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照

王水照

王水照,男,1934年7月生,浙江餘姚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即進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78年3月調入上海復旦大學任教。1980年11月任副教授,1985年9月晉升為教授。1990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唐宋文學方向)的博士生導師。92年10月獲“有突出貢獻的國家級專家”稱號。1998年9月當選為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現任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籌)會長、全國蘇軾學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作家協會理事、《文學遺產》編委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水照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餘姚
  • 出生日期:1934年7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文系
生平簡介,研究範圍,近年來獲獎成果,研究成果,專著,主編,譯著,宋代綜論,蘇軾研究,宋文探索,詞學蠡測,考辨諸什,

生平簡介

王水照,浙江餘姚人,1934年7月生,1960年秋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調入本校(指復旦大學——編者注)中文系任教。現為系學術委員會委員、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並擔任上海古典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丘海詩詞學會理事全國蘇軾研究學會副會長等職。
三十多年來,王教授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中辛勤耕耘,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出版了《宋代散文選注》、《蘇軾傳》、《蘇軾選集》、《唐宋文學論集》等專著及《蘇軾其人和文學》日譯本等,他還是文學研究所編著的《中國文學史》、《唐詩選》兩書的主要執筆人之一。他專攻唐宋文學,尤精於唐宋詩詞、散文和蘇軾的研究,建樹甚多,並形成了自己好學深思、辨疑祛難的治學風格。王教授注意研究課題的學術意義和價值,儘可能選擇學術界關注的重大問題或難點,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礎上,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他在六十年代初期關於杜甫研究的評論、七十年代後期關於唐詩繁榮原因的探討,由於見解獨到新穎、議論深刻精闢,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他在八十年代發表的《評蘇軾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詩》一文,是撥亂反正後學術界最早為蘇軾正名的文章,曾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
在研究中,王教授還注重新領域的開拓和研究角度的多樣化。他是國內較早致力於宋代散文研究的學者,曾發表系列論文十多篇。在詞學研究方面,他的近作《從蘇軾、秦觀詞看詞與詩的分合趨向》等文,嘗試用比較方法或歷史溯源方法來研究一些詞學現象,曾獲中國秦觀學會優秀論文獎。近年來,他很重視宋代文學和宋人心態的綜合研究,視野更加開闊,議論更趨恢宏。
王教授的研究,紮根于堅實的實證基礎之上,他努力於新材料的發現、整理和考訂。1984年出版的《蘇軾選集》一書就是一部資料豐富、工力紮實、學術性極強的選本,被學術界譽為“古代作家選本中少見的傑構。”
王水照教授在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和教學的同時,近年來還積極從事中外學術交流。除指導國內唐宋文學專業研究生外,他還先後指導過日本等國高級進修生。1984年秋,王教授應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之聘,去該校講學一年半。在日期間,他與海外學者切磋交流,發表學術論文和講演,並努力搜尋國內所佚而存於彼邦的資料及其它典籍。東瀛歸來後,他主持編譯了《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和《日本文話三種》兩書,整理編輯了《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王荊文公詩李壁注》(朝鮮活字本)和《校補足本施顧注東坡先生詩》三書,交出版社陸續出版。在學術領域裡,王水照教授從不滿足,仍孜孜屹屹,潛心學海。1988年他被英國劍橋世界傳記中心列入《世界名人錄》。

研究範圍

長期從事宋代文學的研究,尤著力於從中國文化--文學史的整體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學的時代特徵和歷史定位。在蘇軾研究、宋詞研究、宋代散文研究、文人集團研究上取得了頗為突出的成績。努力提出並解決“真問題”與“新問題”,不求“宏大敘事”與“龐大體系”,但所著重闡明的“宋型文化”、“文學群體”、“文化性格”、“破體為文”以及“中唐--北宋樞紐論“等命題,已產生較廣泛的學術影響,並得到好評。

近年來獲獎成果

宋代文學通論》 1998年獲上海市哲學社學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1997);
《蘇軾論稿》 1996年獲上海市哲學社學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1995);
1998又獲全國普通高校第二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著作獎二等獎);
1999年又獲首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
在教學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1993年曾以“唐宋文學教學體系的建立和深化”獲上海市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997年又以“中國古代文學教學體系的更新與完善”(集體,本人為第一申報人)獲上海市高等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二等獎。

研究成果

專著

1、《唐宋文學論集》 齊魯書社,1984年7月版
2、《蘇軾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版
3、《蘇軾えの人と文學》 日本東京日中出版社,1986年6月版
4、《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報11月版
5、《唐宋散文精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報2月版
6、《蘇軾論稿》 台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版
7、《蘇軾及其作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
8、《宋代文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版
9、《半肖居筆記》 東方出版中心, 1998年4月版
10、《蘇軾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1、《王水照自選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
12、《蘇軾傳》(合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3、《中國 文豪蘇東坡》 韓國漢城月印出版社,2001年4月

