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開拓譜新篇
1998年的春天,風和日麗。坐落在南星路中段的高邑縣財政局院內樹綠了,花紅了。4月14日上午局二樓會議室里,新局長到任的會議在召開。
會議結束後,王建設走出會議室,走下樓,望著樓外百花盛開,陽光燦爛的春天,他的心裡沉甸甸的。財政工作對他來說是一個嶄新的工作,一無理論,二無實踐。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給予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優秀的答卷,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面對一個全新崗位王建設第二件事是調查研究,首先召開科股長座談會,並且給全體成員,每個人都個別談心,他腦海中逐漸形成了工作思路那就是抓班子、帶隊伍、樹形象,開創財政工作的新局面。按照這個工作思路,王建設一步一個腳印,務實開拓。高邑縣財政工作一年一個新台階。
1997年全縣財政收入為5018萬元。2004年全縣財政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01萬元,2005年全縣財政收入11500萬元。2004年發放糧補257萬元;2005年發放糧補288萬元。
數字看著是枯燥的,但高邑縣在縣財政支持下短短年的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縣城建設日新月異,一個全新的鳳凰城展現在全縣人民面前。千秋路、興華路、鳳中路、南星路、府前路。高邑大街、新城大街、西順城街、舊城大街、環城大街。五縱五橫的街道上,高樓林立,綠草茵茵,車水馬龍,商業繁忙。其次寬闊靚麗的世紀廣場,坐落在新城大街與府前路交匯處。這裡既是縣城的中心,又是縣城綠色最多的地方。小橋流水如詩如畫的廣場,它給全縣人民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健身的場所,也是構建和諧高邑的一個縮影。
今天的高邑無論是從西部的鳳凰山腳下,還是到東部的秭槐平原處處升騰著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科學發展奔小康的熱潮。這些成績的得來,一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二是全縣人民齊心協力;三是的財政局大力支持的結果。
全縣上下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開展的如火如荼,王建設領導下的財政工作開展的更是有聲有色。2000年王建設被河北省財政廳授予“全省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2000年、2001年連續兩年被石家莊市財政局授予“全市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高邑縣財政局1998年至今連續8年保持了市縣級文明單位和全市財政系統文明單位;1998年至今連續8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實績突出單位”;2002年被省委、市委授予“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縣直部門;2002年、2003年連續2年在行風評議中獲得全縣經濟管理系統第一名。並獲得2004年、2005年免評的殊榮。局會議室牆上掛滿了縣、市、省三級獎給財政局爭先創優的獎牌。
2000年省市財政把高邑財政作為綜合財政改革試點縣。高邑縣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全國有名,全省領先。王建設於2001年7月25日參加了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並在會上介紹了高邑財政改革經驗。到現在全國已有12個省50多縣市到高邑參觀學習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經驗。《中國財政》、《河北財會》、《石家莊財會》,陸續將高邑縣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經驗給予報導。
多年時間,王建設局長把一個十多年來默默無聞的高邑縣財政局搞的有聲有色,多姿多彩,是有著深刻的根源的,那就是王建設對黨對人民的激情,他乾一行,愛一行,在哪個崗位上,他的胸中都時刻燃燒著激情,把愛奉獻給了黨和人民。
綠色軍營樹參天
1954年,我們國家已進入全面建設時期,在農村廣大貧下中農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由互助組轉向大辦初級社階段。高邑縣南關村西巷王玉振領導辦的24戶紅光農業生產合作社取得了夏秋兩季的好收成。10月份已日是收完秋種完麥的農閒時節。王玉振喜添貴子。看著紅光農業社今年的好收成望著眼前自己這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王玉振激動地給兒子取名“建社”。
王建設在父母呵護下,在燦爛陽光照耀下一晃進入小校開始了啟蒙。1972年12月,18歲高中畢業的王建設穿上綠色軍裝走入人民解放軍的行列。
軍營是沸騰的,軍營是火熱的,軍營更是激情無限的。王建設服役的部隊是北京軍區炮兵第五師35團2營。駐地在北戴河。走進部隊的王建設感到一切都是新鮮的。第二天,天還沒有完全亮。嘹亮起床號聲把他驚醒,他一骨碌從床上躍起,穿好衣服沖了出來。當兵生活開始了。新兵的訓練開始了。短短三個月,王建設在新兵2營接受了全面的訓練。無論是佇列單兵還是輕武器和學習他都走到前列。訓練是枯燥的又是艱苦的。有時一個動作要做上上十遍甚至上百遍。對每個動作要求做多少遍,每遍做的都是非常認真,汗水把衣服濕透了,冬天海風吹來,一會身上感到是那樣刺骨冰涼,有時候爬在地上練瞄準手和槍托就凍在一起。訓練雖然很苦很累。但王建設感到那樣愉快,心中總是盪起陣陣春風。部隊這個大熔爐讓他這個有志青年感到真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到一個月他就在新兵連擔任了班長。他身上總是有一股使不完的勁,無論是訓練、學習,他都是全班標兵,全排先鋒,全連的模範。當春節剛過,大地還是春寒料峭,新兵訓練結束了。王建設以優異的訓練成績受到連營首長的表揚,與相處了三個月的戰友告別,王建設被分到六連偵察班當戰士。六連是一個有著光榮歷史的連隊,是一個硬骨頭連隊,這個連隊不論什麼時期,都澎湃著爭先創優出一流成績的熱潮。
