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善,字釋之,黑龍江巴彥人,1903出生,1979年1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曾任偽滿步兵師第四旅旅長、第七軍管區司令部參謀長,國民黨政府第五十二軍師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熱河省軍區副司令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家善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79年1月23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東京陸軍士官學校
- 主要成就: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營口起義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留學日本,組織抗日游擊隊,東渡日本,回到淪陷的東北,投靠國民黨,營口起義,
人物生平
王家善(1903-1979)黑龍江巴彥人。
1922年王家善考入日本東京鐵道教習所;
1928年入東京陸軍士官學校,1930年畢業回國;
1932年入日本東京陸軍大學學習,1935年畢業回國。曾任偽滿步兵師第四旅旅長、第七軍管區司令部參謀長,國民黨政府第五十二軍師長。
1948年在營口率部起義。後任解放軍遼東省軍區師長、第四野戰軍師長。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回國後,歷任熱河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轉業到地方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王家善任遼寧省第一至四屆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79年1月23日王家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主要事跡
王家善是解放戰爭時期,在營口起義的國民黨中央軍將領。在戎馬倥傯的一生中,王家善曾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其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這樣:“我不懂政治,只憑一股熱情,不能不走到歧路上去。”
留學日本
王家善,字積之,黑龍江省巴彥縣康莊鄉旭東村人。其家是清朝鹹豐年間的開荒占草戶,占有300多垧山荒地。起初,搭個板房開荒種地,人稱“大板房”,後來成了屯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王家善出生在這個村莊。這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在縣城讀完初高兩等學堂後,1918年(民國七年),也就是16歲時,考入省城齊齊哈爾第一中學。後來全靠他做官的叔父培養,才成長起來。
王家善的叔父王純嘏在日本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院畢業。回國後,在營口東三省鹽運署稽安局當巡視員,承擔了王家善以後的教育。他先送王家善去日本鐵道學院學習,後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1931年9·18”事變時,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集會遊行示威,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東北。為此,王家善等留學生被中國駐日使館攆回國內。
組織抗日游擊隊
王家善回國後,在東北軍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部當營長,後因於芷山要投降日寇,憤而離隊回鄉。後被縣長程紹濂請去,到巴彥縣自衛團當團長。1932年5月,他帶領60名士兵,騎馬跨槍參加了巴彥游擊隊。這是中共滿洲省委直接組織領導的關東第一支抗日隊伍,張甲洲任總指揮,王家善任副總指揮。張甲洲是巴彥籍的清華大學生,中共黨員,曾任北平西郊區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長、代理北平市委書記,後來回東北和王一飛在依蘭做國際情報工作。
東渡日本
王家善的同學張文鑄在齊齊哈爾來信,叫他去齊齊哈爾。張文鑄是王家善在日本士官學校的同學,現任齊齊哈爾警備司令部司令,投降了日寇,請王家善去當參謀長。王家善就這樣離開了革命隊伍,開始步入歧途。王家善來到齊齊哈爾以後,方知他的同學張文鑄當了漢奸。為此,他又東渡日本,考入東京陸軍大學。1935年,王家善在日本陸大畢業前夕,利用回國休假之機,經中國駐日使館大使許世英介紹,取道南京,求見國防部次長熊斌,要求畢業後,留在國統區。熊斌對他說:
“東北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王先生應回東北,搞地下抗日組織,準備將來配合反攻。”並吸收他為國民黨員,授予陸軍中校軍銜。
回到淪陷的東北
