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培臣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上杭
- 出生日期:1914年4月
- 逝世日期:2007年8月28日
- 職業:中國工農紅軍
- 主要成就: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正師級幹部、老紅軍、離休幹部
主要經歷,建國前,建國後,生平事跡,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後,晚年,
主要經歷
建國前
歷任紅軍文書、連長、營教導員、團總支書記;新四軍2支隊司令部測繪參謀、偵察參謀、作戰參謀,3團代參謀長,新2支隊作戰科科長,新四軍司令部偵察科副科長、參謀處2科科長,皖江軍區兼新四軍7師沿江支隊、沿江軍分區參謀長,沿江支隊白湖團參謀長、獨立團團長,7師19旅56團團長;山東野戰軍7師參謀處處長、19旅參謀長,華東第7縱隊19師參謀長、19師副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25軍73師師長。
建國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25軍73師師長兼南平城防司令員。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26軍副參謀長,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解放軍26軍副參謀長兼作戰訓練處處長,26軍76師副師長,濟南軍區守備6師副師長,膠東半島國防工程指揮部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因病醫治無效,於2007年8月28日在三明逝世,享年94歲。
生平事跡
王培臣(1914~2007)福建省上杭縣才溪鄉溪東村人,1914年4月出生於貧農家庭。從小放牛,11歲開始學泥工,14歲隨堂叔王仲玉(才溪鄉首任區蘇維埃主席,共產黨員)到南靖縣做泥水工。王仲玉經常給他講窮人為什麼受苦的道理,使王培臣開始懂得些革命道理。1929年6月,朱德、毛澤東、陳毅率領紅四軍來到才溪,成立鄉蘇維埃政府,組織赤衛軍。王培臣當上少年先鋒隊員。1930年2月,任上才溪鄉蘇維埃政府通訊員。
紅軍時期
1930年11月,和弟弟王松友同時參加紅軍補充連,訓練2個月後分配在工農紅軍第十二軍三十四師一O一團一連當戰士。1931年4月中旬,紅十二軍開到東固、上固地區,幾天后敵人來了,王培臣還沒有發到槍,紅軍101團搶占了一個山頭,班長教他:“小王,你快撿好石頭,等敵人爬上來,我們的槍打晌,你就往下滾石頭,衝鋒號吹響時,你就衝下去用大刀砍敵人。”小王趕快準備好石頭,敵人爬上來,他就滾石頭,又手撿石頭向敵人扔去。當衝鋒號吹響,他就拿著大刀跟班長衝殺,敵人潰散丟掉武器逃命,小王撿到3支步槍,從此他發到1支槍。幾天后全師集合,聽師政治部主任講:“第二次反圍剿又打了大勝仗,殲滅敵人3萬多人,繳槍2萬餘支。” 不過兩個月,蔣介石派軍隊30萬進行第三次“圍剿”。王培臣所在的紅十二軍奉命從寧化出發,行軍轉動20多天,於1931年7月下旬到達興國地區集中。1931年8月6日,在興國東北的蓮塘打一仗,消滅敵上官雲相的第47師1個旅。8月7日,又在良村消滅敵人2個多團。紅軍又趕到寧都的黃陂,全殲敵毛炳文第三師。三戰皆捷,繳槍萬餘支。蔣介石就集中進攻黃陂,羅炳輝、譚震林奉朱、毛之命,率紅十二軍向樂安方向佯動,故意牽著敵人向高山密林行走。而朱、毛卻指揮紅軍主力在興國打了兩次勝仗,全殲敵五十二師和九師的一半。紅軍五戰皆捷,殲敵3萬多人。紅十二軍又圍困寧都縣城城內的國民黨二十六路軍。1931年10月,調到紅十二軍政委譚震林處當勤務兵。王培臣未上過學,在連隊時,連幹部教他,學得幾十個字。譚政委一有空閒就教小王認字,在譚政委細心教導下,已經可以寫簡單的家信了。1932年1月,調到紅12軍軍部司號連學吹號。2月下旬,紅十二軍南下打武平,消滅敵鐘紹奎部。三天后又去攻占上杭。4月,毛澤東率紅一軍團來福建打龍巖、打漳州,紅十二軍為配合紅一軍團作戰,解放了永定縣城,監視廣東敵人的動向。