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國,男,漢族,1972年1月生,河北滄州人,1997年7月參加工作,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少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滄州
- 出生日期:1972年1月
- 職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個人履歷,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專著,譯著,合著,主要論文,科研項目,主要榮譽,社會兼職,
個人履歷
1990年9月-1994年7月,就讀於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工程系勞動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就讀於天津財經大學商業經濟系商業經濟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就讀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3年7月起,任教於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2012年4月,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2014年6月,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
2015年4月,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院長。
研究領域
要素市場與收入分配、金融發展、城鄉經濟轉型、開發中國家的貧困。
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講授《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前沿》、《發展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與政策分析》等課程。
科研成果
專著
1.《城鄉收入差距的臨界點判定及其對經濟效率影響的研究》.經濟日報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2.《金融發展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中的金融貢獻》.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3.《學界回眸.新中國60年.經濟發展卷》(執行主編).北京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譯著
1.《均衡問題:全球變暖的政策選擇》(威廉.諾德豪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2.《全球經濟24小時》(丹尼爾.奧特曼).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3.《帝國金錢遊戲》(史蒂文.希亞特).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合著
1.《勞均消費最大化的適度收入差距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2.《中國經濟概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主要論文
1.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最佳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8-11-15(10).
2.企業創新與人力資本積累互動機制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8(1):151-159.
3.灰色收入形成機理及其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7(11):146-153.
4.人力資本積累、企業創新與中等收入陷阱[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5):153-160.
5.健康、不平等和經濟發展(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6(1):1-8.
6.健康、不平等和經濟發展(上)[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6):1-17.
7.經濟周期測算的新視角——基於函式型數據分析方法[J].調研世界,2015(6):42-46.
8.新常態下中國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3):34-39.
9.中國各省份個稅潛力估算及影響因素分析——綜合累進個稅改革的經驗證據[J].當代經濟科學,2015(1):25-31.
10.中國城鄉金融發展差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5):58-62.
11.北京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7):85-90.
12.收入增長和收入分配對中等收入者比重變化的影響[J].統計研究,2014,31(3):76-82.
13.資金供求、交易成本、慣例與合會組織的變遷分析[J].學習與探索,2014(2):108-113.
14.中國各地區實際收入差距及其效率相容水平的分布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6):80-90.
15.收入分配的決定因素與公共支出效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5):1-13.
16.正確認識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前景[N].人民日報,2013-07-11(7).
17.農民工消費能力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3(04):89-95+2.
18.中國天然氣產業的市場化研究[J].學術交流,2013(1):93-101.
19.收入分配差距變動趨勢的理論研究比較[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82-87.
20.中國需求拉動型增長的動力變遷與方式轉變[J].學習與探索,2012(2):85-89+163.
21.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地區類型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5):85-88.
22.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結構性分析[J].價格月刊,2010(11):56-59.
23.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適度水平判定及其偏離[J].學習與探索,2010(3):136-138.
24.中國城鄉收入差距適度水平的經濟效率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9(6):138-148.
25.北京市經濟成長因素的實證分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9(6):76-83.
26.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對經濟效率的影響[J].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09(5):43-56.
27.我國經濟歷年TFP的估算及其受城鄉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J].價格月刊,2009(8):12-15.
28.城鄉收入差距變動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9,44(7):107-118.
29.我國不同地區城鄉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4):39-44.
30.1930年代的大蕭條與當前經濟危機[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3):1-8.
31.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周期性波動的來源分解[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54-59.
32.再分配機制對城鎮居民收入差距調節作用的實證分析[J].經濟縱橫,2009(3):51-53.
33.城鎮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的來源及貢獻比較[J].經濟研究導刊,2009(1):4-6.
34.我國城鎮居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收入差距的來源及貢獻比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4):16-21.
35.再分配機制對城鎮居民收入差距逆向調節的實證分析[J].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008,24(6):43-48.
36.不平等與經濟成長之間的連結:兩極分化、政治決策與財產權[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3):1-9.
37.制度的基礎理論:致萊昂尼德·赫維茨的演講[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6):1-10.
38.收入差別過大情況下社會保持穩定的原因分析[J].渤海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6):111-114.
39.更好發揮公共財政職能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J].天津經濟,2007(10):58-60.
40.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差別對總收入差別的影響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07(8):25-26.
41.金融發展理論的淵源與發展概述[J].學習與探索,2007(4):150-153.
42.當前非稅收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經濟,2007(4):61-63.
43.我國城鄉收入差別對居民總收入差別的影響分析[J].農村經濟,2007(3):53-56.
44.金融發展對資本配置效率的影響分析[J].商業研究,2006(10):4-8.
45.我國的金融發展對二元經濟轉換的影響與對策[J].商業研究,2006(9):30-35.
46.城鄉居民收入差別的合理程度判斷[J].財經科學,2006(4):69-75.
47.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對經濟成長約束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2):37-44+125.
48.我國金融發展對二元經濟轉換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5(18):59-61.
49.我國經濟成長、產業結構升級對城鎮就業的影響分析[J].當代財經,2005(7):76-81+85.
科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JL033)“非法非正常收入形成的博弈機理及其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響研究”;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5CJL004)“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臨界點及其對經濟效率影響的研究”;
3.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07&ZD045)“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與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研究”子課題“促進二元轉換、提高農民收入、改善城鄉差距研究”;
4.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長城學者”培養計畫(2015)“收入差距的階段適度、分配規範化與共同富裕路徑研究”;
5.北京市委組織部項目(20071D0501900264)“城鄉收入差別變動的地區差異、成因及均衡發展路徑選擇”;
6.北京市教委項目(SM201110038009)“北京市收入差距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及適度水平研究”;
7.北京市委組織部項目(20042D0501905)“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變動路徑、解說及對經濟成長約束的實證分析”;
8.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項目(2005XJ001)“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居民總收入差距的影響分析”;
9.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研究課題(2017)“雄安新區建設和首都經濟聯動發展研究”;
10.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項目(2016)“北京市經濟發展趨勢與熱點分析”;
11.北京市經濟信息中心項目(2012)“未來北京市潛在經濟成長率的情景分析”;
12.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項目(2011)“中國傳統能源市場化研究—天然氣”。
主要榮譽
2010年,被評為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和學校後備學科帶頭人;
2009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8年,獲北京市“政治經濟學學科建設項目二等獎”(集體);
2007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7年,獲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第四屆科研標兵”;
2007年,獲北京市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育技術創新標兵”;
2003年,《再論改革與發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國發生兩極分化了嗎?》獲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集體)。
社會兼職
海南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軟科學協會理事,中國高等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全域旅遊工作專家顧問組專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