王家善在日本陸大畢業後,回到東北敵占區。在偽軍中,曾任第3軍管區教導隊後補生連長、奉天陸軍訓練學校上校教官、軍政部(治安部)參謀司軍事課長(晉升少將)、陸軍士官學校教授部長等職。在此期間,王家善在同仁和學生中,組織有“留日同學會”和“北辰同學會”。偽軍校共有7屆畢業生,故按“北斗七星”的說法而得名,共發展200多人。後來,兩個組織“合二而一”,秘密成立一個“真勇社”,宗旨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收復失地;組織抗日統一戰線,復興祖國。他們要掌握武裝力量的目的是準備對日作戰時,起內因作用。王家善就利用這個地下組織,聚在身邊一大批愛國青年軍人,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後來,鬼子有些察覺,便免去了王家善的正式帶兵職務,使真勇社被迫停止活動。王家善很有民族氣節,從不對日本人諂媚逢迎。他與一般的偽職人員不同,頭腦比較清醒,很有民族意識,不是一個飽食終日、利慾薰心的偽官;而是一個有進取心、希望有所作為的正派軍人。過了一段時間,風波平息,王家善出任新京軍校教授部長,真勇社又恢復活動。
1942年,王家善被調到駐佳木斯的第7軍管區,任少將參謀長。此地位於東北邊疆,與蘇聯伯力地區接壤,也是鬼子與蘇聯交戰的前哨陣地,可謂邊防要塞。“8.15”光復前夕,王家善根據形勢變化的需要,召集真勇社人員開會,研究等待蘇聯出兵時的配合行動。軍區參謀劉啟民利用到各地去視察的機會,部署行動計畫。在第2獨立炮兵營,劉啟民告訴副官李殿儒,以後要聽王家善指揮。李殿儒是王家善的女婿,很可靠。他接到指示後,立即把炮兵組織起來,槍斃了鬼子指揮官,並派人去迎接蘇聯紅軍。不料,蘇聯紅軍進駐佳木斯後,把他們關進了集中營,管制起來了。限於正統觀念的束縛,王家善對共產黨和八路軍沒有正確的認識,總想著國民黨與中央軍,所以,他避開蘇軍,叫韋啟新到長春去找國民黨聯繫。國民黨國防部委任王家善為東北先遣軍中將總司令,占領佳木斯。可是,共產黨接收了佳木斯,見他這個總司令當不成了,便借蘇軍帶他去江里洗澡的機會,在韋啟新的幫助下,乘小船逃離了佳木斯。至此,王家善結束了偽軍14年的歷史,但是,在歷史的轉折關頭,他又投向另一個旋渦。
投靠國民黨
王家善逃離佳木斯後,隱居長春。不久,他帶領韋啟新去北平,找到了杜聿明。杜聿明是國民黨東北保全司令,派他到東北保全司令部當高級參謀,後任保全第4縱隊司令。這是一支由偽滿軍警、地方武裝和少數土匪組織起來的雜牌軍,成份很複雜,不屬於國民黨的正規軍。李殿儒感到此乃並非重用,便提醒岳父說:
“要小心點,國民黨在利用你,別叫他們送終。”
王家善心裡有數,不以為然地說:“國民黨不是給了我一個整編師嘛,今後怎樣,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1946年10月9日,王家善奉命率領保全第4縱隊(代號獨立9師)開赴岫巖、鳳城、莊河、海城地區駐防,劃歸新6軍管轄,由前進指揮所司令許穎領導。王家善是中將,許穎是少將;中將反被少將擺弄,使王家善的心情大為不快,產生了不滿情緒。其部下也覺察到了這一點,甚為不平。其實,國民黨的嫡系部隊也真歧視他們,認為他們是“雜牌軍”、“地方部隊”,早晚得被吃掉。
營口起義
1947年6月初,東北民主聯軍把新6軍打出了安東地區,營口成了孤立據點,杜聿明便把王家善部調去營口駐守。實際則是叫他們來當替死鬼。王家善心裡明白,所以,加強了防守,使東北民主聯軍四攻未克。杜聿明覺得王家善還有利用的價值,便將其部隊改編為58師,列入正規軍序列。同時,任命王家善營口防守司令兼營口市長。可是,他們的待遇與嫡系截然不同,有天壤之別。嫡系都是美式裝備,而他們使用的都是日本鬼子扔下的舊武器,明顯不一樣。後來,民主聯軍加強了攻勢,使他們傷亡很大。戰後,王家善去陣地視察時,看見許多血肉模糊的士兵屍體,不禁感慨萬千。回來躺在床上,自言自語地說:
“中國人打中國人,傷亡又這么大,為啥呀?這不是互相殘殺嗎!”
他很氣憤,連早飯也沒吃,產生了不願意打內戰的思想。王家善不同於一般的赳赳武夫,他的視野比較寬闊,國民黨在東北的所作所為,無一不違背他的初衷。“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他很讚賞這句民謠,因為也道出了他的心聲。他的部隊拉起來後,受了很多氣——補充他們的好武器,都被52軍留下了,換給他們的都是一些修理好的破爛武器,使他精神受到了強烈的刺激。隨著形勢的變化,王家善的思想鬥爭很激烈。過去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國民黨身上,沒成想今天的國民黨竟然腐敗到了這種不可救藥的地步。他想:
“我如果這樣混下去,必將和國民黨同歸於盡。”
在三岔路口上,王家善主動向他的學生王明仁(東北行轅駐營口情報處參謀)找幾本共產黨的書籍閱讀。其中有毛主席寫的《論持久戰》、《目前形勢和任務》和《論聯合政府》,使他的思想初步開竅,改變了對共產黨的不正確看法,產生了棄暗投明的想法。
1948年春節之前,解放戰爭進入緊要關頭,形勢對國民黨反動派越來越不利。王家善想:“國民黨肯定不行了,剩下幾個孤立據點,營口是最小的一個,當然要先被吃掉,不能等到山窮水盡,丟人現眼,要找一條出路。”
此時,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石砥,從哈爾濱給王家善捎來一封信,動員他起義。石砥,原名石玉林,是王家善在巴彥游擊隊時的戰友,此信使王家善和東北民主聯軍取得了聯繫。
起義也並非容易的事情,既不能向官兵宣布,但是,又不能不講,這就得講究時機和方式方法。王家善想:“預計東北丟掉之前,局勢一定非常緊張,只有藉助外面壓力才能起義,時機一定要把握準。”
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開始以後,王家善有機會就同師部參謀、各團團長以及其他軍官討論戰爭問題,有意識地談論勝敗原因。國民黨的軍隊,緣何屢屢敗退?共產黨的軍隊,緣何節節勝利?
