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3月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5-1988年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世界文學專業,師從王智量教授,獲碩士學位。後任教於河北師範學院(1996年合併為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91-1993年分別以國家教委公派訪問學者和校際交流訪問學者身份於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師範學院和伏爾加格勒師範大學進行訪學。1997-2000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專業,師從程正民教授,獲博士學位。2001年7月受聘於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講授課程有西方文論、西方文學、比較文學、俄蘇文學等。2001年11月受聘於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任兼職研究員。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1年任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副會長。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主講課程
有西方文論、西方文學、比較文學、俄蘇文學等。個人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與俄羅斯文學。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從事俄羅斯宗教文化與文學關係的研究。
主要貢獻
出版了《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合著)等專著,以及《普希金詩先》、托爾斯泰《
生活之路》等譯著,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文章一百餘篇。
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俄羅斯文學經典的一種文化闡釋》及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項目《遠東地區聖愚文化對俄羅斯文學的影響》,參與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文科基地項目等多項研究工作。
學術成果
主要論文
"話語重建"與傳統選擇 文學評論 1998年第4期。
狂歡化:從文化到文學 文學評論 1999年青年學者專號。
世俗生活哲學的宗教闡釋 外國文學評論 1998年第1期。
神正論與現實視野的開拓--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綜論 外國文學評論 2000年第2期。
基督教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歷時性"詩學 外國文學評論 2001年第3期。
"聚合性"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復調藝術 外國文學評論 2003年第1期。
日瓦戈與聖愚 外國文學評論 2006年第2期。
與大歷史的“一個人的戰爭”——再論《靜靜的頓河》 外國文學評論 2012年第4期。
契合與誤讀:面向中國的托爾斯泰 中國比較文學 2001年第3期。
比較文學:在退守中求得生機 中國比較文學 2006年第1期。
評《艾特瑪托夫在中國》——兼談比較文學的任務 中國比較文學 2009年第1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教詩學中的人 國外文學 2002年第3期。
轉喻的辯證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修辭 國外文學 2004年第2期。
宗教之維:國內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化詩學研究概述 國外文學 2006年第1期。
造神運動:從顯性上帝向隱性上帝的轉換 外國文學 2004年第6期。
想像的普京 讀書 2003年第5期。
“紅色經典”在俄國的命運 讀書 2006年第9期。
文學理論:走在路上 文藝爭鳴 2002年第4期。
文學研究的價值邊界(2) 文藝爭鳴 2004年第2期。
由托爾斯泰的道德批評所想到的 文藝報 1999,2,4。
聰明女子與古怪老頭――對理性與信仰的思考 文藝報 2000,3,14。
外國文學研究的主體意識 外國文學研究 1987年第1期。
果戈理在中國的八十年歷程 外國文學研究 1990年第2期。
文化尋訪: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度審視 俄羅斯文藝 1998年第1期。
視界·淵源·文學的史 俄羅斯文藝 1999年第1期。
走入宗教文化語境--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模式構想 俄羅斯文藝 2000年第3期。
質詢與皈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約伯 俄羅斯文藝 2002年第3期。
人與歷史的對話:肖洛霍夫解讀 俄羅斯文藝 2003年第4期。
聖愚文化與俄羅斯性格 俄羅斯文藝 2006年第4期。
史詩傳統在蘇聯文學中的變異(1) 俄羅斯文藝 2007年第4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否“懷疑”上帝存在?(1) 俄羅斯文藝 2008年第3期。
全球化中的“共同精神”維度與文學的使命 中州學刊 2003年第6期。
韻味的懸擱:從崇拜走向展示 河北學刊 1999年第3期。
墮落與救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介新娘 河北學刊 2002年第4期。
文化研究視域中的比較文學 求是學刊 2004年第6期。
"麗詞雅義"論 東方叢刊 1999年第4期。
布爾加科夫及其《亘古不滅之光》 基督教文化學刊第4輯 2000.12。
神性的人與自由選擇的困境――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綜論之二 文學理論學刊第2輯 2002.5。
盧那察爾斯基批評中隱含的道德立場 文學理論學刊第3輯 2003.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督 俄語語言文學研究(文學卷)第1輯 2002.11。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宗教人類學 文學與文化 第5輯 2004.1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批評的復調 文學與文化 第6輯 2005.12。