偵察班是炮兵的眼睛,炮打的準不準,到不到位,全憑偵察班在前邊偵察的目標。王建設進入偵察班後,就把瞄準工具當作親密夥伴除了吃飯睡覺外與他的工具結成了親密的“愛人”。不論是正常訓練,還是星期日和節假日,它總是帶著瞄準器械在練習、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偵察技術在每次比賽中總是拿第一,每周講評,他總是受到排連領導的表揚。他在刻苦訓練的同時還在學習上下苦功夫。當別人娛樂時他總是宿舍中讀書學習。有一年中央慰問團來部隊慰問演出,有電影、評劇。大傢伙都要去看看中央來人。他卻替戰友站崗,把自己看演出機會讓給了別人。難怪他1972年12月入伍到1973年12月份就加入了光榮偉大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為黨增添了新血液,他加入黨是在同年入伍400名戰士中最早的一名,從短短一年的時間他能在部隊入黨就不難看出他的政治思想、軍事素質是何等的過硬,是同時期入伍的佼佼者。
王建設的出色才幹領導看在眼裡,戰士記在心裡,是金子總要閃光,是人才總是要茁壯成長。1975年他被提升為指揮排長。指揮排下轄偵察、通訊和司機三個班,是連隊的中樞神經。為了確保中樞神經時刻暢通,他總是睜著警惕的眼睛,審視著全排每一次訓練,每次學習他既是帶頭人,又是實幹者。在他任偵察排長時無論年度射擊訓練還是營團考核打海上運動目標,打固定目標,偵察排提供的數據使連隊都取得優秀成績。當他正在偵察排乾的得心應手時,領導又給他身上壓了重擔,任命他為六連副指導員。
走上副指導員領導崗位,他感到身上擔子更重要,他不但要幫助連長搞好軍事訓練還要和指導員一齊抓戰士的學習。使先進戰士更先進,促後進戰士轉化為先進戰士,認真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對家庭生活困難的戰士及時走訪戰士家庭與當地政府聯繫解決戰士家庭生活困難情況,為戰士解除後顧之憂。副指導員工作主要是抓政工和後勤管理,連隊生活。為了使全連生活提高和改善,冬天搞起大棚種上芹菜、黃瓜,巧抓粗細糧搭配,開展養豬,每個星期天,他不是在連隊伙房幫廚,就是在豬舍幫戰士餵豬。一年的節假日都是這樣渡過。在他鍥而不捨忘我投入下,六連的一伙食越辦越好,35團在六連召開了全團生活現場會。在會上團首長讓他介紹了抓食堂的經驗。
1975年為了把傳統教育搞好,白手起家建起六連榮譽室,在六連榮譽室里可以看到紅軍時期的六連,抗日戰爭時期的六連,解放戰爭時期的六連,和平時期的六連。每個階段的英雄人物、重要戰鬥與愛民為民的人物一一出現在榮譽室內,用他的話來說,一條紅線貫穿下來,各個時期都有各個時期的風采,榮譽室建立是對全體指戰員進行傳統教育,保持戰爭年代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拚命精神來進行今天軍事訓練保衛人民勝利果實的一個生動課堂,六連的榮譽室讓大家看到了昨天,知道了今天,明白了明天,為每個戰士腦海中牢牢樹立敢打必勝的觀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鳳城大地赤誠獻
西北營鄉位於高邑縣城西南部,有耕地3萬多畝,轄11個自然村,總人口1.9萬多人,兩年前,由於種種原因致使西北營鄉成了全縣有名的落後鄉,全鄉有4個村基層班子處於癱瘓半癱瘓狀態,農村遺留問題成堆,社會治安混亂,告狀上訪成群,鄉機關發不了工資,欠教師的“人頭費”達4個月之久,計畫生育全縣倒數,全鄉集體企業非但沒有發展,而且原來僅有的多個小廠也因種種原因停產。幹部牢騷滿腹,民眾怨聲載道,全鄉上下人心浮動如一盤散沙。 這樣的破爛攤子誰來收拾?1993年4月,高邑縣的縣委經過廣泛徵求意見,多次考察物色人選,最後一致把目光瞄向了當時任計生委副主任的王建設身上。王建設軍人出身,1987年1月轉業來到高邑縣工商局。不久到萬城鄉任武裝部長,工作幹得相當出色,不到兩年被提升為鄉黨委副書記。1991年8月,他又以出色的成績被提拔到縣計生委任副主任。悠悠歲月,風吹雨打,多年的軍營和基層生活鑄就了他堅韌,果斷、富有謀略的軍人性格,所以說高邑縣縣委領導正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決定把千斤重交給他的。
受命於危難之時,王建設陷入了沉思。去還是不去?他開始還真有點猶豫,去吧,面前困難重重,自己又從來沒有當過鄉長、書記的經驗,萬一搞不好怎么辦?不去吧,縣委領導又是這樣相信自己,正在這時,不少親戚朋友來勸他:“你在計生委工作幹得好好的,去北營擔那個風險圖個啥?”北營這地方我知道,誰乾誰蹾底。可是,經過多天的深思熟慮,王建設還是下定了決心。他想,自己是個有著23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受黨教育多年,關鍵時刻見困難就退縮,怎么對得起黨,對得起信任自己的領導,對得起西北營鄉一萬九千多人民期盼的目光?
王建設橫下條心走馬上任了。擺在他面前的情況比原來想像的更為嚴重。他漫步在雜草從生的鄉機關大院,濃眉緊鎖。他在思索著,不停地邁著沉重的腳步思索著,沒有就職演說,沒有豪言壯語,在深入調查摸底之後,他決定抓住北營鄉的主要矛盾,治鄉先治亂,治亂先治黨。他首先從整頓鄉機關開始,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考勤,財務等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管理機制,他在全鄉實行目標責任量化管理,使人人在其位謀其政,依靠集體智慧,充分發揮一班人的整體優勢,從而把鄉黨委建設成一個敢打硬仗,團結奮進的戰鬥集體。
曾在部隊從事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王建設同志深深懂得,要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必須要把農村黨支部建成一個開拓進取的戰鬥堡壘,必須要擁有一支自覺為實現黨的宗旨而無私奉獻的優秀黨員隊伍。為此,他與副書記馬建濤狠抓了村級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他主動擔任黨課教員,帶領黨員學習鄧小平特色理論,學黨章知識和時事政策等,提高了全鄉黨員的政治素質。
個別村幹部以權謀私,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干擾黨的工作,損害黨的形象。王建設說:“不嚴肅黨紀,不加強整頓,西北營鄉就沒有希望,黨的事業就沒有希望。”南塔影村十年換了九任支部班子是聞名全縣的落後村,王建設大膽起用武裝部長劉菊現到村里掛職擔任黨支部書記,選出了好班子,改變了南塔影的落後面貌。新的黨支部僅用5天時間,就徹底改變了多任村幹部解決不了的行路難問題,使得昔日人豬並行豬擠人的泥濘街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通街大道。他遍訪全鄉能人志士,任人唯賢,使11個農村黨支部一類班子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8個,消除了三類班子,使黨支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徹底消滅了在全縣掛號的落後村。
