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基

王德基,宜沖橋人,生於1909年,著名?>地貌學家。青年時代就讀長沙,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1952年,在全國地理學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又兼任甘肅分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德基
  • 出生地:宜沖橋
  • 出生日期:1909年
  • 畢業院校:南京中央大學地理系
  • 代表作品:《漢中盆地地理考察報告》
  • 身份:著名地貌學家
  • 職務:甘肅分會理事長等
簡介,個人履歷,

簡介

王德基,1934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參加雲南地理考察團。在黃國璋、費國孟兩教授帶領下,去西雙版納作自然地理和民族農業調查研究。1936年底取得當時世界著名的洪堡德獎學金赴德留學,先後入柏林大學、明興大學(即慕尼黑大學)、提賓根大學,專攻氣候、地質地貌,研究亞洲乾旱氣候特徵。

個人履歷

在1941年《提賓根大學地理系地質學論文集》第二部分第七集刊登出他寫的《中國全年乾旱期、濕潤期、降雪期持續日數》的論文。1940年在提賓根大學榮獲博士學位。回國時取道東歐、中東和南亞,對世界這一部分乾旱氣候與地貌類型作了考察。回國後,受聘於四川北碚中國地理研究所,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自然地理組代理主任。所長黃國璋組織嘉陵江流域和漢中盆地綜合地理考察,王任漢中盆地考察隊長。遍歷秦嶺、巴山之間的城固、西鄉、沔縣、褒城、南鄭、洋縣,野外考察8個月,編寫出《漢中盆地地理考察報告》一書。地理學家徐近之教授曾認為《漢中盆地地理考察報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區域地理著作,把它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地理研究成就之一,向國內外介紹。1946,南京政府籌建國立蘭州大學,王被著名生物學家、留德博士辛樹幟校長聘為蘭州大學教授,並擔任地理系首屆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為蘭大地理系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王親自講授地貌領域的課程。每年寒暑假的教學實習或生產實習,都親自帶隊,輾轉野外,身體力行,克盡人民教師的職責。1952年,在全國地理學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理事,又兼任甘肅分會理事長。1955年參加九三學社,任蘭州大學支社委員。1956年定為二級教授。王德基在西北20年間,足跡遍及陝、甘、寧、青、內蒙古等省區。新中國建立後,傾其所學為生產建設服務,他和蘭大地理系師生共同完成西北6項重大生產任務。即:1952~1953年為蘭州城市建設規劃,調查土地利用、山洪、地下水及水庫壩址的勘測;1954年中央提出黃河中游綜合開發利用規劃後,他率師生為自孟津以西至青海的黃河中游修建46座水庫作地貌勘測;1955~1956年受中國科學院委託,在漳縣小井溝等地作小流域水土保持勘測;1954~1956年,受鐵道部規劃設計院委託,配合修建包蘭鐵路,先後6次深入沙區,對騰格里沙漠東南部鐵路所經沙漠地段的自然地理情況進行了勘察;1957~1964年受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委託,研究甘肅地貌區劃課題,並多次參加省內公社農業區劃工作,完成《蘭州地區地貌類型區劃》、《甘肅省農業地貌區劃》的圖幅和說明書;1964年參加甘肅省畜牧廳草原工作隊河西地區草原綜合調查,撰寫《甘肅省河西地區草原調查綜合報告》中的地貌與氣候部分。王熱愛桑梓,關心家鄉的經濟建設。1944年發表《澧水流域之航運與地理環境及其經濟建設芻議》和《津市至三斗坪》兩篇文章,指出發展澧水流域的航運是改變家鄉面貌的重要出路。在蘭州大學任系主任時,曾向學生談及慈利有一奇特石林景觀,打算離教後回家鄉考察,拓為旅遊之一。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撤職降薪,留校任教。他依然兢兢業業地工作,把專長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1968年11月19日含冤逝世,卒年59歲。1978年8月,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錯劃右派亦於1979年2月糾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