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5月,紅一軍團撤出漳州,紅十二軍也北撤,駐上杭縣的蛟洋、白沙,紅12軍軍部在白沙抽調人員,獨立組建福建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譚震林任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炳輝率紅十二軍開往江西。王培臣患病出天花,留在白沙的軍區衛生隊治療,6月病癒出院,調到福建軍區文書訓練班學習,學寫通知、命令、指令、通令、報告、日報和學習地理、數學、體育等課程。他因文化低,學到訓練班結束,還不懂“等因奉此”是什麼意思。1932年12月,文書訓練班畢業,分配到獨立第十師一團三連當文書,不久又調到團部當文書。1933年2月,蔣介石又發起第4次“圍剿”。為配合主力紅軍反“圍剿”,王培臣所在的福建軍區獨十師和閩、贛地方紅軍在閩西、贛南作戰,以鉗制“圍剿”的敵軍。先打尋烏縣南部的項山,殲敵保全團2個團,俘敵800餘人。在行軍途中,王培臣患瘧疾發高燒,因找不到擔架,三連陳連長就背著他走。團長楊九勝大叫:“你背著誰?放下!”陳連長答:“是文書小王,他病了。”楊團長即說:“小王,騎馬!”小王說:“團長工作忙,需要騎馬,我不敢騎你的馬。”楊團長不由分說,兩手一抱就把小王推上馬背。楊團長自已則挑著行軍鍋在後面走著。第二天,小仍騎馬到達寧化南關,路邊有煎賣油餅的,小王因病兩天未吃飯,就站著聞油味,楊團長看見就買了四個油餅遞給他:“小王,快吃!”小王感動得落淚。幾天后,獨十師去奇襲連城的四堡,殲敵200多人。部隊開到上杭才溪王培臣家鄉休息。小王回家叫母親做油餅,他拿著油餅給楊團長等幾個同志吃,師長張榮發說:“這就是官兵互愛。” 1933年3月初,福建軍區3個獨立師在上杭舊縣河畔石圳潭、徑美一帶休整,3個師合編成紅十二軍下屬的三十四師,原3個師整編成3個團,原獨十師改為一〇一團,王培臣仍在該團三連當文書。 1933年5月,紅三十四師劃為東方軍作戰,東方軍司令員彭德懷,其主力是紅三軍團。任務是殲滅入侵閩西的敵七十八師。紅三十四師從舊縣趕到朋口參戰,東方軍在朋口圍點打援,全殲守敵兩個團又1個營。敵七十八師師長區壽年,率其主力4個團逃往姑田。紅軍當晚就追,次日晨追到姑田,激戰兩小時,殲敵1個團。區壽年率部逃往小陶鎮。紅軍於當天下午追到小陶。紅三十四師攻占小陶的東、北山地,紅三軍團2個師包圍小陶猛攻,另1個師占領桐林、大陶口,經過激戰,攻占小陶鎮及飛機場(今永安二中處),殲敵約1個團。余敵逃往永安。紅軍因日夜追敵180里,又打了兩仗,疲乏不堪,在小陶休息兩天。然後,紅三軍團以隱蔽方式繞道清流、歸化、沙縣,轉戰洋口、順昌。紅三十四師則轉回姑田、賴源,去攻打萬安,全殲萬安保全團200餘人。再轉到連城以南的席湖洋休整。第四次反“圍剿”戰鬥後,調到紅軍學校第六期學習。學習軍事測繪課成績優良,考試獲全連第一名。紅校生活艱苦,早、晚兩餐稀飯,中飯的菜也很差,尤其因敵人封鎖食鹽奇缺,只得和蘇區民眾一樣,刮土牆腳邊的白硝,熬成哨鹽食用。在紅校,王培臣由連支書王桐榮介紹,由共青團員轉為正式共產黨員。10月份,學習結束,從紅軍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瑞金以北黃柏補充師當連長。當時才19歲,領導100多人的一個連隊有點膽怯,就按照自已當新兵時的連長作榜樣學著做,白天自已打掃衛生,晚上查哨查鋪,給戰士蓋被子,拿熱水給戰士洗腳,獲得戰士好評。不久,有些驕傲自滿起來,犯過打、罵戰士的錯誤,挨過畢占雲師長的批評,受到記小過的處分。1933年12月,又調到紅軍大學第一期上級政治科學習。1934年1月,紅大全體學員到沙洲壩禮堂,旁聽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他聽了毛主席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揚了他故鄉才溪鄉的模範事跡,才溪鄉已有3400多人參加紅軍。當年4月,紅大上級政治科舉行畢業典禮,使王培臣終身難忘的是朱總司令在典禮上說:“當幹部要愛護戰士的生命,要做到以最少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分配到中央紅軍補充第三師,先後任一團一營教導員、一團政治處黨支部書記。1934年7月,紅軍補充師調駐寧化。王培臣調到補充師政治部宣傳科工作。1934年8月底,王培臣帶一個營新兵到江西石城,要補充給紅三軍團,剛到縣城北的小松村,遭到三架敵人飛機掃射,新兵營的兵被打散了,只集合起來100多人交給紅三軍團,其中還有30多人受傷,王培臣自已左腳負傷不能走路,由擔架抬到瑞金紅軍醫院治療。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瑞金被敵人占領,紅軍醫院分散到鄉下,王培臣曾在九堡,寬田、禾豐等地轉移。受傷的腳稍能走路後就跟隊伍游擊。“陳茂輝、王培臣等順利突圍,隨鄧子恢、譚震林去閩西堅持游擊戰爭。”