多少年來,西北營鄉的農業以糧為綱,人們年復一年臉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雖然年年豐收,但農民收入增長甚微,農業生產始終擺脫不了高產低效的怪圈。1992年全鄉人均收入僅700多元。如何突破農業徘徊的局面,如何讓這裡的父老鄉親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王建設苦苦地思索著,他風塵僕僕地奔波於全鄉11個村,街道上,田地邊坑頭上........處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他認真聽民眾的呼聲和意見,終於找到了發展西北營鄉的建議和良策。他下定決心,要打破農業生產單一的種植形式,走發展兩高一優農業之路,把農業推向市場,在黨委會上,王建設提出了穩糧、保棉、增菜的發展思路,決定栽果樹,上大棚,搞養殖,大力發展高效農業。
但是談何容易?習慣了傳統種植的農民不敢大膽地乾,他們認為種糧最安穩,害怕搞其他新事物乾賠了。王建設認識到要想讓農民有所作為,必須解放他們的思想。他先後多次帶領村支部書記,村長和部分民眾到山東壽光、河北永年的日光溫室基地,到食用菌專業村靈壽孟托,寧晉孟村,到果樹之鄉趙縣等地參觀學習,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膽識,於是全鄉形成一個共識:乾!誓死也要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
然而,又一個困擾高效農業發展的難題擺在了王建設面前。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經營方式,很難適應高效農業的規模化、區域化經營,王建設沒有猶豫,他冒著風險勇闖禁區,1994年他對全鄉11個村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調整,全部實行了“雙田制”,實現了土地向種田能手轉移,從而為開展日光溫室大會戰奠定了基礎。
在發展高效農業,加強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王建設不做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親臨一線,即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為了解除全鄉旱情嚴重的局面,他多方奔波籌集資金,加大農業投入,幫助農村新打機井98眼,上變壓器6台,為農業穩定發展增強後勁。他根據實際因地制宜,領導農民搞好農業結構的調整,使全鄉11個村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東驛頭村土地面積較廣,要致富最現實的道路是種植果樹,他找到分包該村的幹部商量,結合村幹部研究,並親自請來果樹專家,分析土質,研究水源,發動民眾大上果樹,不到一年時間全村新栽果樹4萬餘棵,總面積達1400畝,實現了人均8分果樹。專家介紹大白菜制種能致富,他及時召開領導辦公會集體討論決定,把西北營建成大白菜育種某地。1994年12月鄉長郭勝飛及其他鄉幹部冒著大雪四下山東聘請制種專家,幫助西驛頭搞了面積300畝的大白菜育種,第二年獲得經濟效益300多萬元。東北營想發展食用菌但不懂技術。王建設與村支書一起去靈壽縣孟村蘑菇村專程取經,一起到省市請食用菌專家,扶持全村發展起食用菌大棚40畝,年獲經濟效益50萬元,人均增收500元,80%的農戶靠蘑菇生產走上了致富路。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王建設在全體鄉村幹部中掀起“學會一門技術,選準一條道路,帶富一片民眾”的三個一活動,高薪聘請省市科研單位的專家教授,組織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全鄉先後派出120多名黨員民眾到農業院校學習實用技術,這些措施有效地激發了廣大幹部民眾學習科技的的熱情,全鄉形成一種科技興農,科技富農的良好氛圍。兩年來,湧現出致富能手500多名。東北營村民範文志的一個50米的蘑菇大棚純收入達1.7萬元,王家村張志田的嫁接黃瓜棚純收入達到6000多元。日光溫室的高產高效被愈來愈多的民眾所認識所接受。
就這樣到1994年底全鄉日光溫室發展累計達到1500畝,總投資600多萬元,湧現出東塔影、王家村、西塔影、西驛頭4個日光溫室先進村。東驛頭和東北營分別被縣委和政府命名為“林果第一村”和“蘑菇生產第一村”。全鄉已建成以西驛頭為基地的千畝玉米大白菜種制種區,以東北營為中心的百畝食用菌高效農業區,以東驛頭為龍頭的千畝高效林果區,以東塔影為典型的日光溫室示範區,在王建設書記的帶領下,全鄉農業生產突破了多年的徘徊局面,1994年完成總產值4338萬元,比上年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4元,比上年增長404元。
西北營鄉緊傍縣城,京廣鐵路,107國道和高贊公路穿越全鄉,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便利的交通條件,加之充足的電力資源,發達的通訊設施,發展鄉鎮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高邑城西工業區坐落在這裡。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便利的條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們抱著金碗沒飯吃。王建設在突破農業徘徊局面的同時,深深地懂得農民要想真正走向富裕,必須牢牢牽住發展鄉鎮企業這個振興農村經濟的牛鼻子,走工農並舉的路子。他響亮的提出大上鄉鎮企業的口號,把鄉鎮企業發展放在突出地位來抓。為此,他選出精兵強將領辦企業,還親自研究制訂了本鄉企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確定了大力發展集體企業,搞好外向型經濟突破,增加私營企業規模,積極支持縣橋西工業小區發展,加快城西金三角商業區開發的戰略目標。為了進一步解放全鄉幹部民眾的思想,他親自組織人員多次外出到鄉鎮企業發達的山東淄博,河北清河、深州、晉州等地觀摩考察。回來後又制定了一系列發展鄉鎮企業的優惠政策,推動了全鄉集體,私營經濟的發展。
