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讓,1691-1751,清代著名禮學家,乾隆欽命博學鴻儒,字尚卿,號南陽先生,歲貢生,副榜舉人,《儀禮》纂修官,湖北蔪州通判,官至湖北蔪州知州卒。安溪縣崇信里堯陽鄉人,一生潛心研究禮經,著有《六經訓解》《欽定周官義疏》乾隆十三年御定《三禮義疏》之第一部。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士讓
- 別稱:南陽先生
- 字號:字尚卿
- 所處時代:清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安溪縣崇信里堯陽鄉
- 出生時間:1691年
- 去世時間:1751年
- 主要作品:《三禮義疏》乾隆十三年御定第一卷,《六經訓解》、《禮經》
- 主要成就:發現、培育鐵觀音,發明製作加工鐵觀音方法
王士讓,字尚卿號南陽。嶢陽八世卿字行。生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十一月廿四日,祖籍安溪西坪鎮南岩村,卒乾隆辛未1751年六月十八日任上。兄弟六人排行五。 娶妻吳氏,號莊意。生有二子:長羽文,次多文。均移居台灣。
王士讓,自幼聰明穎悟,學問宏博淵深,由歲貢生於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吳湘蘭科中副榜舉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下詔纂修《三禮義疏》,時刑部侍郎周學健督學福建,推薦王士讓進京應博學宏詞科不過。王士讓攜儀禮書出都門無慍色,回歸安溪潛心研究禮經,專心箸作《禮經》。
乾隆庚申1740年官獻瑤請假送母回安溪造訪,見王士讓箸作《禮經》遂邀王士讓進京,1741年再赴京師寓居同鄉李光地之孫李清植館邸,官獻瑤介紹王士讓與方望溪相國相見,方望溪見《禮經》大加讚許,因此得方望溪與李清植收為學生。
乾隆壬戌年1742年,因《禮經》得張廷玉、鄂爾泰聯合向乾隆帝舉薦出仕,在三禮館纂修《儀禮》,告成評定成績列一等,欽命博學鴻儒。乾隆十年1745年,任湖廣黃州府蘄州通判,乾隆辛未1751年升知州,通知到時已卒三日,終年61歲。著有《欽定周官義疏》內的《三禮義疏》乾隆十三年御定第一部、《六經訓解》、《禮經》。
王士讓童年讀私塾,安貧勵志,致力經學。平生喜歡收集奇花異草,乾隆元年(1736年)春,與諸友會文於南山之麓,見有茶樹一株,異於其它茶種。故移植植於南軒之圃,朝夕灌溉,年年繁植。
1741年士讓入京時,隨帶家鄉堯陽名茶、饋贈恩師侍方望溪相國(方苞),方望溪轉進內廷。蒙乾隆帝召見,詢問士讓嶢陽茶史,因茶發現於南山岩石下,賜名為“南岩鐵觀音”。
王士讓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乾隆辛未1751年六月十八日卒任上,故後身無分文,蘄州的名紳耆儒為其家屬捐贈,使其家屬得以扶樞而歸,於乾隆廿三年1758年十一月十九下葬。方望溪親筆纂聯以贈:“儒學禮卿登內閣;國朝名宦載蘄州”、“三禮典章懸虎榜;九經文字炳宏圖”、“篤志禮經”
《六亭文選》釐正安溪縣諸祠祀典並請補祀申文載:本朝教授陳洪圖、通判李日璟、貢生李光坡、編修李天寵、國子監丞李鐘僑、禮部侍郎李清植、司經局洗馬官獻瑤、湖北蘄州州判王士讓,皆砥行礪節,並邃經學,向未請祀,未敢擅便,統俟舉報後照例牒縣轉詳。所有未竣工程,已責成各董事認真督理,某即遵照前赴台灣新任。並此具聞。嘉慶九年正月日。
王士讓《嶢陽鄉南岩小引》
禮有云:‘祖有功,而宗有德。’非獨上之人然也,士庶家亦率是道焉。蓋其先人之規模較大者,則功德較博,而世澤亦較豐。流視其源,而末從其本,理之不可易也。吾家自清溪公開基臚傳以來,規模最大者,其惟吾祖毅庵公之肇基嶢陽乎。公童年補弟子員,壯歲而工治產,山盪宅田,燕貽有裕,更廣治育才田。以出粟助邊賜冠,以賑饑賜義,不可謂非有功德者也。
讓於乾隆元年丙辰﹝1736﹞之春,與諸友會文於南山之麓。每於夕陽西墜,徘徊南軒之旁,窺山容如畫。見層石荒園間,有茶樹一株,異於其它茶種。故移植植於南軒之圃,朝夕灌溉,年年繁植。春初之後,枝葉茂盛,圓葉紅心,如鋸有齒,黑潔柔光,堪稱無匹。摘製成品,其氣味芬香超凡。泡飲之後,令人心曠神怡。
辛酉是年﹝1741﹞,讓赴京師,晉謁方望溪相國,擕此茶品以贈。方相國轉進內廷,蒙皇上召見,垂詢嶢陽茶史,恩賜此茶曰‘南岩鐵觀音’。眷遇優渥,深恐隕越,有虧臣節。讓一介書生,召入內閣纂修,欽命博學鴻儒,啟國家未有之隆恩。
吾祖世澤槐蔭,邀榮永垂不朽。特此序明。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 八世裔孫士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