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英,女,1977年出生,北京人,博士,副教授,民主促進會會員,現任職於中國傳媒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宇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77年
- 畢業院校:首都師範大學
人物簡介,教授課程,代表性學術成果,著作,學術論文,譯著及其他合著,項目主持及參與,
人物簡介
1996至2007年間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攻讀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7年畢業後到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任教,2014年8月到2015年8月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訪學。
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述歷史、“文革”社會史、社會記憶、影像史學,主要社會兼職為“家·春秋”大學生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畫項目導師、首都師範大學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2013年獲第七屆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功比賽三等獎。主持教育部項目1項,北京市青年英才項目1項,北京市教工委項目1項,出版學術著作1部,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核心12篇。
教授課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代表性學術成果
著作
《當代中國口述史:為何與何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年9月。(獨著)
學術論文
1.《影像記憶:口述歷史的介入和超越》,《現代傳播》,2012年第8期。(獨著)
2.《影像史學的再出發——以當下熱播的口述歷史節目為例》,《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6期。(獨著)
3.《實然與應然:口述歷史的影像傳播》,《重慶社會科學》,2012年第11期。(獨著)
4.《口述歷史的危機與生機》,《中國圖書評論》,2012年第9期。(獨著)
5.《論數位化時代口述史出版物傳播中的三種關係》,《出版廣角》,2012年第11期。(獨著)
6.《台灣地區口述史:等待多時,恰逢花開》,《中國教育報》,2012.2.16。(獨著)
7.《從〈電影傳奇〉看口述歷史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現代傳播》,2011年第6期。(獨著)
8.《口述歷史四問》,《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1期論點摘編。(獨著)
9.《近年來口述史研究的熱點審視及其態勢》,《重慶社會科學》,2011年第5期。(獨著)
10.《口述史:為何與何為》,《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獨著)
11.《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參與式教學探索》,《教育評論》,2011年第1期。(第一作者)
12.《青年文化真的消失了嗎?》,《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
13.《試論“文革”時期親子關係的政治化》,《社會生活探索》,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獨著)
14. 《理想主義者的悖論》,《中國圖書評論》2009年第8期。(獨著)
15.《大學生怎樣看待惡搞現象——基於38名大學生的實證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6期。(獨著)
16.《“文革”口述史的理論與實踐》,《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卷2007年第4期轉載,《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3期論點摘編。(獨著)
17.《淺議“文革”史研究中文獻法與口述法的綜合運用》,《史學集刊》2006年第5期。(獨著)
18.《口述史方法對“文革”史研究的意義》,《晉陽學刊》2006年第2期。(獨著)
19.《“文化大革命”時期家庭問題研究論述——以家庭政治化為焦點》,《國史研究參閱資料》2007年4月。(獨著)
20.《當代中國女性問題述略》,《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增刊。(獨著)
21.《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傳承問題的現代化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增刊。(獨著)
22.《“文革”時期家庭問題研究論綱》,《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第二作者)
23.《論清末學校的國民教育》,《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譯著及其他合著
1.《偶像娛樂:青年文化,媒介及意義》,陶東風主編:《亞文化讀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2.《“文革”的家庭文化》,《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卷三,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指導手冊》,北京出版社,2010年。
項目主持及參與
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當代中國口述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主持)
2.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當代英美亞文化理論及實踐研究”(參與)
3.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傳播學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