可以說,王建設自1994年以來,有很大一部分時間在為上企業跑項目,聘人才奔忙。1994年春天,王建設從市場獲悉飼料添加劑產品將走俏,他把這一信息及時提供給東張村黨支部,鼓勵東張村兩委班子下決心上大企業。接著他又四處奔波,幫助征地,選廠址,廠子建成後正逢原料緊張之時,他和副鄉長李聚科又冒著酷暑,千里跋涉,上湖南,下湖北,到貴州找磷礦。經過6個月的籌劃,投資120萬元的東張村東昌飼料添加劑廠開工投產了,當年就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該廠帶動下,全鄉企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好勢頭。到1995年6月底,全鄉投資2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了19個,其中百萬元以上的企業5家。東張村牆地磚生產線,東塔影運輸公司,東驛頭冷庫的投產開工,徹底填補了西北營沒有百萬元企業的歷史。鄉鎮企業固定資產投入累計達到2000多萬元,1994年實現總產值5574萬元,創利稅600萬元。
西北營鄉要發展,僅靠本鄉的財力物力遠遠不夠。在創辦企業的過程中,王建設始終抓住對外開放。每年他都要利用假日、春節等時間,探望北營鄉回鄉的外地人員,同時還要求各村與在外地工作人員溝通信息,交流思想,注意對外宣傳,提高北營的知名度。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以來,他們吸引華北製藥廠的金盛公司前來投資辦廠,他們還與西班牙希麥爾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擴大鄉鑄造廠的生產規模,生產能力。先後共引進資金500萬元。
在集體企業發展的同時,私營企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僅1995年2月開工和準備動工的私營企業就達成16個,其中7個企業投資都在20萬元以上。東張村金三角商業樓的興起,以高贊路為軸心的沿路商貿帶的開發,使橋西一帶已成為西北營鄉初具規模的第三產業基地。
在大上企業的日日夜夜裡,王建設穿梭於全鄉11個村,馬不停蹄地到處奔波,平時很不顧得回家。可以說自從來到西北營鄉,在他的工作日曆是就沒有了紅色的星期天和節假日。有時到縣城辦事路過家門也顧不上看一下愛人和孩子。多年來,他沒有給家裡買過一次糧,沒有買過一次煤,沒灌過一次煤氣。1995年,他父親臥病在床,當時鄉里工作正忙,他把父親託付給親屬照料,自己一天工作也沒有耽誤過,直到父親彌留之際,他抽出時間來家儘自己的一份孝心。筆者採訪他時,談到這件事,他還感到內疚。他說:在父親面前,我不是一個好兒子,在愛人和兒子面前,我也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一個好爸爸。但我感到欣慰的是北營鄉的經濟基礎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北營鄉的各項工作也都有了起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王建設書記的帶領下,西北營鄉黨委政府統攬全局,不僅經濟建設進步幅度全縣矚目,而且各項工人也走到了全縣前列。全鄉財政收入一年一個台階,1993年實現34萬元,1994年猛增到78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實現了收支平衡,增長幅度名列全縣第一。1995上的修路植樹動作大、質量高、速度快、拓寬整修了東驛頭到西張村,南塔影的環鄉路,村村建立了護路護林專業隊伍,提高了管護質量,在落實植棉任務中,王建設帶領一班人多方籌資加大扶農支農力度,鄉長郭勝飛,副鄉長李德科、韓占群晝夜奮戰在植棉第一線,連續一周吃住在村,提高鋪膜質量,從而使全鄉的棉花種植克服了水利條件差,困難多等不利因素,超額完成了縣政府下達的植棉任務。全鄉90%以上的春播棉實現了地膜覆蓋,植棉任務落實呈現出大塊多、大產多、地膜棉多,優種多,質量高的特色。完成95年夏糧徵購任務是落實完成國家指令任務的又一硬仗,由於國家糧食政策調整速度幅度比較大,加上95年的旱災,確實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工業小區占地等諸多不利因素,完成全鄉夏糧徵購任務艱巨。在此情況下,王建設號召全鄉人緊密團結,始終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僅用三天時間就全部完成了任務,這在北營鄉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為了改變計畫生育被動落伍後局面,王建設與副書記龐甲辰,吉永平率領計生人員在抓基礎,抓隊伍,抓重點上下功夫,加大宣傳力度,他們攻難點,上台階,上檔次,狠抓了落後村的轉化,建成了西北營,宋家莊等一些放心村,從而使全鄉計畫生育整體永平不斷提高,達到了我縣中上游。此外,文教衛生,社會治安等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踏平坎坷成大道。王建設在北營鄉以他的腳踏實地工作作風和開拓性的工作成績贏得了人們的讚譽和好評。他本人也多次被縣委、政府評為縣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工作者。1995年10月12日《石家莊經濟日報》以“丹心鑄就輝煌路”為題報導了他在北營鄉富民強鄉的先進事跡,時任縣委書記王三堂為通訊親題“丹心鑄就輝煌路”標題,並寫下無論在任何時期,當官與發財、當官與享樂、當官與脫離人民民眾等兩者都不會最終兼得,也只有像孔繁森同志那樣,把共產黨人的最高價值建立在愛人民的基礎上,把為人民謀福利作為當“官”的天職,除此之外不謀任何特殊利益,這樣的“官”才當得長久,當得踏實,當得讓歷史和人民民眾永遠銘記在心中。
歷史和北營人民民眾都會把王建設記在心上,當1996年全縣合鄉並鎮,王建設將要去大營鄉上任時,原北營鄉院擠滿了送行王建設的人們,人們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好書記。王建設望著滿院人群淚水模糊了雙眼,他決心到大營鄉後要帶領全鄉人民抓住機遇,振奮精神,以滿腔激情,頑強開拓,艱苦創業,為把大營鄉建設成為經濟富鄉而激情繼續燃燒,燃燒!
1996年王建設到大營鄉後,保持了在北營鄉那一股忘我的勁頭,那一種拚命精神,短短兩年的時間使大營鄉舊貌換新顏,農業穩步上升,集體企業村辦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營鄉土地上,王建設還親自創辦了大營集和坊珊集,使服務和流通業蓬勃發展起來,大營鄉人民以煥然一新精神和生活面貌展現在全縣人民面前,1997年王建設以突出成績被評為石家莊十佳人民公僕。黨對這樣好乾部是重用的。1998年黨把更重要擔子壓在他的肩上,他的激情將要在新的崗位上燃燒!