抗戰時期
1938年初,閩西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二支隊在龍巖白土組建成立,隨後開赴皖南參加抗日戰爭,王培臣任二支隊司令部作戰科測繪參謀。1938年3月1日,新四軍二支隊從龍巖白土出發,開赴皖南抗日前線。部隊走了幾天,到古田休息一天,王培臣到開古田會議的廖家祠堂觀看了,回來向二支隊副司令(實為政委)譚震林報告:“古田會址被敵人破壞了。”譚隨口答應:“古田會址被破壞了,古田會議精神是破壞不了的。”他忽然想起:“餵你是8年前當勤務兵的小王吧?”王答:“首長,是的。”譚摸著小王的頭笑著說:“長高了,認不出來了。”這時王培臣身高1米80多,是那個年代少見的醒目的大高個。行軍走了幾天,到達于都縣以西的大田村宿營。王培臣見到譚震林就報告:“譚司令,今天又冷又下雨,地圖不要繪了吧。”譚嚴肅地說:“天冷下雨,你還吃飯吧?這點困難不能克服嗎?”王培臣一聽就急忙同四團參謀長王勝上山繪製地圖。部隊到贛州東街休息幾天后,乘船沿贛江而行。船到浙贛鐵路線上的樟樹鎮,改乘火車。3月28日到玉山站下車。30日步行到浙江開化縣的華埠鎮。再步行4天,到達二支隊的駐地——皖南岩寺鎮西北的琶塘村。
1938年4月28日,新四軍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指示:迅速挺進江南敵後抗戰,決定從皖南的一、二、三支隊中抽調部分團以下幹部和各支隊的偵察連,組成先遣支隊,到江南敵後偵察情況,為爾後主力部隊開進江南抗戰創造條件。先遣支隊由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下設司令部、政治部和三個偵察連共400餘人。王培臣在司令部當測繪參謀。1938年4月30日,先遣支隊從皖南軍部出發,5月11日夜渡青弋江,越過日寇封鎖線,再隱蔽夜行,於13日進入江蘇省的高淳縣境。渡過石臼湖,越過橫山,到達江寧縣銅山鎮西南的葉家莊。粟裕派張藩、張銍秀、王培臣3個參謀,各帶一個小組,分別往南京、鎮江、常州方向偵察。王培臣帶的小組越過京杭公路,經句容縣的天王寺,到茅山北的乾元觀,再了解鎮江方向情況。幾天后都回到駐地匯報,粟司令聽了各個方向的情況匯報後,決定再向前挺進。6月初,粟司令率隊渡過秦淮河,連走3天夜路,隱蔽前進到南京與鎮江之間的鄉間金家邊。1938年6月15日夜裡,粟裕率幾個連隊,奇襲南京與鎮江間的下蜀火車站,破壞了車站東、西兩個方向的鐵路和電氣、通訊設施。並向車站員工進行抗日宣傳後撤離。粟裕預計敵人會出來,次日晚上即到鎮江至句容的公路邊的韋崗埋伏。17日早上7時,從鎮江開來5輛日寇軍車,先遣隊先打壞頭輛車,繼打各車下來之敵,惡戰1小時,打死30幾個鬼子(兩個軍官少佐和大尉),繳獲步槍22支、手槍2支、軍刀2把、軍旗1面、日幣近萬元,燒毀軍車5輛。王培臣穿上日軍長統皮靴,手揮日軍指揮刀玩戲。粟裕下令趕快撤離戰場。此戰是挺進江南第一仗,首戰告捷,振奮人心。附近民眾抬著豬、羊、酒等來慰勞新四軍先遣隊。陳毅同志聽到初戰獲勝而興奮賦詩“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幾天后,國民黨第三戰區一個“游擊司令”,派副官前來交涉:要求給他們日本步槍2支、手槍1支、軍刀1把、望遠鏡1個、軍衣1套、軍帽1頂、皮靴1雙,他們願以1挺輕機槍和2支步槍交換。被粟裕拒絕。王培臣等問粟司令:人家高價來交換,“賺錢”生意為何不做?粟說:“他們換得這些東西,就可拍照片吹牛,說他們打了勝仗。”
