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國小

王府井國小

王府井國小地處王府井大街天主教堂周圍,2000年王府井改建時拆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府井國小
  • 簡介:公立國小。
  • 介紹:2000年因市政改造拆除
  • 歷任校長:張樹德、鄭寶鋆、張泊泉、霍立新
王府井國小的前身是一所教會私立學校名叫惠我國小,1951年由政府收回成為公立國小, 由於學校的位置位於燈市西口以南金魚胡同以北(這一段大街當時稱八面槽大街),跟隨地名學校改名為八面槽國小,文革前學校曾達到二十多個班,學生人數近兩千人,文革中學校更名為人民國小、文革後期又定名為王府井一小(因王府井大街30 號原培元國小更名為王府井二小)。1977 年王府井二小部分學生併入王府井一小,學校始稱王府井國小。
解放後學校的第一任校長是張樹德,張校長是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批師範生,他平時就住在學校,教學和教育上都非常認真負責,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們的愛戴,被老師們稱為“張大樹”。
1966 年文革開始後學校成立了革委會,張樹德校長雖然也是革委會的成員,但學校的最高領導實際是革委會主任吳玉萍,文革階段對學校並沒有造成太大的衝擊,張樹德校長於1971 年也離開了王府井國小。
文革後期的校長是從燈市口國小調過來的鄭寶鋆校長、鄭校長是北京市的先進,她治學嚴謹管理有方,在鄭校長和全體教師的努力下,王府井國小出現了許多優秀教師,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在東城區穩步提升。
1984 年鄭校長退休,張泊泉擔任校長職務,在此期間張校長提出“博愛、誠信、勤奮、育神”的辦學理念,為學校的校園改建做出了重大的貢獻。1995 年後校長由原麻線國小的霍立新擔任,張泊泉校長任書記,在此期間學校建立了圖書館、計算機等多個專業教室。2000 年,北京市政府改造王府井大街,拆除了王府井國小,學校的師生被分散到燈市口國小和校尉國小,王府井國小從此消失。
《抹不掉的記憶》封面《抹不掉的記憶》封面
文革後期學生畢業照文革後期學生畢業照
1990後當時五年級三班學生在中山公園的合影1990後當時五年級三班學生在中山公園的合影
90年代中期拍於教堂後的學生畢業照90年代中期拍於教堂後的學生畢業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