改革創新情無限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改革春風勁吹,使古老的高邑煥發出勃勃生機,傳統的、粗放的生產模式正在被拋棄。新生的特色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綠滿高邑。萬眾一心謀發展、搞改革在高邑大地上展現。在這改革發展的時刻,1998年4月石家莊市十佳人民公僕王建設從大營鄉黨委書記的位子上走馬上任縣財政局局長。面對著財政要保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繁重任務,擔負著全縣人民的重託,王建設在自己職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科學理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傾一腔心血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為促進高邑經濟發展譜寫出新的篇章。
上任伊始他就清楚地意識到,雖然高邑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但財政工作仍然是矛盾的焦點,要乾好財政工作,不僅自己要行使好手中權力,還須有一支清廉、高效、向上的隊伍,“打鐵還要自身硬”。
他開始策劃,組織全局幹部職工開展“三講、三查、一樹立”活動,即: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查思想、查工作、查紀律;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在開展這一活動中,他實事求是地重新修訂了《學習制度》、《工作制度》等十三項規章制度。制度上牆後,一改過去掛在牆上, 說在口上,執行走過場的現象。他模範帶頭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記得98年5月中旬各項制度剛剛開始執行時,有兩位科長同時遲到。 按照考勤制度,處罰遲到上掛一級,即兩位科長、 兩位主管副局長, 王建設在簽發罰款通知單時,還把自己加上,他說問題出在下邊,根子在我身上,我要和遲到的同志一塊受罰。當王局長把罰金交到局財務人員手中時,在場遲到的兩位科長異口同聲講,王局長模範帶頭遵守各項制度請看我們以後的實際行動吧。俗話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帶了頭,民眾有勁頭。在王局長嚴以律己帶動下,全局上下人人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全局上下處處升騰著比學習,比工作,比貢獻的熱潮。不久人們驚奇地發現,財政局從裡到外變了樣,財政的門好進了,財政幹部的臉好看了,話好聽,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了。
王建設並沒有滿足這一點變化,為了把民主理財,依法理財變成每個財政幹部自覺行動,他把“公僕”意識更進一步深化。聘請了32個來自社會各界人士作為財政廉政監督員。每年向縣直機關,基層單位發出數百份無記名的行風評議徵求意見表,讓全縣老百姓橫挑鼻子豎挑眼,評頭論足。每年行風統計表反饋滿意率都在98%以上。多年來市紀檢委、縣紀檢委,對王建設公開考評或背靠背抽查,對王建設工作都給予高度評價。
1998年12月30日《石家莊日報》刊發了,“高邑縣財政局解放思想真抓實幹財政收入邁上新台階”的文章指出,高邑縣財政局緊緊圍繞新一屆縣委,政府提出的“農業產業化富民,工業強縣,建設現代化縣城”的總體工作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努力健全和發展財政職能,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大力培植財源,狠抓增收節支,全縣財政收入登上6000萬元的新台階,比去年增收982萬元,同比增長19.6%,有力地保證了全縣公教人員工資發放、機關正常運轉和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
大力組織收入,進一步落實財政收入目標責任制。先後召開了三次全體財政幹部動員會,會上將財政收入任務目標層層分解,量化指標,落實到各個科室和每個鄉財政所,把完成財政收入任務好壞與財政幹部工資掛起鉤來,一旬一匯報,一月一考核,一季一兌現,嚴格獎懲,充分調動了每個財政幹部抓收入的積極性。同時,完善鄉鎮財政體制,促進鄉鎮財政收入增長。
加強財源建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王建設等局領導帶領各科室和鄉財政所的同志。積極為發展高邑經濟出謀劃策,扶持鞏固現有骨幹財源,謀劃培植後續財源。全縣上上下下,各行各業都留下了財政幹部的身影。特別是對蔬菜、花卉、林果、糧油、禽蛋、耕種六大特色產業,以及縣辦工業、鄉鎮企業“六條龍”,“二十隻虎”的培育,都傾注了他們大量心血。同時,該局上下齊動員,局長帶隊爭融資,確保了近千萬元融資的及時到位,有力地促進了大棚蔬菜、瓜果等高效農業的發展,支持了縣龍虎計畫和重點項目建設,為努力構築高邑縣域特色經濟做出了貢獻。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今年該縣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總體思路是:“摸清底數,實質運作,增加收入,創出經驗。”一是對全縣國有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分別登記造冊,建立國有資產貨幣金額明細賬。二是國資局建立國有資產金額總賬,以貨幣形式將國有資產量化到每個部門,每項資產。三是將全縣國有資產統一納入預算管理,對全縣“非轉經”“資產收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股勸收益,國有資產出售,出租收益,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編制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發揮政府國有資本巨觀調控職能。四是積極配合政府,做好企業改革,盤活國有資本,搞好資本重組。首先做好了資產項目立項、清查、評估確認工作,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先後查清評估了人造板廠等12個企事業單位,在此基礎上,對縣幼稚園進行了公開拍賣,將糧油飼料公司改為股份合作制集團公司,將硫酸廠、鐵廠、毛紡廠進行了租賃。其次,依據縣政府安排,完成對公開出售11家企業的財產清查及資產評估摸底工作,6月26日公開出售後又做好交接工作。
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提高財政管理水平。該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規定》精神,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對全縣所有單位資金無論預算內、預算外都納入了財政管理、監督。對政府賦予收費職能的部門,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管好用活了預算外資金,充分利用預算外資金時間差,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同時改革和加強支出管理,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努力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堅持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嚴格按照《預算法》辦事,堅持量力而行,量入為出,不打赤字。嚴格控制人、車、會、吃、醫等重點支出。對行政事業單位定編、定位、定員、不準增人;對會議費壓縮10%;對招待費嚴格實行招待可制;改革公費醫療制,嚴格執行縣《關於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醫療保險實施辦法》。