1938年秋,王培臣調回二支隊,到三團當參謀。該團在皖南的當塗、蘇南的江寧、溧水、高淳四縣的農村進行抗日游擊活動。1938年冬,日軍和偽軍2000人,分4路“掃蕩”三團的橫山抗日根據地。三團黃火星團長和邱金聲副團長、王培臣參謀等研究,採取“敵進我進”方針粉碎敵偽的“掃蕩”。派出幾個營、連,深入敵人控制地區,其中一個連到了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附近,打死幾個偽軍,破壞一座橋樑。繳獲短槍4支,引起敵人驚慌。三團在反“掃蕩”中共斃、傷、俘敵偽軍400餘人,繳獲輕機槍4挺、步槍百餘支及軍用品一部,敵人遭敗後潰退。三團也傷亡200餘人。1938年在安徽宣城縣北裘公渡奇襲日偽軍戰鬥中負傷。敵人大部分被我殲滅,10多個鬼子逃跑了。在打掃戰場時,幾枚手榴彈投來,他的右大腿負傷。1939年9月,王培臣改任3團作戰參謀。王培臣所在的二支隊三團,已由南京附近調回皖南涇縣楊村,主要任務是保衛新四軍軍部。三團領導幹部都去軍部教導隊學習,只留團政委黃火星一人,他只好抓住作戰參謀王培臣當助手。一天,黃火星帶著王培臣去軍部匯報工作,聽匯報的有葉軍長、項副軍長、袁國平、周子昆等,聽匯報中,葉、項都有提問和插話。匯報長達2個小時。葉軍長一直按標準軍人的姿勢,嚴肅地端坐著,使黃火星和王培臣緊張得滿頭大汗。 1940年4月中旬,日偽2000餘人分三路對我鳳凰山進行第一次大“掃蕩',王培臣參加了這次反“掃蕩”戰鬥。軍部電令,要三團從繳獲的洋馬中挑選兩匹優良的送軍部。黃火星政委決定:由王培臣帶一個偵察排護送洋軍馬到軍部去。王培臣帶人、馬走了2天半才到達軍部,葉軍長到門外迎接,和王培臣等38人親切握手。然後仔細地看了兩匹洋馬,並給每匹馬吃4個雞蛋。軍部李科長帶他們住下,並說:葉軍長給你們每人一斤豬肉、一條香菸,叫你們今天休息,明天回去。次日,葉軍長還來同王培臣們親切談話後送別。1940年5月,王培臣代理三團參謀長。9月中旬,日偽1000多人發動了對我鳳凰山第二次大“掃蕩”,我三團採取破擊、襲擊、伏擊等戰術,經過4天的周旋,共打死打傷、俘虜日偽軍270多人,繳獲輕機槍2挺、步槍90餘支,取得了第二次反“掃蕩”的勝利。
1940年11月,新四軍軍部在皖南部署北移時,將皖南部隊編成3個縱隊,老三團和新三團合編為第二縱隊(也稱新二支隊),司令員周桂生、政委黃火星、副司令員馮達飛,王培臣任縱隊作戰科長。1941年1月,國民黨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駐皖南地區的新四軍軍部及其所屬3個縱隊共9000餘人奉命北移,從雲嶺出發,繞道茂林前進。1月6日,在茂林地區遭到蓄謀已久的國民黨軍隊8個師的包圍,新四軍被迫自衛。王培臣帶一個偵察班奉命到老三團三營傳達全縱隊行動的作戰命令,同時檢查各營的構築工事情況。從1月6日起,因國民黨軍圍攻,作戰科長王培臣每天都在戰鬥:從6日的榧嶺戰鬥起,經百戶坑戰鬥、高坦戰鬥,到10日的石井坑戰鬥,都打得非常激烈。葉挺軍長在石井坑戰鬥間隙,對幹部、戰士動員說:“我們新四軍是革命的、人民的、抗日的軍隊,國民黨自已不抗日,又攔阻我們北進抗日的去路。我們即使全部犧牲了,在革命史上也會寫下光榮的一頁。革命決不會失敗,留得火種在,不怕不燎原。”當時已處於彈缺糧絕的困境,葉軍長就帶頭殺所騎之馬,並號召大家殺馬充飢。11日上午,王培臣帶幾個偵察員,奉葉軍長命去尋找一支隊和三支隊,兩個支隊收攏起來只有近千人。12日、13日整個石井坑都處在激戰中,13日下午3時左右,石井坑西南的東流山、東北山的白山陣地先後失守,國民黨軍隊向我發起全面進攻,我新四軍軍部被迫退到獅子山,離二縱隊很近。在這萬分危急中,葉挺軍長果斷地下達了突圍的命令,令三支隊堅守牽制敵人,二支隊正面突擊,軍部跟進。晚上,在突圍途中,二支隊1000多人被敵人衝散,王培臣和三團長熊夢輝帶頭衝出來的僅400多人,其中有支隊副司令馮達飛、政治部主任鐘得勝、團參謀長張日清、老三團政委彭加珠等人。走不多遠,前面又被敵人火力阻擋,王培臣就用過去學的四川話,向敵人大叫:“都是自已人,你打啥子槍啊?”對方大聲喊:“你是啥子部隊?”王也大聲回應:“老子是四三0團,團長是張昌德嘛。”敵人的槍停下不打了,大家就迅速前進。走不遠又有一個排哨,哨兵大叫:“你們是啥子隊伍?先過來二個人吧!”於是就派二個偵察員慢步走去,王培臣和熊團長帶幾個人迅速繞到敵哨所後面,用駁殼槍、手榴彈猛打,排哨敵人大部就殲,突圍人員急速前進。14日晨,天剛破曉,部隊衝到了章家渡對面的舒溪南岸,國民黨軍新七師早就在章家渡及其附近布防,幾個人研究決定:由支隊副司令率100多人打掩護,由王培臣和熊團長衝過河去,當沖至河中間時遭敵機槍掃射,已有多人傷亡,當部隊衝到舒溪中間的沙洲時,遭敵輕、重機槍猛烈射擊受阻,我部遭到較大的傷亡,無力再衝過江上岸。這時王培臣從戰士手中接過機槍,勇猛衝擊不顧一切地對敵猛射,不幸被敵一顆子彈打穿了右手手腕(落下了終身的二等甲級殘廢,即右手基本不能使用),熊團長見狀下令後撤。後來只得乘夜間分小股突圍,渡過長江陸續到無為縣會合。
