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夢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主要事跡,主要貢獻,
主要事跡
1925年至1930年,在安陽省立十一中、北京宏達中學讀書,靠半工半讀修完中學課程。在其兄王鈞衡(原北師大地理系教授)資助下,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胡適、錢玄同、范文瀾、黃侃、馮友蘭等著名教授。其間,在北大紅樓聆聽魯迅先生講演。“九一八”事變發生,他參加了北大學生南下示威團赴南京請願,要求當局抗日,被武裝押解回校。1933年,與北大同學范長江(原新華社總編)等人組織“五月”社,研究國際問題,發表文章宣傳抗日。1934年獲學士學位。經河南大學教授范文瀾介紹,到河大農學院任講師兼開封高中、女師語文教員。1946年,經北大同學傅庚生推薦,受聘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今西北工業大學)等校執教。
1952年,受趙紀彬邀請,擔任平原師範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55年高校院系調整,調開封河南師範學院一院中文系,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1958年,經趙紀彬提名,調任院圖書館副館長。在他和館長張邃青(史學家)共同努力下,河大圖書館藏書門類之廣、數量之多、版本之珍貴,當時在省內乃至全國高校中屈指可數。
1978年,恢復研究生招生。年屆古稀的王夢隱教授成為河大首批古典文學碩士生導師。年邁八旬,培養出五屆數十名漢魏六朝文學研究生。張家順(開封市副市長,原河大校長助理)、胡治洪(湖北教育出版社總編,武漢大學哲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訪向學者)、王琳(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是研究生中的佼佼者。近60年的教學生涯,王夢隱教授在教學藝術上形成獨具魅力的風格,受到學生稱讚。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河大中文係為王夢隱、任訪秋等教授舉辦執教50周年紀念會,河南省省長何竹康到會祝賀。
主要貢獻
王夢隱一生著述頗豐,編寫多部教材,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九歌辨析”、“屈賦產生之背景”、“賀鑄年譜”等篇刊於西北大學、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賀鑄年譜”收入建國以來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論著彙編《學海擷英》(河南省教委編輯)。他與張家順副教授共同完成的30餘萬字的《慶湖遺老詩集校注》,受到文學界的關注。
王夢隱教授於1994年2月4日病逝,《光明日報》刊登了訃告,其弟子張家順等送了輓聯曰:“恩師乘鶴去,我輩痛何如”、“陶籬晉雨火薪早已傳,漢骨魏風聲響猶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