石家莊市十佳優秀人民公僕,縣財政局局長王建設:“1998年全縣財政收入實現6000萬元,創歷史最高水平,今後要繼續真抓實幹,奮力拚搏。堅持改革開放,創造高邑縣財政工作新的輝煌“。
財政工作業務性很強,王建設深知自己這個財政戰線上的新兵,應該加強業務學習,鑽研業務知識,掌握業務工作,他利用中午時間請教老財政,利用晚上時間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刻苦學習他很快進入了財政局長這個角色。他不但自己抓緊學習,還不忘全局人員業務學習,為提高全局人員業務素質,在全局開展了學歷達標、業務培訓、辦微機培訓班,三步走的培訓步驟。通過這三個步驟使局20名幹部達到大專水平,95%以上同志都掌握了微機操作。
王建設深知財政工作任務繁重,自己不但要模範執行各項制度,還要帶頭實幹,他結合工作實際,提出黨員骨幹要成為“六模範”,即做學習、工作、遵紀守法、團結、改革創新、廉潔自律的模範。自己首先帶頭做、做好。2000年底組織收入的關鍵時刻,他吃住在局,那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那裡。在他身先士卒帶領下,全局上下合力奮戰,圓滿完成了2000年7003萬元的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6.1%,創高邑財政收入歷史最高記錄。
作為財政局領導班子的班長,他深知當好班長的重要性,他始終當好班長,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堅持集體說了算,堅持每周召開一次局領導班子碰頭會,溝通情況,溝通思想,研究問題,每季召開一次黨組民主生活會,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幹部任用、預算安排、經費開支、獎懲等重大問題上集體研究,共同商量。他帶領著財政局一班人合心、合力、合手,為高邑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在抓好縣局建設的時候,王建設時刻不忘鄉財政建設。“要想富民強財政,開源節流要並重”。這是經常掛在王建設嘴邊上的一句話。他深深懂得,高邑縣資源短缺,縣域面積小,農民思想保守,是個傳統農業縣,要改變農民祖祖輩輩只會種小麥、玉米的傳統耕作模式, 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必須要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他認真貫徹縣委、 縣政府農業產業化富民戰略,全力支持發展蔬菜、花卉、西瓜、梨棗等高效農業,構築特色財源。他協助有關部門帶領全縣五鄉一鎮及107個行政村幹部到山東壽光參觀大棚菜生產,到新樂學習大棚瓜嫁接技術, 協調科技部門給菜農送高科技,為菜農提供種植技術。
他為了在全縣推廣綠色種植,深入基層,走村串戶,幫助農民致富出主意、想辦法。他在東王村看到農民邢占芬這位退伍軍人很能吃苦耐勞,但只知道種小麥和玉米,收入很低,就積極幫助邢占芬建起蔬菜大棚,大棚建起後,針對邢占芬不懂技術,王局長幫他請來了山東的技術人員,買了種大棚書籍送到邢占芬家中。經過王局長細心幫助,邢占芬辛勤勞動,一個占地一畝的大棚僅黃瓜一季就收入2萬元。如今在邢占芬帶領下東王村已建起三十多個大棚,農民收入明顯提高。
為農民增收,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東邱村大棚黃瓜區,里村蜜瓜田裡,後哨營養殖區……
2000年,高邑縣已形成“南花、北菜、 西棗、東瓜、糧豐、畜旺、五業興”的效益農業格局。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很好效益,並沒有使王建設陶醉。他深知,要想迅速增加縣財政收入,單靠農業發展是不夠的,必須要走工業強縣的路子。他利用多個星期日,跑遍了全縣所有企業,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對付村鄉農民興辦地磚廠發生了偏愛。
他深入到富村鄉仔細了解該鄉民辦企業存在什麼困難,需要財政支持什麼,當他了解民辦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後,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解除了民辦廠的後顧之憂。現在付村鄉有46家牆地磚廠,年生產牆地磚2520萬平方米,創稅收480萬元。
農業上來了,工業上來了。縣委、縣政府根據高邑交通便利,有傳統大集的優勢,提出了大建市場,活商擴城的新戰略。王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職能籌措資金300萬元,吸納金融部門500萬元,擴建蔬菜批發市場、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如今正在籌建禽蛋、建材、服裝、煤炭、糧油六大市場,都留下他的腳印,都有他付出的心血。
2000年是高邑縣財政改革的重要一年。省廳、市局把高邑縣作為財政綜合改革試點縣,要求率先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如何完成省廳領導交給的艱巨任務,給省市交上一份合格答卷。王建設接受任務後,感到既激動又沉重,激動是省廳把改革重擔壓在他的肩上,是對他的信任。沉重的是財政改革風險大、時間緊、責任重。他決心迎難而上,堅決把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搞好,使財政改革在高邑縣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
現行的財政支付辦法,是一種分散的支付辦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健全,公共財政職能的要求,逐步顯出種種難以克服的弊端。如一方面大量財政資金滯留於預算單位;另一方面財政部門常因資金調度困難而影響公教人員工資的正常發放和重點項目工程資金支出的進度。財政部門難以全面了解財政支出的具體使用情況,有些單位財務管理混亂,截留、挪用專項資金、私設小金庫等違規違紀現象屢有發生,針對這些問題,在財政支付上曾採取過不少措施,但始終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預算外資金游離於財政監督之外,部門之間貧富不均,民眾對此意見很大。為了從根本上堵塞財政支出管理上的漏洞,必須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
他親自組織,建立機構,明確職責。在財政局內部成立財政集中支付中心,支付中心暫定事業編制8人,設主任1名,稽核人員1名,會計人員4名,出納2名。2000年4月份在遠學金華、近學邢台縣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制訂了財政集中支付實施方案,經縣委、政府研究批准後,於2000年4月30日召開由進入財政支付中心的單位一把手和會計參加的實施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動員會,印發實施財政集中支付制度的意見、財政集中支付中心暫行管理辦法等檔案,首批確定15個單位納入“支付中心”管理,同時宣布對單位銀行賬戶實行凍結。取消各單位的銀行賬戶和會計,單位只設一名報賬員。經過短短五個月運作,以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為核心,在保持單位預算安排的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單位銀行賬戶、取消單位會計,財政統一管理會計人員、統一辦理資金結算和會計核算工作;資金支出從財政單一賬戶直達商品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實現了收入一個進口,支出一個漏斗,管理一個渠道。逐步建立起統一預算編制、統一會計選配、統一財務賬戶、統一支出模式、統一監督體系的新型的財政財務管理體制。到2000年11月份全縣76個行政事業單位全部進入支付中心管理。全部實行了工資發放銀行化。43個有行政收費和罰沒職能的單位全部實行了收繳、罰繳分離,收支兩條線。增加了財政調控資金的能力,增加了資金的使用透明度,克服了單位之間貧富不均的現象,受到省廳、市局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2000年5月份省財政廳召開全省財政預算改革會議。王建設局長在會上介紹了高邑縣實行財政集中支付經驗,受到省廳領導的好評。他介紹高邑縣財政集中支付制度經驗文章在《石家莊財會》、《河北財會》、《中國財政》上給予發表。由於他的突出表現,2001年,他獲得了河北省財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他的事跡2001年《石家莊財會》第2期以《新星,閃爍在財政局長崗位上》為題,2001年《河北財會》第7期以《老兵新傳》為題,2001年5月11日《中國財經報》第4版我們的理財人欄目以《財政“新兵”》為題,分別刊登了他改革創新的模範事跡。現在全國已有12個省45個縣市到高邑縣參觀學習高邑縣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經驗。