俄羅斯民族性的“復義性”與聖愚 文學與文化 第7輯 2007.2。
宗教象徵主義與蘇聯早期革命文學中的基督教意象 文化與詩學 第5輯 2005.12。
馬克思主義與庸俗社會學的對話 文化與詩學 第10輯 2010.6。
以聖愚的名義超越“知識” 文化與詩學 第14輯 2012.9。
文學社會學批評理論的演進 學術前沿 第10輯,2005.9。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人與人神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2輯,2009.1。
直面“亞文學”(1) 粵海風 2005年第5期。
社會話語的辯證解析--盧那察爾斯基批評觀反思 南開學報 2003年第6期。
不同結構的“為人生”——兩篇《狂人日記》的文化解讀(1) 南京大學學報 2009年第1期。
比較文學:走向現代文論與文化研究 中南大學學報 2004年第3期。
《欽差大臣》的結構模式在中國 華東師大學報 1990年第3期。
果戈理的審美原則與中國新文學 上海大學學報 1990年第6期。
兩種文化視力的博弈——再論果戈理與別林斯基之爭 河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約翰·克里斯朵夫性格的異質與俄國文學(2) 河北師大學報 2000年第2期。
社會之維:審美本質“社會派”評述(2) 河北師大學報 2006年第2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聖愚 河南師大學報 2010年第5期。
宗教人本主義視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吉林師大學報 2005年第6期。
人的自我發現之路——歐洲文學啟示錄之一 吉林師大學報 2009年第5期。
文藝本質與意識形態――波斯彼洛夫的藝術意識形態本性論述要(2) 曲靖師範學院學報 2006年第4期。
俄羅斯文化制約下的盧那察爾斯基文學觀 河北北方學院學報 2005年第1期。
聖經:作為藝術文本進場的意義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2007年第1期。
托爾斯泰歷史小說的意義 廊坊師範學院學報 2008年第4期。
“文史不分家”與人文學者的責任 社會科學家 2013年第2期。
有普世倫理嗎? 中國圖書評論 2010年第8期。
俄蘇紅色經典的生命力在哪裡 中國圖書評論 2011年第4期。
專著
《俄國文學與中國》(2),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年6月。
《宗教文化語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盧那察爾斯基文藝理論批評的現代闡釋》(2),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
《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3),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
《聖愚之維:俄羅斯文學經典的一種文化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
參撰著作
《蘇聯文學反思》(參撰四萬字),中國社科出版社,2005年9月。
《中國俄蘇文學研究史論》(參撰三萬字), 重慶出版社,2007年4月。
《歷史題材文學創作重大問題研究》(參撰三萬字),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譯著
弗蘭克《塞萬提斯傳》(合譯)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3年9月。
《普希金詩選》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5年5月。
《世界名著中篇小說精品集》(合譯)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5年10月。
托爾斯泰《生活之路》 灕江出版社 1998年9月。
謝·布爾加科夫《亘古不滅之光》(合譯)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3月。
《普希金全集·書信》(合譯)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托爾斯泰讀書隨筆》(合譯) 上海三聯書店 1999年12月。
《20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編年·俄蘇卷》(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3月。
《茨維塔耶娃文集·小說戲劇》(合譯) 東方出版社 2003年1月。
《小說山莊·外國最新短篇小說選·2003》(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年1月。
《俄羅斯當代小說集》(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年5月。
《小說山莊·外國最新短篇小說選·2005》(合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年6月。
教材
《歐美文學——人的主題史》(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8月。
《比較文學概論》(參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8月。
《外國文學名著導讀》(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外國文學名著批評教程》(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
科研項目
200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國別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集體項目,本人承擔“蘇聯社會學批評”部分)。
200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聖愚之維:俄羅斯文學經典的一種文化闡釋》。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世紀俄羅斯詩學流派研究》子項目《社會學批評流派》。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俄羅斯〈中國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譯工程》子項目《〈藝術卷〉翻譯》。
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俄羅斯民族文化語境下的巴赫金文藝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