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才(開國少將河北省軍區副政委、政委)

王奇才(開國少將河北省軍區副政委、政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奇才(1903—1976.2.19)福建省上杭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二軍第二縱隊五支隊副官,紅四軍第十二師軍醫處處長,第一師軍醫處政治委員,紅一軍團第二師衛生部部長,軍團野戰醫院副院長,軍團醫院政治委員,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總衛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九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代書記,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奇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76
  • 職業:教授
  • 軍銜:少將
將軍簡介,生平事跡,成長經歷,

將軍簡介

王奇才(1903-1976),原名王篤行,福建省上杭縣太平里(今才溪鄉下才溪村)人。1929年參加農民暴動,同年轉入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上杭縣赤衛隊第三大隊軍需員,紅12軍2縱5支隊副官、紅4軍12師軍醫處處長、紅一軍團1師軍醫處政委、2師衛生部部長,軍團野戰醫院副院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一軍團後方醫院政委,軍團衛生部政委。1937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軍委衛生部政治處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衛生部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第九軍分區副政委兼九分區地委書記,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了開闢冀中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冀中“五一”反掃蕩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中軍區政治部主任、軍區後勤部司令員,河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平津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省軍區副政委、政委。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76年2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生平事跡

王奇才父王文瑞、母黃蘭妹以耕田為生,家境極為窮困。16歲便拜師學泥水手藝,並以此維持家庭生計。民國18年(1929年)夏,紅四軍第二次入閩的訊息傳到龍巖工地,他便趕回家鄉。在接受林鶴、林忠等革命教育後,秘密籌建革命組織。同年4月,與24位青年在才溪莊背廟立誓革命,並提出減租減息等口號。6月15日,才溪人民暴動取得成功,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建立後,他積極發動青少年參軍、參戰、生產支前,深得民眾擁護和組織信任。9月經羅化成藍洪翔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後任紅十二軍第二支隊副官。在其帶動和影響下,三個弟弟均參加紅軍,二弟、三弟都為革命獻出了生命,大弟在一次反“圍剿”戰鬥中被衝散,未跟上隊伍,後在家務農。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赤衛隊軍需、紅十二軍第二縱隊五支隊副官,紅四軍第十二師軍醫處長、第一師軍醫處政委、紅一軍團第二師衛生部部長、紅一軍團衛生部政委,軍團野戰醫院副院長,軍團醫院政治委員,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等職。當蔣介石糾集部隊向蘇維埃地區瘋狂“圍剿”時,奇才直接參加過一、二、五次反“圍剿”戰鬥。