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輔題刻

王宜輔題刻

王宜輔題刻位於連雲港市海州區張莊水庫南岸岩石上。刻石面北,楷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宜輔題刻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勒刻年代為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文:上款:康熙甲子。正文:泠音。下款:關中王宜輔題。跋:山溜何泠泠,石峽淨若拭。人影落空潭,疑魚復藏岩。王宜輔,字伯佐,華陰小漲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拔貢生,以文知名與世,兼工書畫,著有《華山志》。“華蔭”,即今天陝西省渭南市的華陰縣。王宜輔於康熙二十年(1681)任海州州同,該題刻是他在離任前勒刻。其父親王弘撰是一位反清復明的志士,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為穩定國內局勢,採取懷柔政策,籠絡各地遺明志士,詔開“博學宏詞科”。王弘撰因堅辭不就,被顧炎武稱為“關中聲氣之領袖”。到了康熙十九(1680)年,關中的一些士人看到復明無望,藉助“博學宏詞科”的特詔,體面地出來為新朝服務,王宜輔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們雖然順應時局同意入仕,但他們鄙薄名利,志操高潔。王宜輔離職後與顧炎武等在華山隱居,過起了悠然灑脫的田園生活。因此王宜輔在海州任州同期間,並沒有什麼引人注目的政績,故此州志中也找不到有關於他的傳記。張莊水庫的這處石刻,不僅對研究海州歷史文化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對探討明末清初關中地區入仕文人的政治生涯也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

文物特徵

字徑22×25厘米、款徑5×5厘米、跋6×7厘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