在討論中,使軍官們知道了共產黨領兵打仗,是為窮人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國,人民都擁護;國民黨則是為了維護地主階級利益,統治人民,人民都反隊。
所以,注定要失敗。王家善說:“光復後,我也想祖國富強,才投靠了國民黨。不料,國民黨卻是一團漆黑,禍國殃民,真是誤入歧途啊!”都誰能跟著走呢?1團長戴逢源是他的老朋友,如果有情況,他可以作為基本團,就是那兩個團不動,也能拉到解放區去。3團偽軍校的學生多,對他很信任。認為他資歷深,有政治頭腦,跟他走不會錯。王家善想:“人心叵測,一旦漏底,可就砸鍋了。”
所以,他力爭時間,加緊進行起義的準備工作。這天,王家善叫副官趙玉珊準備點好吃喝,通知各團團長、副官處長田貢吾和參謀長梁啟章到他的辦公室來。大家來了以後,王家善說:“今天我過生日,為此宴請大家,共同歡樂一場!”
在歡快的酒宴中,王家善似醉非醉地講:“咱們是另找個地方,還是跟國民黨乾到底,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這些軍官都猜透了王師長的意圖,異口同聲地說:“師座走到哪,我們就跟到哪!”
此後,王家善心裡有了底,知道另闢蹊徑沒有問題了。
1948年春節以後,東北民主聯軍要攻打營口。坐鎮營口的52軍前進指揮所司令鄭明新,妄圖挽救其失敗的命運,下令鑿開封凍的遼河,切斷58師的退路,迫使其背水一戰。王家善心裡明白,此乃是叫他們送死;這可也是天賜良機,會使戰士產生逆反心裡,想法死裡逃生,有利於起義。
於是,王家善派人去東北民主聯軍遼南軍區聯繫,提出起義的打算。經過談判,雙方達成協定;大意是:
起義人員既往不咎;不改編,不拆散;私人財產歸個人所有;家屬按東北民主聯軍家屬待遇。
此條件於2月25日下午3時,在連以上幹部會議上公布以後,大家都很高興,認為合情合理。這些軍官都是偽軍校的老同學,具有愛國思想,就是對共產黨不了解,抱有正統觀念。所以,光復後,投靠了國民黨,方知走錯了路。
2月25日下午,王家善以計行事,叫副官趙玉珊接通前進指揮所的電話。在電話里,王家善對鄭明新說:
“共軍要攻打營口,咱們得開個城防會議,研究一下對策。”
鄭明新說:“好哇,那就到我這來開吧!”
王家善說:“開會的人不少,得吃飯,你還得破費,還是到我這來吧!”
鄭明新不知其中有詐,便順口就答應了。王家善高興地撂下電話,立即叫趙玉珊下通知,一個也不要漏下。然後,又叫梁啟章找孫宇輝去電業局,命令他們到1團陣地前沿,架設一道電網。其實,這是一個迷混魂陣,以表他守城的“決心”。
當天下午2時,憲兵隊、水上警察局武警、團管區和市政府衛隊、公安局武警、紡織廠警、鹽警等8個武裝團體的頭目,共36人,陸續來到了58師會議室。其中,憲兵隊實力最強,有120多人,全都使用德國造的20響大肚匣子。那些戰鬥力都很差,不堪一擊。會議開始時,鄭明新首先講話,講的是守城問題;接著王家善講了布防情況,言稱城防工事“固若金湯”,大家要齊心協力,加強防守,虛表一下決心。副官趙玉珊按約定的時間,進來報告:“東北行轅參謀董彥平來電話,請王師長去接。”
王家善故意說:“讓梁處長去接吧!”
趙副官說:“董參謀請王師長親自去接。”
王家善就這樣離開了會場,邁出了起義的第一步。
王家善離開會場後,副官韓光率警衛連衝進會場,將與會的官員繳械,押進司令部地下指揮所,邁出了起義的第二步。
晚7時,58師司令部大樓上發出3顆照明彈,宣部正式起義。趙玉珊調來汽車,王家善和夫人趙芷馨坐在中間,周圍站著警衛戰士,按約定地點,來到遼大公路西側村莊的紅燈處,即東北民主聯軍遼南軍區聯絡站。軍區司令員吳瑞林把王家善夫婦接到大石橋百寨子。翌日中午,58師全部撤出營口,集結在百寨子待命。同時,東北民主聯軍打進營口,消滅守敵。至此,營口起義勝利成功,58師棄暗投明,走上革命之路。王家善說:
“過去我對蔣介石曾抱有幻想,後來看到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已日暮窮途,不能再替他賣命,必須為全師官兵選擇一條光明之路,所以,我才率師起義。”
王家善率師起義後,編入第4野戰軍,曾參加雲南剿匪和抗美援朝,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保衛世界和平立下不朽的功勳。朝鮮停戰後,王家善曾任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熱河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1955年轉業到地方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王家善曾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79年1月23日王家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