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瓷技藝方面,推崇向古人學習,十年來走遍龍泉大窯、溪口等地幾乎所有的窯址,讀遍所有關於龍泉青瓷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對龍泉青瓷的歷史和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到見解。博覽群書,尤其是對現代詩歌、哲學、文言文地熱愛和大量閱讀,練就了他對龍泉青瓷的獨特視角。豐厚的文化積澱以及對古代龍泉青瓷地深入把握,使得其作品深得南宋神韻,與石庭園等人被譽為龍泉青瓷王陽明派,引領當代龍泉文人瓷流派。創作自我要求極高,非精品不以示人,備受文人、業內專家地認同首肯。著名詩人、古陶瓷鑑賞家陳先發先生評價其:制瓷有大匠風範。
獲獎情況: 2010年與石庭園開創“天璧”青瓷品牌,並開始參加青瓷賽事,作品獲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銀獎、第十一屆“天工藝苑 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浙江省第二屆陶瓷傳承與燒制技藝評比銀獎、第五屆中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工藝美術金獎、銀獎。但對於參加評獎,用他的話來說,是對付這個時代的無奈之舉,無非是解決一個說法而已,也就是說時下之賽事和“大師”一樣,成為一種模式,因而拒絕參與任何職稱評定,堅持讓作品說話!
觀點論述:著有《瓷度》(文集)、《經典漢文化元素龍泉青瓷》、《龍泉青瓷傳承與創新》、《青瓷界裝逼指南》、《無能使有錢人成為收藏家》、《詞語的碎片》、《龍泉青瓷鑑賞指南》等。
制瓷觀點:1 、 時下龍泉青瓷傳承重於創新。
2 、龍泉青瓷製作臨器之觀點。
3 、拙者巧之,巧者拙之
4 、神大於形者智,形大於神者迂。
代表作品:
環耳小杯: 中國至遲在漢代已經出現鋪首,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龍第六子椒圖,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上,為鋪首,環耳即鋪首之簡化。此杯器形敦厚,口沿自然露紫口,於拙樸中呈現精緻,單耳尤顯小杯之靈動。哥窯環耳缽: 器形源於新時期時代馬家窯彩陶,此器物可貴之處在於口沿處理。口沿內收,在燒制過程中流露出極其精緻之紫口,使得整個器物呈現向上之動感,一改傳統缽笨拙之形,呈現精緻之態。哥窯侈口盤: 器物含蓄典雅,口沿內側有較為明顯的出筋,使得器物口沿內斂緊密,器物飽滿而精神,有官窯風範。簋式爐:取形青銅器,器形拙樸,在細節處理上準確到位,體現“拙者巧之”之制瓷理念。其可貴之處在於青銅器與龍泉青瓷之完美結合。既有青銅高貴大氣之風範,又不失青瓷含蓄典雅之氣質。環耳紫口瓶:器形笨拙,飽滿而不失靈動。瓶口上部微張,環耳精緻協調,使器物呈現向上之動感。更有絕佳之紫口,使得器物之神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