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合肥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學軍,合肥聯合大學1985屆機械製造與設備專業畢業生 。畢業後留校任教。2004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師”稱號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學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合肥學院
  • 學位/學歷:本科
  • 專業方向:機械製造與設備專業
  • 職務:合肥學院教授
  • 主要成就:2004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師”稱號
簡介,經歷,科研,印象,評價,

簡介

王學軍,合肥聯合大學1985屆機械製造與設備專業畢業生 。畢業後留校任教。2004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師”稱號 。
深耕犁鏵輝自顯
2004年的上半年,系裡按照教學計畫,給已經是大二的我們開設了《機械原理》,王學軍是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也因此得識。但畢竟是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並不多。印象中,剛逾40歲的王學軍理著極為整齊的平頭,1.70左右的個頭,顯得既富活力,又很平和。
在後來的課程學習期間,我逐漸從大三、大四的學長處了解到他的“厲害之處”:他主持設計建起了系裡的網路平台,還主編兩本專業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等等。驚訝之餘,我和很多同學都對他產生一種由衷的崇敬,以至於2004年9月得知他被評上“國家級優秀教師”時,系裡很多學生都不再驚訝了,都認為這是他應得的。

經歷

王學軍1985年從合肥聯合大學畢業後留校從事教育工作。2003年三校合併,王學軍任機械工程系教研室主任、實驗室主任。工作近20年來,他先後主講了基礎課和專業課近10門,在門門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年年都超額完成教學工作。
王學軍不喜歡灌輸式教學。《機械原理》是機械專業必修的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通常都是老師往黑板上搬抄課本知識,學生伏案抄寫黑板筆記,然後老師運用圖解法分析運動和動力參數,既枯燥乏味又難以理解,也使許多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了興趣。王學軍在學生時候對學習這門課程就有切膚之“痛”。
20世紀末,為了達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門課程的效果,王學軍在講授這門課程時一反傳統的 “依葫蘆畫瓢”教學模式,運用最新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授課。他選購了一套與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但是,購買來的課件不能完全滿足學校培養人才的教學要求,於是王學軍萌生了自己設計製作一套新課件的想法,決定給自己找“事”乾。
王學軍給課件制訂了一個“標準”: 一要有很強的套用性,適應現代企業對這方面人才的需要。王學軍使用的這套教材版本比較經典,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出版了,後來多次再版,雖然也陸續加了新的知識點,但不能滿足套用型大學的教學要求,還需要補充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識;二要兼顧到大學生的考研需要。隨著學校的發展,機械工程系每年都有一批本科學生報考碩士研究生,他們的基礎理論一定要打牢;三要運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動畫教學,使學生更直觀、更輕鬆地掌握知識 。
“標準”定好了,做起來實在不易,尤其是對非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王學軍來說,還要邊乾邊學,這無疑是自找“苦”吃 。從此,王學軍家中的燈光經常亮到凌晨2點多,有時甚至通宵達旦。王學軍自己鑽研設計製作的這套新課件,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他自己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大學裡沒有接觸過的知識。
王學軍不但在授課方法上敢於創新,在教學改革中也勇於探索,打造精品課程。經過大量的實踐,他和教研室的其他老師一起, 理清教學思路,剖析教學案例, 本著系統和套用兼顧的原則,將“檔案檢索”課程由 30學時壓縮到12學時。 “檔案檢索”是門套用性很強的課程,初學者往往分不清新、老命令,什麼都學什麼都抓,浪費了許多時間。“壓縮”後的教學內容發生了改變,以前對新、老命令知識從頭到尾全部介紹,只介紹現代企業實用的一些方法和新的、簡捷的命令。
王學軍還將“ Auto CAD”課程由原先的50學時縮減到34學時,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大大節省了課時,減輕了學生負擔。王學軍靈活的教學方法贏得了歷屆學生的“口碑”。

