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湘,字貴楚,王金海之子,光緒二十九年(1903)出生於其父在湖北荊州的新軍駐所。青少年時,先後就讀於安慶高等國小堂、聖保羅中學、武昌文華書院(華中師大前身)、中華二專、金陵大學。民國12年(1923)考入上海震旦大學(五年制),選讀法政文科。畢業後於民國1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以法學為主,選修經濟、哲學。因成績優異,連續數年獲安徽省教育廳獎學金資助,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精通法、英兩種文字,兼諳西班牙語,早年用法文翻譯的唐詩《長恨歌》、《兵車行》等,以文筆優美,曾名噪巴黎的一些文藝沙龍。民國22年回國,即被上海法政大學聘為教授兼訓導長。並在上海馬當路開設其個人律師事務所,深得當時進步名人徐郎西器重,常按其意圖為在工潮、學潮中被捕者作無罪辯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振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8·13”之後上海淪陷,學校停課,撤回內地。王振湘應上海銀行創辦人陳光甫(時任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主任)聘請,於民國28年出任上海銀行海防(越南)分行襄理,並負責經營由上海銀行創辦的中國旅行社海外業務。其時由於日寇封鎖,抗戰急需進口物資只能從越南、緬甸經雲南運入。王振湘憑藉嫻熟的外語優勢和得體的協調,運用金融手段,成功地周旋於英法殖民當局和外商之間,幫助國內貿易商在國際市場上大量採購汽油、橡膠和醫藥用品等戰略物資,經滇越、滇緬公路源源不斷搶運回國,為支援抗戰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越南相繼被日寇侵占。王振湘撤回重慶,即被任命為陪都建設計畫委員會財務部門負責人。但他無意仕途,不久即提出辭呈。民國31年,受聘於中央政治學校(4年後改為國立政治大學),任外交系法文教授兼導師,同時在中央大學等兼課;並參與考試院每年高等文官考試的閱卷工作。
在渝從教期間,王振湘對因戰火阻隔與老家失去聯繫而陷於困境的青陽籍學生非常關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臨時生活困難以及學籍等問題。有些皖籍學生為出國留學向其求助,他都熱情接待,為之提供擔保,幫助找有關部門辦理簽證。
民國38年,王振湘出於對國民政府的絕望和不堪背井離鄉再受戰亂之苦,謝絕台灣大學之聘留居大陸,致力於巴爾扎克著作的翻譯,期待重回教壇。1956年,高教部曾致函囑其向南京大學或上海俄專遞交有關資料;同年,高教部、教育部、國務院專家局聯合招聘高級知識份子,他均積極回響,但因關鍵性函件丟失、延誤而未能如願。1958年,王振湘遭政治運動衝擊,翌年在家病逝,1981年獲平反昭雪。
在渝從教期間,王振湘對因戰火阻隔與老家失去聯繫而陷於困境的青陽籍學生非常關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臨時生活困難以及學籍等問題。有些皖籍學生為出國留學向其求助,他都熱情接待,為之提供擔保,幫助找有關部門辦理簽證。
民國38年,王振湘出於對國民政府的絕望和不堪背井離鄉再受戰亂之苦,謝絕台灣大學之聘留居大陸,致力於巴爾扎克著作的翻譯,期待重回教壇。1956年,高教部曾致函囑其向南京大學或上海俄專遞交有關資料;同年,高教部、教育部、國務院專家局聯合招聘高級知識份子,他均積極回響,但因關鍵性函件丟失、延誤而未能如願。1958年,王振湘遭政治運動衝擊,翌年在家病逝,1981年獲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