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是宋代徐夢莘創作的史學著作。全書二百五十卷,采編年體例。“三朝”,指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宋高宗趙構三朝。該書會集了三朝有關宋金和戰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標出事目,加以編排,故稱為“北盟會編”。宋金和戰是北宋末南宋年間頭等大事,宋人據親身經歷或所聞所見記錄成書者,不下數百家,但“各說異同,事有疑信”。因此,作者徐夢莘將各家所記,以及這一時期的詔敕、制誥、書疏奏議、傳記、行實碑誌、文集、雜著等,凡是“事涉北盟者”,兼收並蓄,按年月日標示事目,加以編排,徵引的文獻達二百多種,對記述的異同和疑信,也不加考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朝北盟會編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史學
  • 作者:徐夢莘
作者簡介,史料來源,內容簡介,史料價值,流傳版本,四庫提要記載,

作者簡介

徐夢莘(1126~1207),字商老,臨江(江西清江)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生於靖康元年(1126 年),這一年金軍攻陷宋都開封,次年虜徽宗、欽宗北去,北宋滅亡。再過兩年,金軍一度南下江西,徐夢莘的母親背負他南逃,才幸免於難。國恨家仇,對徐夢莘是極大的刺激,也是促使他編纂《會編》的原因。所以他在《會編》序中一開頭便說:“嗚呼,靖康之禍古未有也!”又說:“譜紳草茅,傷時感事,忠憤所激,據所聞見,筆而為記錄者無慮數百家。然各說有同異,事有疑信,深懼日月寢久,是非混淆,臣子大節,邪正莫辨,一介忠耿,湮沒不傳”,於是編纂《會編》。《會編》始修於何時,不得而知;成於光宗紹熙五年(1194 年),當時徐夢莘已經六十九歲,可見他編修此書,曾經過長時間的蒐集材料過程。《會編》修成以後,他又把後來蒐集到的補充材料編為《北盟集補》五十卷,但沒有留傳下來。
三朝北盟會編

史料來源

關於《會編》的取材,徐夢莘在序中也有說明:“取諸家所說及詔、、制、語、書、疏、奏議記傳行實碑誌、文集、雜著,事涉北盟者,悉取銓次。”在《會編》篇首,他還列舉了書中徵引的書目一百九十六種。但檢閱原書,實際引用的、有書名或篇名可考的,大大超過了這個數目。書中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材料沒有註明書名或篇名,其中有一部分可以肯定是引自《四朝國史》、《長編》和李燕的另一部著作《四系錄》;估計這些沒有註明出處的材料,來源於官修的正史,或者是經過政府認可的私人著作。
三朝北盟會編

內容簡介

本書共250卷,是記載宋代徽宗欽宗高宗三朝宋金和戰史事的編年體歷史巨著,卷帙浩繁,內容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為宋金關係史的研究者所必備。作者徐夢莘幼年曆經宋金戰亂,備嘗艱辛,故傾畢生精力撰著此書。
由於徐夢莘痛感“靖康之禍”,靖康史事也就成為該書的一個重點。該書自政和七年(1117)宋遣使與金訂“海上之盟”開始,至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被殺,次年宋金恢復和議止,共書四十五年事。靖康為時不過一年半,卻占了七十五卷,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一,而且敘事亦極細緻。作者通過大量事實和細緻的敘述,以揭示自“海上之盟”到“靖康之禍”的原委終始。《三朝北盟會編》徵引的文獻材料達二百多種,而且所引用的全錄原文,因此保存了文獻材料的原貌。這種引用方法,在過去編年史著作中是不多見的。該書徵引的史料,有許多後來散失,賴該書得以保存,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方便。此外,有些史冊,諸如《建炎通問錄》《順昌破賊錄》《靖康小雅》《偽齊錄》等,多與《會編》所載文字相同,當系從該書輯錄出來的。《三朝北盟會編》史料豐富,記述詳贍,為研究遼、宋、金史的基本史籍之一。
卷一 政宣上帙一 起政和七年七月四日庚寅盡政和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己卯
卷二 政宣上帙二 起政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戊申盡十二月二日己卯
卷三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盡其日
卷四 政宣上帙四 起宣和元年三月十八日甲子盡宣和三年正月
卷五 政宣上帙五 起宣和三年二月十七壬午盡宣和四年四月十日戊戌
卷六 政宣上帙六 起宣和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辛亥盡五月十三日庚午
卷七 政宣上帙七 起宣和四年五月十八日乙亥盡六月三日庚寅
卷八 政宣上帙八 起宣和四年六月三日庚寅盡十二日己亥
卷九 政宣上帙九 起宣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亥盡九月二十三日己卯
卷十 政宣上帙十 起宣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癸未盡十月二十日乙已
卷十一 政宣上帙十一 起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戊申盡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午