科研

作為一個人民教師,若給予學生一滴水,你必須自身要擁有一桶水的能量。
王學軍在中國科技大學機械專業攻讀在職碩士研究生時,一邊關注學科前沿信息,時時充電,一邊積極參與教學改革,開展科研工作。
2002年,機械工程系的“機械CAD/CAM”專業被評定為安徽省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專業, 突出套用性。在為該專業的學科建設、課程設定、教材選擇和編寫等方面,王學軍做了大量工作。原來機械工程系學生做設計的傳統都是手工繪製,尤其是每年12月份開始的課程設計,寒風雪飄,學生們趴在繪圖板上,一筆一筆地畫圖,為了完成作業,常常是通宵達旦。教室里沒有取暖設施,有的女生的手都被凍腫了。 王學軍率先在機械工程系開設《機械 CAD技術基礎》和《CAD/CAM軟體套用》課程,把最新知識傳授給學生。 尤其是2002年, 通過努力,王學軍申請到由美國AUTO DESK公司頒發的Auto CAD二級證書授予資格權。 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們藉助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大大地縮短了在製圖程式上所花的時間。 王學軍解釋說:“ 一般公司都採用 Auto CAD 軟體作圖,大的公司採用 CAD/CAM 軟體設計製圖。”
“機械 CAD/CAM”專業教學改革初具特色,受到省教育廳專家的好評。從2000級開始, 機械工程系連續 5屆畢業生因掌握了良好的CAD/CAM基本理論和實用技術基礎,以其出色的基於三維的畢業設計論文,成為就業時的利器和亮點,尤其是本科生就業率連年達到100%。王學軍說:“只有自己不斷充電,才能驅散學生眼中的迷茫,才能‘不誤子弟’。”
在教改的基礎上,王學軍根據自己的教案編寫了2本教材。一本是由他編寫的30多萬字的《機械CAD技術基礎》,在保證理論嚴密和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方法的先進性和實用性,使機械系的本科生通過較少的學時掌握並具備較強的Auto CAD二次開發能力。這本教材適用於基礎、套用型的課程,主要是介紹現代編程的思想。
另一本是由王學軍主編的《CAD/CAM軟體套用——UG套用》,計45萬字,已於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教改項目成果教材”出版。為該書主審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川奇教授審稿後說:“你們在 CAD/CAM套用上的水平超過了我們。”
說到出書,王學軍感激地說:“書還算順利,系裡重視,特別是學校在經費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CAD/CAM軟體套用——UG套用》一書,在2002年計畫2003年5月交稿。 王學軍笑著說:“ 其實3月份書稿部分已經完成,剩下的是刻錄演示光碟,這可是個苦差事。” 王學軍當時的計算機配置比較落後,加上非計算機專業出身,所以是一邊刻錄,一邊買書學習摸索。有的操作通常要演示10到20遍,在演示的過程中把動態視頻捕捉下來,然後幾經篩選,最後選擇操作最簡單、視頻效果最好的方法。有一個播放2個小時的多媒體演示, 王學軍和另一位老師整整花了2個月時間。 王學軍淡淡地說:“10分鐘的操作,當時做的時候可遠遠不止,選取、剪輯、組合等等,就像拍電視一樣。”
社會上流行一句經典:魔鬼在細節。後期,王學軍又進一步進行了補充,直到自己感到滿意。最後,他還配上輕音樂,他要讓學生們在輕鬆的氛圍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葉劍英元帥有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為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天道酬勤, 2004年,由王學軍主持的省教育廳“《機械CAD技術基礎》課程內容研究”獲省級教學成果獎;校級項目“基於ARX技術的滾動軸承CAD”於2005年3月結題;在省級雜誌上發表論文3篇。