在每次激戰中,均身先士卒,勇敢頑強,隨後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央軍委總衛生部政治處主任,經常深入抗日前線慰問將士,深入做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氣。民國29年,任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參加了“五·一八”反“掃蕩”戰鬥。32年,任九分區副政委兼代理中國共產黨第九區地委書記。次年,恢復冀中軍區領導機關後,任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以政治思想工作出色稱著。為支援大兵團作戰,在冀中軍區組成後勤司令部時任後勤司令部司令員,保障了解放戰爭的物資供給。34年河北省軍區成立後,任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平津等重大戰役。
解放後,任河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職。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總結一整套適合部隊特點、行之有效的經驗,為部隊革命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王因積勞而患胃癌,1976年住院治療,經多方醫治無效,於同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歲。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成長經歷

王奇才幼年家貧,唯讀過四年私塾,輟學後,為地主家耕田放牛,十五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領著他弟兄三人艱苦度日。王奇才十六歲時離家外出做泥水工。每天只能掙一、二角,全家人終年辛勞,不得溫飽,而地主靠收租放債,終年不勞動,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世道的不平,使王奇才心中燃起了爭取自由、平等的烈火。在革命形勢的影響下,王奇才先後三次參加了才溪鄉的農民暴動。
一九二七年八月,南昌起義的隊伍經過王奇才的家鄉時,幫助村里成立了農民協會,他積極報名參加了農會。但隨著南昌起義隊伍的失利,豪紳們又捲土重來,進行反攻倒算,才溪鄉的農民協會被解散,王奇才被迫逃到外鄉。
王奇才王奇才
一九二八年春天,才溪鄉來了兩個共產黨員,走家串戶,宣傳共產黨的主張,發動民眾,組織秘密農會。王奇才家是一秘密活動點。在這期間, 王奇才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開始為黨做秘密工作。一九二八年底,王奇才和劉忠二人,受才溪區委的派遣,通過關係介紹,參加才溪鄉一個農民自發的隊伍,這支隊伍的成員大部分是破產的農民,總共有三十條槍,口號是“劫富濟貧。”王奇才和劉忠打入這支隊伍以後,與他們的頭頭在大廟裡喝過雞血酒,拜了“把兄弟”,進行耐心的爭取工作,引導他們接受共產黨的領導,終於使這支隊伍加入了紅軍的行列。一九二九年五月,紅四軍由龍巖轉到上杭。才溪鄉民眾在黨的領導下,掀起了第三次農民暴動。 打土豪分田地,焚燒借約地契,並成立了蘇維埃政權。王奇才家分得了房屋土地。在鬥爭中王奇才認識到共產黨是窮苦人民的大救星,一心一意跟著共產黨走。在這期間,王奇才為紅軍籌糧、搞菜、燒水、做飯,還拉上他兩個弟兄(其中一個是堂弟)一塊兒當了紅軍,只留下一個弟弟侍奉母親,在五次反“圍剿”戰鬥中,兩個弟弟相繼犧牲了。王奇才沒敢把這悲痛的訊息告訴母親,一直到全國解放。王奇才參加紅軍以後,積極工作,勇敢戰鬥,同年九月,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王奇才參加過打郭鳳鳴、打鐘少奎、打廣東大鋪、打江西樟樹、打長沙、打吉安等戰鬥;參加了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受到軍委總政的獎勵和表揚,接著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一九三五年八月,長征部隊進行整編,王奇才到五團任衛生隊長。在長征隊伍中,他年歲稍長,處處以身作則,象老大哥一樣關懷下級,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王老頭”。他的馬不是讓給傷員就是用來給大家馱東西。大家跟他開玩笑,說他是“有馬不騎,偏愛走路”。他卻打趣地說:總是騎馬,屁股翹得高高的,天長日久,怕連路都不會走了。他的模範行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鼓舞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當時,紅軍天天要跑路,天天要打仗,天天要流血犧牲。傷病員與日俱增,又缺醫少藥,給紅軍的行動帶來了很大困難。正巧在戰鬥中,俘虜了一些敵軍醫生,王奇才耐心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宣傳紅軍的政策,曉以革命道理,關心他們的生活。這些醫生,從王奇才身上,看到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之間的新型關係,也看到了人生的正路和革命的希望。他們之中大多數都心甘情願地留下來,和紅軍同甘共苦,為紅軍戰士醫傷治病。
