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經歷
王文軒,早年在濟南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求學期間,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是學校救亡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1932年,加入中共青年團。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過濟南鄉村師範支部委員、濟南市委宣傳部長,中共壽光縣支部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王文軒積極做好組織抗日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組織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任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委員、中隊長兼政治指導員,大隊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營政治教導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旅一團政治委員,魯中軍區黨校副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解放軍第三師政治部主任,沂蒙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地委副書記,第8縱隊第22師政治委員,華東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王文軒不僅指揮作戰,還從事部隊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工作,為華東解放做了大量幹部準備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起,王文軒參加中央軍委總幹部管理部籌建工作,後任軍委總幹部部軍銜處處長,特種兵幹部部副部長、部長。在總幹部部工作了八年,為統一全軍幹部管理制度做出了積極貢獻。
1958年11月後,王文軒調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歷任國防部第五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駐第七機械工業部監察組組長。在航天工業戰線上戰鬥了幾十年,在幹部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證了航天隊伍的高素質。“文化大革命”期間,王文軒旗幟鮮明地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堅決鬥爭,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其間,擔任中紀委第三特偵組組長,他以極高的革命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清查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主要成員罪行的工作中。他在代表中紀委查處的案件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剛正不阿的思想原則,受到一致好評。
牛頭鎮起義
1937年10月,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長林浩到博山召集地方黨組織會議,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建立人民抗日武裝,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成立了中共魯東地區工作委員會,鹿省三為書記,張文通為組織委員,楊滌生為宣傳委員,負責以
益都為中心的
壽光、
濰縣、昌邑、廣饒、博興、
臨淄、
淄川、博山、臨朐等十餘縣的工作。
張文通是壽光縣
張家莊人,博山會議後,他回到家鄉,成立了張文通、馬保三、王文軒等6人組成的軍政委員會。
由於牛頭鎮黨和民眾的基礎較好,距縣城較遠,靠近巨淀湖邊,周圍遍布蘆葦,適於防守,便於機動,壽光縣軍政委員會確定在牛頭鎮那裡集結起義。12月29日集結了300名游擊隊員,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8支隊,馬保三任司令員,張文通任政委,韓明柱任副司令員,楊滌生任政治 部主任,王文介、馬冠三、朱春和、王淮湘、王道全等都是第8支隊出身。另兩位 是張鈞和趙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