王建設搞的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到底有多好,為什麼全國有許多人來參觀學習,請看2001年《中國財政》第3期刊登他撰寫的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文章,文章題目為《高邑縣積極實施財政集中支付制度》。
河北省高邑縣在2000年被河北省財政廳、石家莊市財政局確定為財政綜合改革試點縣。該縣以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制度為核心,在保持單位預算安排的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單位銀行賬戶,財政統一管理會計人員,統一辦理資金結算和會計核算工作,資金支出從財政單一賬戶直達商品供應商和勞務提供者。實現了收入一個進口,支出一個漏斗,管理一個渠道。逐步建立起統一預算編制,統一會計選配,統一財務賬戶,統一工資發放,統一監督體系的“五統一”新型財政財務管理體制。 1、統一預算編制。在重新界定財政供給範圍的基礎上,統一編制財政綜合零基預算。單位收入全額上繳財政,支出根據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供給能力安排撥付。支出預算安排順序,首先是財政供給範圍內的個人工資性支出,維護黨政機關、財政撥款供給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轉支出和社會穩定支出。其次是必要的政策支出,主要包括糧改等有關社會方面的支出。第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和事業發展支出。第四按照政府職能應由財政負擔的其它支出,包括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支出。
2、統一會計選配。財政局成立財政支付中心,取消各預算單位會計,其財務審核、會計核算、資金結算等業務統一由財政支付中心代理。縣財政支付中心暫定事業編制8人,設立總會計(主任)1人,資金會計(出納)2人,統管會計5人。總會計(主任)負責預算指標的審核、調整、預算單位收支原始憑證的審核蓋章以及審核資金的撥付,同時對5000元以上的報賬款進行覆核;資金會計(出納)實行一崗雙人。一人負責支票的管理,辦理費用報銷,另一人負責登記銀行及現金日記賬,編制“現金收支日報表”,定期與銀行對帳,在單位存款餘額內辦理資金轉賬、現金結算業務以及分戶核算存款變動情況,按月與單位核對存款餘額賬目。實行內部雙重監督,確保資金的安全性;統管會計負責辦理各預算單位會計核算業務,填制記賬憑證,發放工資,監督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審核單位財務收支計畫和保管會計檔案。每月定期向財政有關科室和預算單位編報會計報表,與總會計、資金會計對帳。預算單位取消會計後,設一名“報賬員”,負責經手預算單位的財務收支,向支付中心提交收支原始憑證,與資金會計和統管會計辦理收支憑證結算。形成了一個會計集中進行會計核算資金結算等業務的工作模式。同時,支付中心集中管理各預算單位的會計檔案,便於查帳、審核、管理、搞好監督。
3、統一財務賬戶。取消預算單位在銀行的所有賬戶。所有賬戶存款餘額一律劃轉支付中心專戶,凡取消賬戶後又在銀行開設賬戶的一律視作“小金庫”,沒收所存資金,對單位負責人從重處理;支付中心財政專戶對各單位財政性資金實行統收統支,收支直達。各單位財政預算內撥款,各項預算外資金收入,上級主管部門撥款及其他收入,由銀行自動記入支付中心賬戶,實現收入直達支付中心賬戶,中心收到撥入資金後,記入各單位明細賬,按計畫支付給單位。
4、統一工資發放。由財政局牽頭,人事局、編辦等部門配合,將行政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以及教育部門的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的工資全部納入財政統發範圍。所有財政性資金均通過財政支付中心按年初預算支付,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嚴格實行縣鄉公教人員工資統一發放,統一標準,統一由銀行發放,支付中心為納入集中支付單位的每一位幹部職工在銀行建立一個工資賬戶,實行工資撥付直達化,工資按月直接撥入工資專戶,由代理銀行將公教人員工資直接發放到個人。同時落實工資發放網路發放、網路監控,切實做到工資統一發放。
5、統一監督體系。實施財政集中支付,形成了多方位、公開化、透明度高的財政監督體系,大大提高了財政監督的水平。財政集中支付使預算單位的每一筆錢都在財政支付中心的監督下支出,不能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杜絕暗箱操作。財政集中支付把財政監督的環節前移了,使原來的事後監督 變成了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過程監督,增加了監督的有效性。從而有效地杜絕了擅自改變用途、亂支、濫用等現象。
實施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實現了財政管理由分散粗放型管理向集約、規模型管理的轉變,促進了單位資金使用權與會計核算權的分離,逐步確立了由會計服務和監督為一體的新型管理運行機制。從高邑縣財政集中支付制度實行兩年多來的實踐看,收到了五個效果。
四是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實行財政集中支付後,各預算單位的預算內外資金都統一納入“支付中心”單一賬戶進行核算,為財政預算管理規範化,防止資金流失與挪用築起了又一道防線,確保了專款專用。同時,財政資金撥付一次到位,不需經過層層劃撥,又大大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五是促進了廉政建設。單一的支出模式,減少了資金支出環節,使預算單位真正成了無會計、無賬戶的“雙無”單位。並且隨著改革深入,單位採購逐步減少,政府公開批量採購逐步增多,實現單位無採購,各單位只見預算不見錢,現金不從單位走,從財務收支運作程式上卡住了跑、冒、滴、漏的口子,增強了財務管理體制本身的預防功能,有效地避免和減少了違紀現象的發生。兩年來,已在鍋爐、微機、藥品、汽車入保、縣機關綜合辦公大樓裝修、縣一中教學樓、縣中隊辦公樓等建築工程以及辦公用品、車輛供油維修等方面推行了政府採購,支付採購資金2765.6萬元,節約資金456萬元,節約率為16%,有效地控制了浪費,有力配合和推進了廉政建設。
2001年7月25日,王建設出席了在成都召開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整個河北省只有一個縣級局長參加,可見他參加這次會議的含金量有多高,在會上他作了“育財源、抓收支、搞改革”為題的發言,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項懷城部長親切地會見了他並與他合影留念。會後他馬上召開了全體幹部職工大會,傳達會議精神,並要求全體同志在育財源,抓收支,搞改革上再邁出新步伐。