突圍渡江人員後來和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挺進團等部隊組成新四軍第七師,堅持皖中抗日戰爭到最後勝利。1941年3月,王培臣在蘇北鹽城華中局黨校學習。同年9月,調任新四軍軍部偵察科副科長。1941年秋,軍部作戰科長朱茂緒、教育科長陳鐵君、通訊科長曹丹輝、偵察科正副科長馬步英、王培臣等人在陳毅軍長房間開會,劉少奇政委、賴傳珠參謀長講了話。劉說:“湯恩伯20萬軍隊越過津浦路東進,攻我蘇北、淮北解放區。為了爭取主動,必須拔掉陳道口這個據點,陳軍長要去親臨指揮,你們跟他去,首要任務是保衛他的安全,其次才是本職工作。”賴參謀長則特彆強調:“你們一分鐘都不能離開陳軍長!”次日出發到高溝宿營,王培臣就向村長等人了解該村的歷史、人口、現狀等情況,向陳軍長匯報。軍長誇獎說:“還不錯,沒有帶筆記本就能匯報,還能立即繪出地圖。”到古寨,陳軍長召開了參戰的營以上幹部會議,對陳道口戰役作了詳盡的布置。戰鬥結束,全殲敵2個整團,但旅長、專員等十幾個人被逃跑。當陳毅從望遠鏡中看到有敵人逃跑時,站起來大喊:“敵人跑了,大家快打嘛!”王培臣急忙將陳軍長身體往下按,朱茂緒則拉著軍長蹲下。陳毅卻大發脾氣:“你們管老子有啥子用?敵人跑掉了。”
1943年1月,王培臣先後任第七師沿江支隊暨沿江軍分區參謀長、沿江支隊獨立團團長、十九旅五十六團團長。這期間,參加了粉碎日偽軍組織的兩次較大規模的“清鄉”和“掃蕩”戰鬥,敵軍連續遭我軍沉重打擊後,其士氣一蹶不振。相反,我沿江支隊擺脫了日、偽、頑夾攻的不利地位,變不利為有利,為我軍在這一地區轉入對日戰略反攻創造有利條件。 1945年5月,沿江支隊的獨立團一、三營和白湖團三營,由獨立團團長王培臣、主任王榮光和白湖團政委顧鴻率領,二渡巢湖,攻打巢湖北的桐蔭鎮和張家嶺,斃傷俘日偽軍300餘人,繳獲滿載貨物的敵船7艘、輕機槍2挺、步槍100餘支。1945年8月9日,毛澤東主席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從此,抗日戰爭進行到了全面反攻階段。時任十九旅五十六團團長的王培臣參加指揮了從7月份開始進行的巢湖南岸的盛家灣、無為縣城、繁昌的中分徐、巢縣的望城崗、和縣的雍家鎮、含山縣銅城、林頭等戰鬥,並先後攻克了這些地方。在這些戰鬥中,共殲滅日軍2箇中隊、偽軍4個團另6個營13箇中隊,斃傷俘日偽軍1萬餘人,解放國土18000平方公里,使皖中解放區東伸江浦,西至望江,南達繁昌沿江兩岸地區,包圍了安慶、太湖、巢縣等。在茶亭打援戰鬥中,五十六團與日軍白刃格鬥,有個班長連續刺死2個鬼子,自己犧牲。七連班長瞿大保,是該連最魁梧的大個子,他眼見鬼子小隊長砍掉副班長的一隻手,他憤恨衝過去,打掉鬼子的洋刀,將鬼子按倒在地活活掐死。四連六班班長抱住一個鬼子,鬼子利用手中洋刀砍傷他的左臂,他並不鬆手,待另一戰士趕到,活捉了這個鬼子。此戰俘日軍2名,偽軍200餘人。繳獲三七平射炮1門,重機槍1挺,輕機槍9挺,步槍百餘支。在望城崗戰鬥中,我五十六團加上配屬的五十五團三營、師部特務營等部隊,在團長王培臣指揮下,採取“攻點打援”的作戰方針,先誘殲援敵,後全力圍攻據點。在敵人外無援兵、內斷糧水、傷亡慘重、驚恐萬狀的情況下,我部乘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全殲了守敵。在這次戰鬥中,殲滅偽軍第三軍第四師第十二團全部和巢縣保全團一部共1300餘人,俘敵副團長以下1000餘人,繳獲重機槍30餘挺、步槍700餘支。此戰,對擴大皖中解放區起到積極作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但國民黨指使日、偽軍拒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所以津浦鐵路沿線的日、偽軍仍未放下武器,偽軍仍在奉國民黨之命“維持治安秩序”。新四軍第七師奉命北上山東,在津浦路中段戰役,殲滅華豐、曲阜、鄒縣、滕縣、沙溝、韓莊等地拒降的日偽軍。王培臣所在的十九旅的任務是殲滅沙溝之敵。