抗日戰爭爆發後,王奇才在延安抗大第三期學習,至一九三九年在政治部任組織科長。他看到華北抗戰形勢日趨緊張,堅決要求到抗日前線去。一九四○年一月先到晉察冀軍區,後轉到更艱苦的冀中軍區去,任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
當時冀中軍區遭受水旱災害,加上敵人的掠奪,民眾生活困難,部隊的生活條件很差,常常吃高糧、黑豆。王奇才毫不特殊,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戰鬥。一次,王奇才率一個檢查團到軍區鞋廠檢查工作,軍區首長指示,讓給檢查團每人發一雙鞋,唯獨他自己沒有領,仍舊用麻繩綁著一雙舊鞋走路。一九四一年,他帶劇社去慰問部隊,在安平縣滿子營演話劇《日出》,遭到敵人襲擊。王奇才鎮定自若,挺立在滹沱河北岸,指揮部隊和民眾向南岸轉移。日軍部隊越來越近,已經看到敵人明晃晃的刺刀了,這時尚有小部分部隊沒有渡河。王奇才毫不猶豫,策馬西奔,以自己為目標,將敵人的搜尋部隊引開,掩護部隊安全渡過了滹沱河。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軍駐華北的敵酋岡村寧次,調集五萬兵力親自指揮,從五月一日開始,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十面出擊,鐵壁合圍、反覆清剿的大“掃蕩”。為了應付突變的形勢,保存抗戰實力,冀中軍區的機關和部隊,根據上級指示分散轉移到晉察冀軍區的一、三分區和冀南軍區外線去活動,只留下少數部隊在冀中堅持鬥爭。王奇才率領九分區第十八團,幾經周折,轉移到深縣、獻縣饒陽的結合部, 同警備旅王長江旅長指揮的警一團、七分區的三十團等部隊會合。部隊會合以後,仍沒有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形勢十分緊張。遵照晉察冀軍區聶榮臻司令員的命令,會師部隊組成指揮部,由王長江任司令員,王奇才任政治委員。次日拂曉,他們遭到五千多日軍的包圍,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決定於夜間突圍。突圍前,王奇才分別對部隊進行戰鬥動員,鼓勵大家不怕疲勞,一鼓作氣,衝出重圍。他的沉著堅定給了部隊很大鼓舞,保證了突圍的勝利,跨過平漢鐵路,進入太行山區。突圍以後,王奇才滿臉征塵,一身硝煙,心情沉重。他想著冀中受苦受難的人民,追念在突圍中犧牲的戰友,惦念負傷後留在敵占區的同志,多次派人返回冀中送藥、送糧、送款,尋找看望養傷 的同志。對帶到路西來的部隊,加強政治工作,養精蓄銳,對傷員抓緊治療。不少戰士傷愈後,鬥志不衰,要求重返前線殺敵。
一九四三年秋,王奇才四十歲時。在戎馬倥傯中,經黨組織同意才與丁一同志結了婚。婚後第三天,就接受了恢復冀中抗日根據地的戰鬥任務,王奇才被任命為九分區的副政委。他和李健,只帶幾個人和一部電台,換上便衣,通過碉堡林立的敵占區。夜行曉宿,冒雨越過平漢線,涉過暴漲的滹沱河, 返回冀中區。經幾個晝夜的探尋,終於找到了分區機關,加強了九地委、軍分區的領導力量。
當時的冀中,黨的組織遭受很大破壞,不少同志英勇犧牲。日寇對冀中控制很嚴,建立了維持會、大鄉、保甲等制度,漢奸特務到處橫行。形勢非常嚴重。不久,王奇才又一度兼任地委書記的職務。部隊、地方兩副重擔一肩。他和其他領導同志一道,白天鑽地道,晚上工作, 連續多少晝夜不見天日。他們聯絡同志、恢復組織、發動民眾, 擴大我黨影響,壯大抗日武裝 力量,正確執行革命的“兩面政策”分化瓦解敵人,在鬥爭中創造出“單打一”、“黑虎掏心”等戰術。組織武工隊, 深入敵占區,一方面宣傳發動民眾,一方面嚴懲罪大惡極的漢奸,保護民眾利益,同時廣泛展開地道戰,從小打、巧打入手,一點一滴地消滅敵偽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逐步站穩了腳跟,進而發展到有計畫地大打,攻克碉堡據點以及敵人盤據的縣城。僅在當年冬季、分區部隊就襲擊、攻克據點、碉堡一百餘個,以後又組織了解放肅寧、任邱、襲擊河間等重要戰鬥,終於打開了冀中九分區的局面。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王奇才調任冀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注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當時,劉一峰從延安分配到冀中工作,王奇才看了介紹材料,才知道是被戴上政治嫌疑帽子的,但又感到根據不足。於是親自找劉一峰談話,有一次連續談了五個多小時。詳細了解劉一峰的革命歷史和工作表現,又經過調查研究,重新審查。經請示上級黨委批准,給劉一峰甄別平反,作出了實事求是的結論,後經實踐證明,劉一峰在抗日戰爭中是英勇堅定的。
