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晉升賢妃,靖康之變,被俘北上,結局推測,女兒去世,兒子被殺,婉容與賢妃,史料記載,親屬成員,丈夫,兒子,女兒,
人物生平
晉升賢妃

王賢妃記載《皇宋十朝綱要》影印版
王月宮,於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閏十月,封為平昌郡君。
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正月,進封正五品才人;二月,進封正四品美人。
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四月,生下兒子沂王·趙㮙(為宋徽宗第十五子);五月,進封正二品修容。
靖康之變
1127年正月,由於宋朝無法在十日內湊齊金朝索要的金銀數目,於是金朝要求宋朝拿人來抵債。之後命令宋朝開封府官員,依照皇室譜牒,詳細列出所有皇室成員每個人的姓名、年齡、封號以及官職等,全部登記造冊,即《開封府狀》一書。並且命令他們儘快出城投降。
之後,宋徽宗等五十六人,被安排在青城營寨中的齋宮居住。
王月宮等一百三十九位妃嬪,被安排在青城營寨中居住。
被俘北上
三月二十七日,金朝撤兵,開始北返。被俘的北宋人員包括宋徽宗、宋欽宗在內的皇室男女等3000餘人,宗族男女等4000餘人,達官顯貴男女等5000餘人,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3000餘人,還有3000多外國人,以及百姓男女不下十萬人,這些人被分為七隊,分批押往金朝都城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
王月宮與宋徽宗等一千九百四十餘人,跟隨由金朝兗國王·完顏宗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六子)押送的第四隊人員北上,三月二十九日,從完顏宗翰的青城營寨齋宮起程,五月十三日到達燕山(今北京市),居住在延壽寺。《燕人廑》記載,宋徽宗等人都是先被安排在燕山居住,之後再前往上京。
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王月宮與宋徽宗等人到達上京。
十二月二十六日,金太宗又命令王月宮與宋徽宗等人遷往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居住。
最後於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七月十五日,王月宮與宋徽宗等人被遷徙到金國的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居住。
結局推測
王月宮的去世時間史料沒有記載。
《宋俘記》是專門記錄所有北上人員的姓名、年齡與結局的史料,如果有人是在這之前去世的,都會記錄下來,一直記錄到公元1142年為止。《宋俘記》里沒有說王月宮在這之前去世,因此可以確定,王月宮至少活到了1142年。
《三朝北盟會編》記錄的歷史事件時間更長一些,一直記錄到公元1161年。在本書第九九卷《靖康皇族陷虜記》中,記載當時還活著的貴妃中,就有王月宮的名字,那么很有可能,直到1161年,王月宮依然在世,或者活的時間更長。
女兒去世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七月,王月宮的女兒被宋徽宗封為:申福帝姬。
申福帝姬是宋徽宗的第二十二個女兒。此女的名字、年齡、與出生日期,史料都沒有記載。
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二月,女兒去世,被宋徽宗追封為:沖慧帝姬。
沖慧帝姬是在靖康之變(公元1127年)之前,最後一個去世的帝姬。
兒子被殺