十九旅旅長林維先、政委黃火星把任務交給王培臣的五十六團,並令鐵道游擊大隊配合作戰。王培臣發揮鐵道游擊隊熟悉情況的有利條件,決定採取偷襲戰術。11月23日晚上,部隊由游擊隊帶路,冒雨摸進沙溝鎮,分割包圍敵人各個住所後,突然一齊開火,守敵亂作一團,紛紛繳槍投降,僅副團長率20多人,逃進沙溝火車站。次日早上,五十六團向火車站進攻,並派人向日寇發出最後通牒,命令立即投降交械!日軍被逼交出武器,以及在其保護下的偽軍副團長等全部人槍。戰鬥勝利結束。俘敵5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20餘挺,長短槍230餘支。受降日軍交來迫擊炮1門,輕重機槍6挺,步槍50餘支。這是王培臣抗日時期的最後一仗。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王培臣歷任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十九師參謀長、副師長、代理師長,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五軍七十三師師長,率部參加了泗縣、淮陰、漣水、魯南、萊蕪、孟良崮、南麻、膠河、萊陽、張店、濰縣、兗州、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戰鬥。
1947年1月,新四軍第七師改為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原第十九旅改為第十九師。王培臣任十九師參謀長。萊蕪戰役中,王培臣當參謀長的十九師殲敵3600餘人,繳獲山炮2門、戰防炮2門、六0炮22門、輕重機槍62挺、長短槍1900餘支。1947年3月,蔣介石又調集50多萬兵力,對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提出“玩龍燈,爬山頭”的口號,與敵周旋,待機殲敵。在粉碎敵人“重點進攻”的第一階段中,王培臣所在的十九師任務是全殲大小磨石溝之敵,戰鬥從4月30日開始,經過激戰,於5月1日17時結束,全殲敵八十三師的所謂“天下第一團”,共俘敵800餘人,繳獲戰防炮2門、六○炮10門、輕重機槍44挺、長短槍300餘支、汽車2輛、騾馬38匹,以及其它軍用物資。1947年8月,王培臣所在的十九師,在諸城地區休整,成立師、團黨委會,軍隊工作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進行。該師參與打了高(密)膠(東)追擊戰,拖住敵整九師,切斷膠濟鐵路,使濱海、膠東、魯中三塊解放區再度連成一片。膠東內地只剩萊陽一城由敵五十四師和土頑還鄉團在據守。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第七縱隊受命攻打萊陽縣城。十九師剛到萊陽城郊,就有該縣縣委書記來訪,問王參謀長:“你們這次是過路還是打萊陽?”王培臣答:“來打萊陽城的。”縣委書記高興地說:“那太好了,我們萊陽、萊西、五龍三縣被還鄉團血洗,有上10萬人被殺,有的村莊人被殺光,糧食、豬、牛、羊、雞、鴨搶光吃光,房屋燒光,樹木砍光,這血淚怎能叫人忍受得了?菜陽城內的敵人,其中有5000多還鄉團,他們是膠東各縣的地主、惡霸、土匪、流氓、殺人犯。”王培臣站起來說:“縣委書記同志,請你放心,萊陽人民的血海深仇,也是我們解放軍的血海深仇。我們堅決打下萊陽城,徹底消滅這群匪幫。”萊陽之戰從12月4日開始,經過反覆爭奪、拼殺、肉搏,僅十九師就付出2000多人傷亡的代價,至14日攻克全城,共殲敵17000多人。其中十九師殲敵3770人,繳獲野炮4門、六○炮8門、輕重機槍52挺、長短槍2000多支、汽車7輛、騾馬140匹,以及其它軍用物資。萊陽戰役結束後,七縱隊開到掖縣休整,從1948年1月3日起,全軍進行“土改三查三整”新式整軍運動。“三查三整”後,王培臣升任十九師副師長。1948年3月1日,王培臣的十九師奉命行軍6天,趕到博興縣的興福鎮附近隱蔽,3月11日,冒雨攻打張店,激戰4小時,殲敵2500餘人,繳獲迫擊炮9門、六0炮6門、重機槍13挺、輕機槍40挺、各種槍1000餘支。3月12日,山東兵團司令許世友,令七縱隊去攻打淄川守敵。七縱司令成鈞、政委趙啟民率領三個師,於13日趕到淄川,布置作戰任務。王培臣的十九師負責攻擊西關,西關的敵人是交警總隊,裝備較好,每人有一支衝鋒鎗或卡賓槍又一支短槍。