2001年是高邑縣財政改革繼續深化的一年,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成功,使王建設又向預算管理改革邁進,針對財政預算管理存在隨意性大,支出範圍界定不清,支出內容比較籠統等問題,他從改革先行預算管理制度入手,在完善“零基預算“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預算的編制與執行,並逐步推行部門預算。
實施全年的綜合預算,增強預算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取消原來的金額預算、差額預算、自收自支的預算管理模式,一律改為不分預算內外,統一編制部門和單位綜合預算,單位財政性收入全額上交財政,支出按照公共財政供給範圍,根據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和財力供給能力撥付。
首先明確綜合預算編制原則。一是以收定支,綜合平衡的原則,合理安排預算,確保收支平衡;二是公正、公開、科學、效率的原則。運用科學方法,細化預算編制,改變重決算、輕預算的狀況,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三是區別輕重緩急,確保重點的原則,嚴格財政支出順序。
其次確定綜合預算編制順序。在準確測定預算可用財力的情況下,按照以下順序安排支出預算,明確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有所保,有所不保。首先保證全縣公教人員的工資發放和機關的正常運轉;其次保證社會保障等維護社會穩定的支出;第三量財辦事,盡力支持農業、教育、科技的發展及其他支出。
第三設立綜合預算編製程序。一是由各單位財會經辦員會同統管會計編制單位財務收支預算(草案),經單位負責人審核並簽署意見後報財政部門;二是財政部門將各單位、各部門財務收支預算綜合平衡後,下達指導性預算;三是單位根據財政部門的指導性預算修改制定正式的財務收支預算,再報送財政部門;四是財政部門綜合平衡後編制財政綜合預算方案,報縣政府審查、經縣人代會審議批准,正式下達各單位執行。
四是劃分財政綜合預算的供給範圍。按照公共財政支出原則,對現有財政供給的行政事業單位劃分為三類,區別對待:對黨政機關、義務教育單位由財政全額供給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定額安排;對非義務教育(包括職業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實行財政定額補助;對有收入的事業單位財政供給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由綜合預算統一安排。
實行零基預算和部門預算,增強預算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按照預算年度的所有因素和事項的輕重緩急程度以及財力的可能,進一步細化預算的編制,測算到每一個部門單位,分解到每一個科目和項目。對人員經費按編制、按工資和現有人員核定:對公用經費定額包乾。
規範預算執行,嚴格預算約束。預算一經人代會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必須嚴格執行,一般不再調整。少數科目確需調整又能由下一年度解決的,進入項目備選庫,由下一年度預算安排;財政當年能夠承受的,每一季度由政府領導集體研究一次,分管財政領導一支筆審批。對預算編制及預算追加情況,實行定期與不定期公布制度,以增強預算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預算編制改革受到省廳齊守印廳長表揚,並把高邑預算編制樣本在全省進行展覽。
王建設在搞好預算編制改革基礎上又理順了政府採購制度,取消單位自行自由採購,實行全面政府採購管理,根據採購項目性質和規模,分別實行政府集中採購和單位定點採購辦法。
在抓好縣級財政改革的同時,他不忘鄉鎮財政改革。在深入基層調查了解後,王建設看到各鄉鎮基層單位的財務管理,一直沿用以分散管理為主的傳統管理模式。各基層單位各自為政,亂收費、亂罰款,在銀行私設帳戶,財務管理混亂,實行“暗箱操作”,缺少透明度,財政約束體制無力。根據調查摸底,僅付村鄉在銀行開戶多達40個,另外,還有大量的摺子戶、定期存款戶和現金直管戶。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於財務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體制上有漏洞,管理上有空隙,鄉政府不能對基層單位實施有效監管。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措施和途徑就是全面深化鄉鎮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行“零戶統管”,這也是擺在鄉財政面前的一項急迫任務。2000年8月份,王建設組織全縣5鄉1鎮財政所長到衡水市景縣進行參觀學習鄉鎮財政“零戶管理”的經驗。2000年10月份以付村鄉作為改革試點,推行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零戶統管”。
鄉鎮“零戶統管”就是收入一個進口,支出一個漏斗。實行“財政統管,銀行代收,綜合預算,集中報賬”的賬務管理體制。付村鄉從實際出發,確保了“零戶統管”的順利運作,其主要做法是“兩取消一服務”。
一是取消執收單位收入賬戶,所有收入直接交鄉財政專戶。2000年10月份起,付村鄉各執收部門的收入賬戶全部取消。各執收部門依法收取的資金,必須按規定及時、足額、直接交入鄉財政設在銀行的財政專戶。收費額超過1000元,必須在當日或次日交入專戶,不足1000元的每5日解交一次。學校收取的學雜費,以中國小為單位,直接交鄉財政專戶,全鄉計生部門收入的社會撫養費是縣鄉財政專戶。上級主管部門撥給的專項資金,也必須撥轉到鄉財政專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預算內、外資金私設“小金庫”,不準以存摺形式設立賬戶,嚴禁拖欠,坐收坐支。
又是一年春草綠
又是春天,春陽燦爛,春光明媚。俗話講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蓬勃,春天是向上,春天更是新生。春天對於王建設來講更是一個多情和美好的季節。經過三個月的奮戰,到3月底,順利實現了2006年財政收入首季開門紅,參加完縣政府首季開門紅慶功會後,王建設心潮起伏,不由做詩一首:“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首季開門紅,激情燃燒盡奉獻,鳳城大地赤子情。”
首季開門紅實現並沒有使王建設陶醉,他深知2006年財政收入任務艱巨。為確保2006年全年任務完成,他向全體財政幹部明確提出,今後要在綜合治稅、財政改革和最佳化收入結構上下功夫、做文章。
這三項工作具體內容是:綜合治稅就是由縣政府領導,財政組織,國稅、地稅、工商、紀檢、公檢法等部門和鄉鎮、村共同參與稅收征管的一種管理形式。財政改革就是按照公共財政體系建設的要求,深化完善各項改革,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強化巨觀調控能力。最佳化收入結構就是三個提高一個降低,即一是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提高工商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壓費增稅;三是提高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一個降低就是降低交通運輸營業稅占地稅收入的比重。
王建設帶領全體財政幹部職工根據三項工作內容,展開了深入細緻的工作,克服了一個一個困難,到6月底,完成財政收入6852萬元,預計年底財政收入將突破1.3億大關。
王建設這個軍人出身的將帥之才,綠色軍營使他成才,成才後的王建設把他的激情盡情的奉獻給了他的家鄉。無論是在縣工商任科員,萬城鄉任武裝部長、黨委副書記,縣計生委任副主任,西北營鄉、大營鄉任黨委書記和縣財政局任局長,他總是激情無限,燃燒自己,奉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