史料價值

《會編》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這不但是因為它引用的材料十分豐富,並且其中相當一部分的原本今天已經失傳了,還因為它保存了這些材料的原來面目,沒有改動。徐夢莘在《會編》序中闡明了他引用材料的原則:“其辭則因原本之舊,其事則集諸家之說。不敢私為去取,不敢妄立褒貶。參考折衷,其實自見。使忠臣義士、亂臣賊子善惡之跡,萬世之下不得而掩沒也。”這當然不是說他自己沒有傾向,這種傾向當然也影響他對材料的去取,他對材料的引用也有刪節,但是,他對材料確實沒有改動。這就使得後人在研究這一段歷史時,能夠得到許多保存了本來面目的材料,可以從中引出自己的結論。
還要說明的是,《會編》雖然只包括與宋金關係有關的內容,但在當時,即北宋末南宋初,宋金關係在政治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所以,《會編》對於研究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很有價值,不僅限於宋金關係。由於《長編》徽宗、欽宗部分全部散失,而《會編》北宋末的部分共有一百卷之多,就使它更顯得珍貴了。

流傳版本

該書長期僅有抄本流傳,竄改甚多。《會編》通行的刊本有光緒四年(1878 年)袁祖安的活字排印本及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許涵度校刻本,許本較勝於袁本。但這兩個本子的祖本都有不少問題,袁、許在校刊中又不甚謹慎,所以都有許多錯誤。

四庫提要記載

《三朝北盟會編》·二百五十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宋徐夢莘撰。夢莘,字商老,臨江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為南安軍教授,改知湘陰縣。官至知賓州,以議鹽法不合,罷歸。事跡具《宋史·儒林傳》。
夢莘嗜學博聞,生平多所著述。史稱其恬於榮進,每念生靖康之亂,思究見顛末,乃網羅舊聞,薈稡同異,為《三朝北盟會編》。
自政和七年海上之盟,迄紹興三十一年,上下四十五年。凡敕制、誥詔、國書書疏奏議、記序、碑誌,登載靡遺。帝聞而嘉之,擢直秘省云云。今其書鈔本尚存,凡分上、中、下三帙。上為政、宣二十五卷,中為靖康七十五卷,下為炎、興一百五十卷。其起訖年月,與史所言合。
所引書一百二種,雜考私書八十四種,金國諸錄十種,共一百九十六種,而文集之類尚不數焉。史所言者殊未盡也。
凡宋、金通和用兵之事,悉為詮次本末。年經月緯,案日臚載。惟靖康中帙之末有《諸錄雜記》五卷,則以無年月可系者,別加編次,附之於末。其徵引皆全錄原文,無所去取,亦無所論斷。
蓋是非並見,同異互存,以備史家之採擇,故以《會編》為名。然自汴都喪敗,及南渡立國之始,其治亂得失,循文考證,比事推求,已皆可具見其所以然,非徒餖飣瑣碎已也。
雖其時說部糅雜,所記金人事跡,往往傳聞失實,不盡可憑。又當日臣僚札奏,亦多誇張無據之詞。夢莘概錄全文,均未能持擇。要其博贍淹通,南宋諸野史中,自李心傳《系年要錄》以外,未有能過之者,固不以繁蕪病矣。
考夢莘成此書後,又以前載不盡者五家,續編次於中、下二帙,以補其闕。靖康炎興各為二十五卷,名曰《北盟集補》。今此本無之。殆當時二本各行,故久而亡佚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