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舉

王朝舉(生卒年月不詳),壯族,那倫鄉賽京村人,清已末(約1859年)武科進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朝舉
  • 民族:壯族
  • 出生地:那倫鄉賽京村
  • 主要成就:武科進士
簡介,事跡,

簡介

王朝舉考中武進士後,沒有 外出做官,在家鄉致力於辦學培養後代。他首先在附近招收木忙、那倫、木窄等村寨的蒙童練武習文,積下一定資財後由兒子王懋林、王懋德、王懋昌在賽京寨內建 蓋王氏祠堂。祠堂建好後,正堂供奉王氏歷祖歷宗牌位,兩側廂房用作學館。發動王婭元(女)、王有義、王懋義等人捐資165 000文設為辦學專款,購置田產出租,收租糧、銀作為辦學經費。除招收本村王氏家族子弟外,還兼收木忙、那克等8個附近村寨壯族兒童入館就學。入學人數少則八九十人,多則百餘人。為使學校長久辦下去,清光緒元年(1875年) 二月,學館制訂辦學條文刻於碑上。碑中寫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鄉學之盛聿興。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學,我朝之聖諭廣訓。古今來,帝之興,德化覃 敷師長必遍立。蓋欲窮鄉僻壤,處處有涌讀之聲,牧子村夫,人人沾詩文化也。我賽京籍山川之靈秀,承祖宗之提命,豈不欲家涌戶弦,以媲休於名邦大邑;鋤經耨 史,期共奮於盛世熙朝。而每心憂無賴,以致邑少學文,由來久矣!林(指王懋林)等先台欲捐得於蒙養之資,盡其數交與我寨以生息,奈議未成而離鄉,且志未遂 而辭世。靜思此情況,欲令我賽京年開學館,代有文人,誠戛戛呼難之唉!林等因商於父老,量捐銀錢,積為學會,共成良圖,人人樂捐,即為我寨長久之計,生生 不已,亦屬後人遠大之資,更宜樂善不倦,加以積德相資,敢道培植鄉村,不知學士之淵源藪”。碑文中記述了開學館的指導思想是:“希望窮鄉僻壤,也應有讀書 的聲音,放牛的兒童或成年人都能知書明理。賽京村山青水秀,祖宗開發生衍在這裡,也希望有較高的文化,媲美於發達的地方”。

事跡

王朝舉父子為把學校長久辦下去,使偏僻窮壤的小村莊的孩子們讀好書,讀得起書,制訂了一套管理好學校經費和獎勵讀書人的辦法和措施:
“我會務須公舉寨中正直能幹之人,逐年管理,三年一輪換,一輪三人,勿得橫行霸管,亦勿德任意推辭。
管理此會之人,務必盡心幹辦,出入登記明簿,勿得怠玩不理,亦勿得侵占私吞。
此會實為我寨人戶稀少,貧乏者多,子弟終於坐廢,是以倡行此舉,倘有仁人君子願入,則十年以後送子弟到館攻書者,將有出學修數同助;不送到館者不給。凡不給學修者,庶免再行捐入。至於考費一切,悉如所議幫給。倘不依所議條規,亦不迫使入會”。
賽京義學還參照官府的獎勵 辦法,嚴格規定參加各級科學考試的扶持辦法。規定:“文童應府縣者者,每人每考準幫銀四千文,武童應府縣考者,每人每考準幫銀二千文,文武應鄉試者,每人 幫銀二兩。應院考者,不論文武,每人俱幫銀四千文。除恩貢、歲貢者,每人幫銀二兩。優拔貢、文武舉進京者,每人幫銀五十兩。”
為使成才者不忘根本,承前啟後地把學館永久辦下去。規定:“入文庠者,每人捐錢一十千文;入武庠者每人捐錢一千文,中舉人者每人捐銀20兩。”
從王朝舉開始創辦學館開始,經幾十年及至百餘年努力,人才輩出,深受官府的保護和嘉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春,廣南府寶寧縣知事廖鴻賓親臨賽京視察,為表彰王氏辦學有功,立“蒙養學堂”匾額懸掛於王氏祠堂大門頭上。賽京學校的獎讀辦法一直堅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前,王氏子孫後代為紀念王朝舉開創鄉學,每年都對王朝舉舉行祭祀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