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美 (1922~1988.3) 祖籍山東,中共黨員。1978年8月至1982年5月任中共來安縣委書記。他上任後就深入農村搞調研,了解《關於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即“省委六條”)貫徹落實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業美
- 出生日期:1922
- 逝世日期:1988.3
- 信仰:中共黨員
當他聽說煙陳公社魏郢生產隊暗中搞包產到組成效顯著但卻受到縣委批評後,立馬來到魏郢。通過座談他了解到,1978年春節過後,魏郢生產隊在落實“省委六條”、推行“一組四定”(作業組,定任務、定時間、定質量、定工分)過程中,隊幹部和社員認為,分組耕作,在克服幹活大呼隆、加強生產責任制等方面是一大進步;但是由於它不聯繫產量、物質利益體現不出來,還是調動不了社員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工分也很難評,提出不如乾脆包產到組。而縣委則認為,它超越了“省委六條”的相關規定,必須立即收回,否則要犯方向路線錯誤。在巨大壓力下,公社黨委默許魏郢生產隊“瞞上不瞞下,先乾一年再說”。王業美在現場聽了又看了,他動情地對隊幹部和社員說,你們的大膽行動我支持,只要能多打糧、老百姓有飯吃,就是好辦法,出了紕漏我擔著。同年年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人民日報》先後對魏郢的經驗作報導,肯定他們的做法。
繼魏郢生產隊包產到組後,1978年秋,來安農村改革又出現新情況——十二里半公社前郢生產隊幹部社員要求包產到戶。王業美召開縣委常委會,會上他介紹了前郢生產隊幹部、社員的強烈要求,建議縣委批准前郢生產隊作為包產到戶試點。但是,常委會上沒有一個人支持他這個建議。在這種情況下,王業美既沒有放棄自己的意見,也沒有強行要求常委會通過這個建議,而是宣布以自己個人的名義批准前郢生產隊搞包產到戶試點。為了防止將來出問題連累別人,他特地關照縣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將此決定記錄在案。就在這次會上他動情直言:“現在老百姓為了能吃飽肚子,迫切要求包產到戶,希望我們能替他們做主。古時那個唐知縣尚且表示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難道我們共產黨的縣委領導還不如封建社會的唐知縣!”
王業美發現,雖然推行了責任制,但還有許多家庭因缺乏勞力、資金,未成年子女多,不懂科學技術而貧困。經調查全縣有5319個貧困戶,占全縣農戶6%。王業美提出,既要給“冒尖戶”錦上添花,也要給貧困戶雪中送炭,要把扶助貧困戶作為完善包產到戶責任制重要內容來抓。在試點的基礎上,1981年來安縣委作出開展扶貧工作的決定。經過一年的努力,來安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產生廣泛社會影響。據相關部門統計,縣扶貧辦1981年初確定的第一批3229戶扶貧對象,到年底已有60%以上初步解決溫飽,少數已邁上致富之路。1981年9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載題為《來安縣幹部包乾扶助困難戶》的報導,並配發“愛富幫貧”的短評。1982年春,來安縣被評為全國扶貧先進單位,王業美應邀赴北京開會,並在會上介紹經驗。1983年9月21日,《北京周報》用英、德、日3種文字發表題為《扶助貧困農家》一文,向國外介紹來安農村開展扶貧工作情況。
王業美本來構想用5年左右時間,使全縣現有貧困戶基本實現脫貧。但是,在他調離之後,扶貧工作也隨之淡出來安農村改革的發展進程。
1988年3月14日,王業美突發冠心病逝世。噩耗傳來,來安縣3000多農民自發趕到滁州,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為他送葬。
王業美在來安任職不到4年,離開來安已有20多年,然而,來安人民沒有忘記他,在談到他時,總是充滿著讚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