印象

“人聰明,不計較,能做事。”這是機械工程系教學督導、原系主任邵玉琴對王學軍的評價。的確,王學軍做事情從不分份內份外,不計較個人得失。
王學軍是專職教師,但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為系實驗室的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2001年,機械工程系決定建立一個區域網路平台,方便多媒體教學。王學軍接受任務後,白天晚上地“隱”在書堆里,“藏”在實驗室,刻苦鑽研網路技術知識。從策劃、設計到施工,再到系統檢測,每一個環節里都有王學軍的汗水。機械工程系區域網路建成了,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放個短假,他又擔當起了義務維護區域網路的重任。
為了進一步完善區域網路的功能,王學軍又給自己“加壓”,設立“坐標”:系區域網路功能要達到方便教學;方便管理;開展師生互動,學生可以在網上閱讀王學軍的課件,王學軍可以在網上布置作業和答疑,可以隨時檢查畢業生設計進度;與老師互相推薦精品教材,討論課題等。這一乾,就是幾年。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從入學開始直至畢業,每人都有個帳號,大學期間所做的實驗、設計以及資料都會被保存下來。
王學軍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課程表,在網上,王學軍可以查到自己所帶每個班級的課程表以及其他老師的上課情況,避免了教室衝突這類教學事故的發生。又如,學生可以及時查到自己作業的批改結果,可以和老師在網上探討問題,“需要什麼,到網上一查就可以了。” 王學軍說 。細節決定成敗。王學軍從細節入手,惟精惟一,就連院現代教育中心的老師都嘖嘖地稱讚:機械工程系的區域網路是真正發揮了網路信息作用。
機械工程系區域網路的建成,一方面,使教學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共享: 拓展了空間,教室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拓展了時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上網進行學習;拓展了教學方式和內容,以學生自主式、互動式、個性化學習為主,教學內容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書本知識,為“數位化校園”建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表率。 王學軍認為, “數位化校園” ,第一環保,節約了紙張等辦公資源的浪費,可完全實現無紙化辦公;第二方便及時快捷,可以實現全院教育信息資源師生共享。 王學軍的作為,為“節約型校園”建設搭建了一個可操作的實踐模式。
王學軍忙活了這么久,大家才聽邵玉琴主任說:“這是他額外為學校做的貢獻。”
天有不測風雲。這份“份外”工作卻“沒完沒了”。 2004年3月的一個星期天,學校突然停電,造成系區域網路癱瘓。下午,以實驗室為家的王學軍發現了情況。正逢2004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緊張進行中,王學軍萬分焦急,立即回家打個招呼又返回來。當時他愛人見他臉漲的通紅,還以為他的血壓升高了。為了恢復系統,他又是一宿一宿地“隱藏”在實驗室“忙碌”。直到星期二,邵玉琴主任才得知,“氣”得“罵”他“不要命了”。
當我問他“這些年,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沒有石破驚天的話語,非常樸實的一句話:“對我們當老師的來說,當然是學生考試考的出色、就業有保障……”

評價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王學軍也有自己的溫馨小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有工作,女兒 5歲,正讀幼稚園。話語不多的王學軍說,對於自己白天黑夜的工作,家人也都支持。
當初接受負責建設系區域網路的那陣子,女兒只有兩歲多。平時愛人工作也很忙,他就常常把女兒直接帶到實驗室,打開電腦,放些卡通片給女兒看,自己則在一旁忙活。正在區域網路建設火熱進行的當口, 75歲的老母親因膽結石誘發胰腺炎住進了醫院,王學軍便把書帶到病房,一邊陪夜,一邊看書,真是“忠孝兩全”。 邵玉琴主任悄悄地告訴我們:“王學軍乾‘這事’有癮。”上半年的一個上午,他突然接到電話,機房告急,只有他去才能解決問題。這時愛人又不在家,情急之下,他乾脆把小女兒送到了樓上副院長蔡敬民家“託管”,自己又著了“魔”一般跑向機房。
“你不怕女兒和爸爸感情淺啊?”對於我的提問,王學軍微微一笑:“不會的。”原來,為了彌補平時的“虧欠”,寒暑假,他會特意花許多時間帶女兒玩,以“培養一下父女間的感情 ”。
有一次與王學軍相遇,是2004年深秋的一個晚上。那天已近7點,夜幕降臨,萬家燈火。在學院附近的菜市場中,王學軍一反往日的穩健,提著菜,風風火火地往外走。心想,他一定在努力地當個好丈夫、好兒子、好父親,那就不打攪他了。
深耕犁鏵輝自顯。王學軍情系教育事業,情系學校建設,情系學生的敬業精神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可。王學軍多次考核優秀。2004年度考核,王學軍主動提出放棄年度考核優秀機會,卻仍然被評為業務考核優秀;合肥市表彰2003年度市級優秀教師,王學軍榜上有名;2002~2004年度王學軍連續獲合肥市先進個人稱號;2004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師”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