能頑強死守,比較難打。經過逐屋爭奪的幾天苦戰,才於17日晨攻克西關。然後三個師共同攻進城內,巷戰至21日晨4時,全殲守敵1萬餘人。其中十九師殲敵49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68挺,八二炮2門,六0炮6門,各種槍1000餘支。濰縣守敵有4萬7000餘人,山東兵團調集4個縱隊主力攻城,預計敵人必然會從濟南派軍來援,所以兵團令七縱3個師和渤海縱隊1個師打濟南之敵的東進阻擊戰。七縱令十九師到章丘阻擊。十九師在章丘西南構築工事,準備打援。王培臣為摸清敵援軍情況,由五十六團偵察連派出一個12人的捕俘班,由副排長化裝敵連長,一班長化裝敵連長的勤務兵,其餘偵察員化裝成敵傷兵,混入敵傷兵群。4月17日19時,進入濟南以東郭店一個大院內,同敵傷兵一起向敵值星官鬧著要吃飯、要換藥、要治傷。並找一間空房,待機捕俘。忽見院內敵通訊兵一輛機車要開出,偵察副排長示意偵察員與其糾纏,自己先到郭店村外設伏,偵察員們圍住機車,要求帶他們去炮團,敵通訊兵被纏得沒法,只好答應讓他們跟進。21時,此通訊兵被偵察班捕獲。再化裝成敵搜尋隊,押著俘虜通過敵哨卡,18日晨4時返回團部。從敵通訊兵口供及其所帶檔案中,獲得敵援軍的重要情報。敵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決心守住濰縣,親自率3個整師的援軍,緊急向東開來。七縱各師做好工事,節節狙擊,拼打硬頂,遲緩敵援軍進度。苦戰10多天,4月27日,勝利解放了濰縣城。全殲守敵4萬7000餘人。同日,王耀武還再動員衝鋒,當他獲悉濰縣已在解放軍手中,即率師回縮,十九師發起追擊10餘里方休。 1948年6月,山東兵團發起兗州戰役。攻打兗州之前,先攻取曲阜、鄒縣、滕縣三城。王培臣的十九師任務是攻打曲阜,既要殲滅守敵,又要保護孔廟等文物古蹟。6月8日,十九師包圍了曲阜城,給各團下令:對孔廟,孔府,孔林等一切文物,不可用炮火、機槍射擊,每團要組織一個糾察隊負責保護文物。並對敵人宣布:不許破壞歷史文物,違者加重懲罰。6月11日16時,因守敵開始突圍,十九師就提前攻城。激戰3小時,戰鬥結束,文物完好無損,殲敵2000餘人,繳獲輕重機槍22挺,各種槍枝1000餘支。突圍出去的敵軍2000餘人,仍由二十一師圍殲。6月20日,十九師隨七縱趕到兗州城外,十九師擔任西門以南的攻堅任務。7月12日17時,該師五十六團、五十七團相繼登城,與守敵展開巷戰,敵人潰不成軍,紛紛投降。敵十二軍中將軍長霍守義,換上便衣冒充老百姓,妄圖矇混逃跑,被十九師戰士識破捕獲,霍守義耍賴裝死,被戰士用水灌“醒”抬到團部。霍嘆氣說:“我的媽呀,我的部隊怎么搞的?”兗州戰役殲敵28000餘人。其中十九師殲敵6000餘人,其中俘中將軍長以下4750人,各種炮15門,輕重機槍81挺,各種槍1800餘支,軍馬200餘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攻入城後,王培臣特派二個參謀,各帶一個連隊,專門收繳軍馬和電話機,所以守敵的軍馬全被十九師繳獲。 1948年7月,華東野戰軍前委擬定計畫,以7個縱隊和兩個軍區部隊攻打濟南城,以10個縱隊,組成東、西兩路的打援集團。王培臣所在的七縱任務是打援。9月16日,十九師抵達滕縣以東的東沙河地區,與兄弟部隊共同阻擊徐州北援濟南之敵。由於狙擊打援的各個縱隊準備充分,嚴陣以待,徐州援敵邱清泉兵團徘徊於成武、定陶以南地區,不敢冒進。另一部援敵第七軍,進至徐州以北的韓莊,就不敢前進。正準備出援的李彌、黃伯蹈兵團,尚未集結起來,濟南即已解放。
1948年11月6日開始的淮海戰役。11月3日晚,王培臣的十九師,奉命向預定地區開進。8日,接到縱隊首長指令:“敵第五十九軍、七十七軍的三個半師在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已在賈汪、台兒莊起義,你部可直插賈汪接收、警備。”敵黃伯韜兵團被華野主力包圍在徐州以東碾莊,蔣介石即令杜聿明率2個兵團向東救援,華野即令七、十、十一等縱隊狙擊打援。七縱以十九師為第一梯隊,於11月11日,到達徐州以東30華里的魏集、亂石山一線。13日上午,敵新五軍在飛機、坦克掩護下開始進攻。十九師為阻滯援敵進程,與敵展開血戰。至18日,與新五軍繳戰7晝夜,殲敵3000多人,擊壞坦克4輛,繳獲各種火炮22門,而敵人前進不到7公里,圓滿地完成阻擊任務,受到兵團和縱隊的表揚。