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金(四川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王廣金(四川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廣金,男,1977年出生,遼寧人,共產黨員,工學博士,研究員。2005年,從四川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畢業後,作為“特殊引進人才”進入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工作至今。

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反應堆工程研究所副總工程師。2017年5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為四川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廣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
  • 出生日期:1977年
  • 職業:研究員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王廣金自四川大學博士畢業後以“特殊人才引進計畫”進入中國核動力院工作,多年來一直活躍在我國能源工程領域從事關鍵設備的研究,曾參與從事先導式安全閥、自然循環瓣閥、高溫高壓儀表閥等多類關鍵設備的研發及工程化套用,研究成果成功套用於工程實際;其中,安全閥、瓣閥作為國內重大工程項目的關鍵設備,成功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保證國內重大能源工程的順利實施。
近年來,主要從事核電廠關鍵設備的研製、鑑定、生產等工作,所負責的“壓水堆核電廠電氣貫穿件研製”項目通過部級鑑定,成功實現了二代改進型核電廠用關鍵設備的國產化及工程供貨,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產品性能達到並部分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多項創新性成果和重大技術革新,部分技術內容屬國際首創;憑藉在核電設備國產化領域重要的里程碑作用,該項目榮獲“工信部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中核集團公司科學技術一等獎”,並被推薦申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新華社中華網、《科技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發布了這一國產化核電設備發展領域振奮人心的重大訊息。
作為技術經理,主持進行各核電機組的電氣貫穿件產品投標,完成產品投標標書的編制、投標、澄清及答辯,使中國核動力院在眾多國內外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我國百萬千瓦機組電氣貫穿件國產化採購的首單;截止目前已獲得13個核電機組的電氣貫穿件採購契約,累積契約金額約3億元;以目前的市場占有率,該產品未來10年內的產值可達十幾億元,可為四川省創造豐厚的產值及利稅。
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進行壓水堆核電廠電氣貫穿件研製成果的產業化轉化工作,利用自身豐富的電氣貫穿件研發經驗及理論基礎,深入生產現場,及時的對生產設施調整、產品試製等環節進行指導;使中國核動力院短時間內完成生產線的軟硬體建設及認證,避免了科研成果束之高閣,工作獲各方好評。目前,中國核動力院的電氣貫穿件的生產產能、軟硬體資源狀況已居國際同類產品廠家首位。
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完成“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許可證”的申請,主持完成申報資料的編審、質量體系的建立、負責完成對國家核安全審查中心的技術澄清及專家質詢,同時作為主答辯人參加國家核安全局專家委員會對許可證申報的會議答辯,利用其豐富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圓滿完成會議答辯;對我院在短時間內獲得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許可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項目總師,主持電氣貫穿件產品生產及供貨,對產品技術和質量負總責,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及時的完成產品施工設計,完成重要不符合項、工程重大技術問題、安裝現場技術澄清的審查及處理,多次負責接受核安全局、採購方及院質量部門對項目的見證、監察及專項檢查,保證了供貨項目的順利進行,工作獲得各方好評。目前已完成8個機組產品生產和交付,產品性能全面滿足採購規範要求,絕不亞於國外同類產品,部分機組產品已投入運行,運行狀況優異。項目管理工作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管理創新二等獎2次。
作為技術負責人,主持進行韓國、西班牙、巴基斯坦電氣貫穿件出口項目的技術交流、國際互訪、商務推廣及市場投標,產品技術及生產能力獲得國際知名核電公司的全面認可,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其中,西班牙TECNATOM公司與中國核動力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成為電氣貫穿件產品在歐美市場的唯一銷售代理。國外公司作為國核心電設備廠家的銷售代理,在我國實屬少見。目前巴基斯坦核電工程用電氣貫穿件供貨契約正處執行過程中,西班牙Vandellós 核電、ITER工程電氣貫穿件已接近達成供貨協定階段。
同時,針對新型先進核電技術用關鍵設備研發,承擔了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在研課題科研經費達3500萬元,目前已獲得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對我國的三代、四代核電技術的自主化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先進核電技術,開展電氣貫穿件的研製,將打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確保我國重大核電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時完善我國自主化的核電技術體系,實現關鍵設備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累計申請技術專利27項,已獲得授權14項(其中7項為發明專利),處於公開及申請狀態13項(其中5項為發明專利),累計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文章超30篇次。

人物榮譽

多年來,總是沖在最前線,扎在最基層,在無經驗借鑑、無實物參照、國外技術封鎖的情況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艱苦攻關,以其執著、認真、拼搏的精神,奮戰在試驗研究、產品研製、市場推廣與產業化生產製造等各條戰線上,成為核電電氣貫穿件產科研“三線”上的一名“金牌”先鋒,以其卓越表現、艱辛努力及奉獻精神獲得行業廣泛認可,其先進事跡先後在《中國核工業報》、《中國核動力院報》及網路媒體進行刊載及宣傳,並先後榮獲中央組織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畫”(首批僅入選201人,候選人為國資委系統僅有2人之一)、工信部國防科技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四川國防科工優秀共產黨員、第十八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中國國防科技工業企業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中核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核動力院第5屆青年科技之星等各類獎項達30餘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