主編

1、《傳世藏書·集庫》分科主編,負責《全唐文》(六冊)、《王維集、李白集、杜甫集、韓愈集、白居易集》(二冊)的標點整理工作,總字數達1545萬字。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年版
2、《古代十大詩歌流派》(主編) 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版,全四冊166萬字
3、《中國歷代古文精選》(主編) 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7月版,全二冊82萬字
4、《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新宋學》(第一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10月版

譯著

1、《日本學者中國詞學論文集》(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
2、《日本學者中國文章學論著選》(合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版

宋代綜論

“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與文學中的淑世精神
——宋型文化與宋代文學之研究 《海上論叢》,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情理·源流·對外文化關係
——宋型文化與宋代文學之再研究 《〈文學遺產〉紀念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8月
文體丕變與宋代文學新貌《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
宋代詩歌的藝術特點和教訓《文藝論叢》第五輯,上海文藝出版社1978年11月
北宋的文學結盟與尚“統”的社會思潮
《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
北宋洛陽文人集團的構成
北宋洛陽文人集團與地域環境的關係
《文學遺產》1994年第3期
北宋洛陽文人集團與宋詩新貌的孕育
《中華文史論叢》第48輯,1991年12月
嘉祐二年貢舉事件的文學史意義
論北宋使遼詩的兩個問題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2期,1992年4月
陳寅恪先生的宋代觀《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四期,台灣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12月

蘇軾研究

蘇軾創作的發展階段《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1期
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文學遺產》1985年第5期
蘇、辛退居時期的心態平議《文學遺產》1991年第2期
論蘇軾的高麗觀《文史》第46輯
蘇軾臨終的“終極關懷”
“蘇門”的形成與人才網路的特點
走近“蘇海” ——蘇軾研究的幾點反思 《文學評論》1999年第3期 ( 摘錄自《王水照自選集》)

宋文探索

宋代散文的風格——宋代散文淺論之一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62年11月11日
宋代散文的技巧和樣式的發展 ——宋代散文淺論之二 《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63年3月31日
歐陽修散文創作的發展道路《社會科學戰線》1991年第1期
歐陽修學古文於尹洙辨南京大學中文系編《文學研究》第一輯,1992年5月
從《先君墓表》到《瀧岡阡表》 ——歐陽修修改文章一例 《文史知識》1981年第2期
蘇洵散文與《戰國策》《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一卷第二期,1988年12月
曾鞏散文的評價問題《復旦學報》1984年第4期
曾鞏的歷史命運 ——《曾鞏研究專輯》代序 《曾鞏研究專輯》,《撫州師專學報》1988年第4期
王安石的散文理論與寫作實踐
蘇軾散文藝術美的三個特徵《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3期
蘇轍的文學思想和散文特色《三蘇散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叢刊》第13輯,1987年7月

詞學蠡測

蘇軾豪放詞派的涵義和評價問題《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第2輯
從蘇軾、秦觀詞看詞與詩的分合趨向 ——兼論蘇詞革新和傳統的關係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1期
元祐黨人貶謫心態的縮影 ——論秦觀《千秋歲》及蘇軾等和韻詞 香港《中華國學》創刊號,1989年6月
《醉翁琴趣外篇》偽作說質疑
日本的中國詞學研究述評

考辨諸什

評久佚重見的施宿《東坡先生年譜》《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第3輯
記蓬左文庫舊鈔本《東坡先生年譜(外一種)》
《伊藤漱平教授退官紀念中國學論集》,日本汲古書院1986年3月出版。
《中國文史論叢》1986年第2期轉載
記蓬左文庫所藏《王荊文公詩李壁注》(朝鮮活字本)
《辨奸論》真偽之爭 《新民晚報》1997年2月15日
再論《辨奸論》真偽之爭——讀鄧廣銘先生《再論〈辨奸論〉非蘇洵所作》
《學術集林》卷十五,1999年1月
關於《汲古閣未刻詞》知聖道齋鈔本的通信
附:村上哲見教授來函
《半肖居筆記》 東方出版中心,1998年4月
唐詩存稿
唐詩發展的幾個問題
再談唐詩繁榮的原因 ——兼答梁超然、皇甫煃同志 《文學評論叢刊》第7輯,1980年10月
杜甫思想簡評《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65年8月8日
關於杜甫詩歌藝術特色的一些評論《文史哲》1964年第3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