王奇才注重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強調抓好連隊支部工作,就是在戰爭環境中,也要求利用戰爭空隙,培養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同時還特別注意團以上幹部的選拔、培養、審查、考核。凡是由於提升、調補經過組織部的團以上幹部,王奇才一般都親自談話徵詢意見,幫助解決問題。這對冀中部隊的鞏固和戰鬥力的提高都起著積極作用。
一九四五年五月,王奇才調任冀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後任主任。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戰爭進入了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冀中區黨委、軍區和行政公署決定,成立冀中戰勤司令部, 王奇才任司令員,統一指揮全區支援前線的戰勤任務。
當時,前線各個戰場,捷報頻傳,戰鬥英雄倍受尊敬,各級幹部要求到野戰軍去打仗的情緒極為高漲,王奇才一上任就首先抓住後勤隊伍的鞏固工作。對後勤幹部加強政治思想教育,講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使後勤幹部加深了對後勤工作保障戰爭勝利的重大作用的理解。極大地調動了後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一九四八年,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戰階段。 我華北野戰軍主力出擊平綏線、平承線、北寧線津塘段,以配合東北野戰軍進行解放平、津的戰役。我解放區後方空虛,從保定到石家莊幾百里的地段上沒有留下主力部隊。 敵人偵知我情況後,命令敵九十四軍偷襲石家莊。我亦偵知敵人的企圖,但已經部署在平、津方面的主力不能動。華北軍區聶司令員命令由冀中軍區擔任阻擊,向石家莊襲擊之敵九十四軍的任務。在這緊急時刻,冀中軍區孫毅司令員急令王奇才火速組織民兵團,遲滯敵人前行。 當時王奇才正在為支援平、津方面作戰日夜操勞,身患胃病,他接到命令,二話沒說,拔腿就走。一路奔波,沿途組織起幾個民兵團,按時趕到了前線,擺下了層層地雷陣,為保衛石家莊立了一功。敵九十四軍在我冀中軍民的節節抗擊下,寸步難行,乘汽車日進不到三十里,終於未敢妄動,返回北平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 平津戰役開始了。東北八十萬野戰軍南下作戰,加上華北野戰軍,天津周圍的部隊已達百萬。這些部隊的供給大部分來自冀中,而且還要為解放後的天津數百萬市民準備三個月的供應。這得需要多大數量的物資啊!這個任務實在太艱巨了。因為這些物資既要提前籌集,又要絕對保密,不能暴露我軍的意圖,還要保證這批物資的安全。王奇才帶領戰勤司令部的全體同志,嘔心瀝血,晝夜奮戰,把冀中的人力物力調動到最大的限度。在短期內搶修了上千里公路,搶築了數十座橋粱。王奇才胸部長了個脂肪瘤,在動手術後的第二天、不顧醫生的勸阻,就跑到支前第一線,連夜分析形勢,制定措施。決定集中全力,利用夜間把作戰物資運到大清河南岸的二十三個村鎮秘密集中,然後再突擊搶運。工作中王奇才注意依靠民眾,集中民眾的智慧。有一位老漁民建議,砸開大清河的冰,實行船運,可以加快運輸速度。為了更有把握,王奇才親自跑到冰河上進行砸冰實驗,然後又精確計算了砸凍的速度和需要的人數,制訂了切實可行的砸冰搶運計畫。王奇才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冒著嚴寒,帶領四萬餘民工,鑿開大清河上二百六十多里的堅冰,動員了四百餘條船隻組成船運隊,加上汽車、大車、小推車,各種運輸工具。同一時間搶運,車水馬龍,連綿不斷,繪成了一幅人民戰爭的壯麗畫卷,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在這場戰略大決戰中,王奇才出色地完成了戰勤任務,受到了華北局、冀中區黨委的表揚。
王奇才在任戰勤司令員期間,還曾和羅玉川吳樹聲等領導同志一起,組織了對石東、青滄、大清河北、清風店、石家莊,以及遠征察南、冀東、綏蒙、太原等戰役的巨大後勤支援工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