覿,無愆斯德。”大意是教誨人們如何做人做事,是康熙對王士禛個人道德操守的勉勵和鞭策。上方懸掛“清慎勤”的匾額也是康熙御書,題於康熙十七年(1678),意為“清正廉潔,慎行篤思,勤勉為政”,自古就有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把“清慎勤”當作為官從政的箴言,康熙賜王士禛“清慎勤”,是對他為政最高的評價。穿過堂屋,就來到了第五進院,三間後罩房處於主院的中軸線上,與南倒座遙相對應,通常是女眷和未成年子女起居的地方,房內琴棋書畫樣樣俱全。漁洋祠是最西邊的一個院落,裡面有戲院,戲台,假山,玉湖等美景。
忠勤祠落在桓台縣新城鎮,占地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館址忠勤祠原是明萬曆十六年(1588)為紀念王漁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距今400餘年。整組建築系磚木結構,分東西主跨兩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
館內設7個展室和石刻園。其中石刻展室展出國家三級以上刻石185塊;王漁洋生平展室,詳細介紹了王漁洋歷仕及吟詠不綴的一生。石刻園是在忠勤祠東跨院的基礎上與古代園林建築相結合修建的。園中有園,景中套景。元代禮部尚書,散曲家張養浩的“蒼雲”“振玉”兩巨型太湖石和國家一級石刻“水月松風”亦在園陳列,供遊人觀賞。
忠勤祠於1986年12月9日建館並對外開放,199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定為山東省優秀社會教育基地,1998年公布為首批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四世宮保”磚坊位於新城鎮南村大街北端。建於公元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坊主為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新城人王象乾及其父王之垣(前戶部左侍郎)、祖父王重光(前貴州參藩)、曾祖一會兒王麟(前穎川王府教授)四世。坊額“四世宮保”傳為當時書法家董其昌題寫。
坊身全磚石結構。4個基座為大方石砌成,上面磨磚起措,形成一大二小的拱形坊門。坊門前後兩面共有4對石獅,氣勢雄健,造型生動。歇肩式坊頂,中間高,兩側低,皆飛檐斗拱,瓦鐺古樸。八角遠伸,各掛風鈴。坊身四周飾以精美磚雕,怪獸奇禽,異花仙草,無不傳神。坊身中部4個浮雕人物栩栩如生。
整個牌坊面寬9.2米,高15米,進深3.3米,占地3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時,此坊因年久失修已剝刨損壞嚴重。1983年,山東省文化廳撥出專款,按照原貌全面修復。1987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漁洋故里景區以AAAA級景區標準為目標,歷時4年完成古建修復和展陳設計布展工作,目前各項硬體設施齊備,服務保障能力極大提升,三大基地建設卓有成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一流的人文旅遊景區離不開高檔次的主題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王漁洋文化研究保護中心以挖掘保護和傳承開發王漁洋文化內涵為重點,自主開發創意文化產品,先後組織編輯出版了《忠勤祠帖》、康熙御賜王漁洋“清慎勤”、清慈禧《平安富貴圖》、忠勤祠個性化郵票、線裝《手鏡》等一系列文化旅遊產品,既豐富了王漁洋文化研究成果和地方文獻資料,又豐富了景區文化產品。加強與文化出版、傳統工藝生產等機構的聯繫與合作,“一代正宗王士禛”個性化郵票、《漁洋山人雅集》《明清新城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以及新版《王漁洋事跡征略》、傳統手工藝品等同步上架銷售,受到廣大遊客歡迎。
還充分挖掘王漁洋文化的時代內涵,依託王漁洋故里景區,致力於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和國學教育三大基地,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王漁洋故里景區先後被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優秀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淄博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中國社科院古代文學研究基地。縣直多部門在此建立教育基地及實踐基地。
王漁洋故里景區開放後得到各界的一致關注與好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詞壇泰斗”喬羽、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蔣寅、山東大學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王小舒等,都曾前來參觀或指導工作並留下寶貴讚譽。山東省政協“小清河流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情況”視察組贊其為“家族文化的瑰寶、文物保護的典範”。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播出《新城——半朝王家》,展現了王氏家族輝煌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成就,進一步宣傳推介了故里景區。2014年8月,紀念王漁洋誕辰380周年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桓台召開,與會100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景區的硬體建設和對王漁洋“一代廉吏”的為官之道及王氏家族文化精髓的挖掘和展現,給予了高度讚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