天會十年(公元1132年)六月二十四日,王月宮的兒子沂王·趙㮙(為宋徽宗第十五子)與駙馬劉文彥(娶宋徽宗第十六女:顯德帝姬·趙巧雲)出面向金人告發,說父親宋徽宗和信王·趙榛(宋徽宗第十八子)以及身邊的人謀反。七月,金太宗聽說此事後,立即派遣使者追問此事的真偽。宋徽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先後派遣莘王·趙植(宋徽宗第十二子)、駙馬宋邦光(娶宋徽宗第四女:安德帝姬·趙金羅)以及趙榛、駙馬蔡鞗(娶宋徽宗第五女:茂德帝姬·趙福金)、內侍王若沖,前去與金太宗說明情況,後來經過金人的審訊,趙㮙、劉文彥承認是他們誣陷宋徽宗等人。之後,金人使者請宋徽宗處置他們,被宋徽宗拒絕。
天會十一年(公元1133年)八月,趙㮙與劉文彥被金太宗在五國城誅殺。
婉容與賢妃
在靖康之變(公元1127年)時,《開封府狀》中記載王月宮的封號是婉容,在《宋會要輯稿》中則記載王月宮的最後封號是賢妃,《開封府狀》會將封號記載錯誤,但是年齡絕對不會記錯。比如記載崔貴妃,就把她的封號記載為崔淑妃;記載王貴妃,又誤記為王德妃。至於年齡問題,《宋會要輯稿》這些官方史書有可能記錯,比如記載王貴妃所生的兒子:荊王·趙楫(為宋徽宗第四子)生於公元1103年2月,肅王·趙樞(為宋徽宗第五子)生於公元1103年6月,兩個兒子的出生時間怎么可能只相差四個月,很明顯是《宋會要輯稿》記載錯誤。
《開封府狀》一書所記載的宋室成員資料,都是作者當時的親身經歷,所見所聞,因此更加可靠準確。
所以,結合這兩種史料的記載推測,《開封府狀》中記載的王婉容,與《宋會要輯稿》中記載的王賢妃,確實是同一人。
史料記載
《宋會要輯稿》后妃三·賢妃
徽宗賢妃王氏天頭原批云:大觀元年閏十月封平昌郡君。二年正月進才人,二月進美人。四年五月進修容。政和三年閏四月進婉容。重和元年十一月進賢妃。生,沂王㮙,沖惠公主。(“惠”字為記載錯誤,正確應是“慧”字)
《宋會要輯稿》后妃三·美人
王美人:大觀元年閏十月封平昌郡君。二年正月進才人,二月進美人。
《皇宋十朝綱要》卷十五·嬪妃十四
賢妃王氏:大觀元年閏十月封平昌郡君。二年正月進才人,二月進美人。四年五月進修容。政和三年閏四月進婉容。重和元年十一月進賢妃。生,沂王㮙,沖惠公主。(“惠”字為記載錯誤,正確應是“慧”字)
《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九·靖康二年二月七日引《要盟錄》
有上皇出城名單,出降妃嬪則:王婉容。
《開封府狀》
王婉容:二十九歲,名月宮。
《宋俘記》
妾三十一人,先入青城寨。
王月宮:四起北行,至五國。
四起:昏德公,燕、越、鄆、肅、景、濟、益、莘、徐、沂、和、信十一王,安康、廣平二郡王,瀛、嘉、溫、英、儀、昌、潤、韓八國公,諸皇孫,駙馬,昏德妻妾、奴婢,共一千九百四十餘人,萬戶額魯觀(名宗雋)、左司蕭慶、孛堇葛思美押解。
天會五年三月二十七曰夜,自齋宮及青城國相寨移至劉家寺皇子寨。二十九曰起程,五月十三曰抵燕山,居延壽寺。十月,遷中京,居相國院。
六年八月,遷上京,居元帥甲第。十二月,遷韓州。
八年七月,遷五國城。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九《靖康皇族陷虜記》
見在貴妃:王婉容。
《呻吟語》
紹興二年,即金天會十年六月,二十四日,沂王㮙、駙馬劉文彥首告太上左右及信王謀叛,千戶孛堇按打曷即習古國王接其詞。七月,遣使詰問,太上遣莘王植、駙馬宋邦光渡河往辨。堅請太上自往,又遣少帝及信王榛、駙馬蔡鞗、內侍王若沖往議,始許在行宮引問。沂王、劉文彥承誣。使者請太上處置,卻之,使者宣命賜死。
《金史》卷三·太宗紀
天會十一年八月戊子,趙㮙誣告其父昏德公謀反,㮙及其壻劉文彥伏誅。
(按此處所記乃事發之時日,正史所載乃處理完畢之時日。)
親屬成員
丈夫
趙佶(宋徽宗)
兒子
趙㮙(沂王,為宋徽宗第十五子)
女兒
沖慧帝姬(為宋徽宗第二十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