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傳播

現代傳播

核心學術期刊《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系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CSSCI來源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現代傳播》原名《北京廣播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79年創刊,1994年8月更名為《現代傳播(北京廣播學院學報)》,2005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改用現名。該刊是以廣播電視為中心的中國權威傳媒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該刊以學術性、時代性、思想性為追求,視野開闊,理論超前,思想活躍,觀點新穎。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曾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2012年)、“全國高校社科名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期刊(2006年7月入選教育部第二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建設工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新聞傳播核心期刊”、“國家信息與知識傳播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優秀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等榮譽和肯定。本刊主編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智鋒,編輯團隊有:趙均教授、張國濤教授、李立教授、潘可武副教授、張毓強教授、劉俊講師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 外文名稱:Modern Communication
  • 語言:中文
  • 類別:新聞事業、傳媒藝術、教育學術
  • 主管單位:教育部
  • 主辦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 編輯單位:《現代傳播》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79年
  • 出版周期:月刊
  • 國內刊號:CN:11-5363/G2
  • 國際刊號:ISSN:1007-8770
  • 郵發代號:2-753
  • 定價:20.00 元/期
  • 出版地:北京市
  • 收錄: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 收錄: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期刊
  • 收錄:全國高校社科名刊
  • 收錄CSSCI來源期刊
  • 收錄: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 主編:胡智鋒
  • 副主編:趙均
  • 編輯部:李立、張國濤、潘可武、劉俊
主要欄目,讀者對象,獲獎情況,編委會,投稿須知,注意事項,期刊目錄,

主要欄目

《現代傳播》開設有傳媒觀察、傳播文化、新聞學與傳播學、傳媒藝術、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前沿、紀錄片研究、媒介經營與管理、新媒體研究、傳媒教育、隨筆札記、學術動態、來稿摘登。

讀者對象

《現代傳播》的讀者主要為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專業人士,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傳播院校的學生,訂戶遍及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以及亞洲、歐美諸多國家和地區,是反映我國新聞傳播、傳媒藝術學術研究和媒介動向的重要視窗之一。

獲獎情況

《現代傳播》系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全國高校社科名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選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新聞傳播核心期刊”、“國家信息與知識傳播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優秀學術期刊”、“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國三十佳社科學報”。2006年7月入選教育部第二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建設工程”。

編委會

編委會主任:李培元、蘇志武(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編委會委員:丁俊傑(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丁海宴、車晴、田唯義、仲呈祥、劉昶、呂銳、張晶、魯景超(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院長)、苗棣、胡正榮(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智鋒(《現代傳播》主編)、廖祥忠(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高曉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黃升民、張育華、張鴻聲、李興國、李佐文、李懷亮、楊正泉、陳衛星、袁軍、路盛章、高福安。
本刊主編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 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智鋒
編輯團隊有:趙均教授、張國濤教授、李立教授、潘可武副教授、張毓強教授、劉俊講師等。

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字、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註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註明。
2、論文摘要儘量寫成報導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2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字選擇貼近文義的規範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12000字,一個版面1800-20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元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一般不超過5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注釋的著錄格式採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或直接引用的文獻。
6、來稿勿一稿多投。如果3個月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繫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複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

注意事項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有嚴格的收稿、審稿、選稿、用稿、刊稿制度,刊物從未委託任何網站、機構和個人進行徵稿活動,刊物無任何“版面費”收取;任何代編輯部的徵稿活動均系偽冒,讀者與作者的有關事議請直接與編輯部聯繫,以免受騙。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中國傳媒大學《現代傳播》編輯部,郵編:100024。

期刊目錄

2012年度中國電影文化的國際傳播研究調研分析報告(上)
黃會林;封季堯;蕭薇;羅軍;
論電視影像介入下甘南藏區農牧民消費方式的重構
王曉紅;韓亮;張碩勛;
江西蘇區口語廣播探究
趙玉明;龐亮;
論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建構
蔡惠福;顧黎;
前蘇聯-俄羅斯新聞出版管理體制的嬗變
趙均;張欣然;
現代公共關係倫理史綱
胡百精;楊奕;
日常語境下的記者微博研究
王辰瑤;
溝通與和諧:漢語全球傳播的渠道與策略研究
張國良;陳青文;姚君喜;
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歷史演進、關鍵問題和人才要求
向勇;
新媒體美學——兼論數字藝術的本質與特性
邱志勇;
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情景語境——以互動性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新聞深一度》為例
趙雪;丁曉曉;
21世紀中國諜戰劇的文化生成
李城;歐陽宏生;
“播音感受”的靜態構成分析
陳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