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被華野主力殲滅。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共殲敵8個軍、18個師,共17萬8000人。第二階段的雙堆集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王培臣率七十三師於12月6日17時20分開始至18時,共用40分鐘攻克小周莊,全殲守敵第八十五軍二十三師六十九團和二一六師六四八團殘部,除斃傷外,俘敵副團長何企以下1000餘人。10日19時,又迫降敵二十三師大部。至此,我七十三師全殲敵8000餘人,繳獲火炮69門、各種槍2000餘支(挺)、戰馬100匹。12月17日,王培臣的十九師隨七縱隊北上,到蕭縣以南地區休整。進行戰鬥總結,吸收經過戰鬥考驗的積極分子入黨、提乾。補充從解放區來的新兵2000人,並根據“隨俘隨補、隨教隨戰”的精神,補入“解放戰士”3000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該師地處外圍封鎖線,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1949年2月底,華東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縱隊改稱二十五軍,十九師改稱七十三師。王培臣升任七十三師長。下轄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等三個團。配齊幹部,充實隊伍,老弱病殘復員2000多人,補充5000多人。抽調一批班、排、連幹部到軍教導隊學習,為進軍江南作好準備。3月中旬,三野令二十五軍歸第九兵團指揮。王培臣等眾師長,跟二十五軍軍長成鈞,到九兵團司令部接受任務。4月1日,王培臣率領第七十三師部隊,到達和縣以南的銅城閘地區,做渡江作戰準備工作。立即組織幹部到無為縣湯家溝以南的長江邊勘察地形,了解敵情。並抽調一部份兵力挖掘岔河、水道,做好民船翻壩工作。同時籌集民船,動員船工、漁民隨軍參戰。抽調部份識水性的戰士當水手,協助船工撐船、划槳,按船分別編組,進行突擊訓練和民船修理改裝,並強調對船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召開軍民誓師大會,提高完成任務的信心。要求做到船船突擊,一舉登入,先到先上,先上先打,盯住釘子,保證後續的戰術思想。強調機動靈活、互相配合,獨立自主,英勇頑強,積極前進的作戰思想。還學習了三野政治部頒發的《約法八章》、《入城守則》、《新區農村工作手冊》等檔案。全師上下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執行黨中央“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戰鬥命令。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雙方擬訂的和平協定上籤字。毛主席、朱總司令即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令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當晚,中集團七、九兵團首先發起渡江,王培臣的七十三師推船翻堤進入長江。於晚24時起渡,船至江心,師炮兵群對南岸之敵猛烈射炮,粉碎敵人的抵抗,又掩護渡江第一梯隊突破敵人江防。僅半個多小時,第一梯隊兩個團到達對岸,發射登岸成功的信號,長江南岸頓時一片火海,戰鬥異常激烈。正當全師大部份船已渡過江心時,從上游駛來4艘敵艦猛衝而過,還用機關炮向渡江船隻掃射,師參謀長即打電話令野炮連:“快把敵艦幹掉!”敵艦在炮擊下慌忙逃竄。此後,王培臣師長和蕭政委及師指揮所人員也乘船渡江,於21日晨2時到達南岸。晨4時,全師三個團都已過江登岸。先過江的兩個團已追敵至三山街,21日,三個團包圍了三山街敵人。22日,王培臣聽了各團長的匯報,知道三山街守敵有4個團後,下令開炮,敵人突圍逃跑,王培臣的部隊進駐三山街,完成了渡江作戰第一階段任務。友鄰部隊也解放了銅陵、繁昌兩城。23日,中集團兩個兵團已全部過江,其先頭部隊已突入縱深50公里,並已解放了蕪湖市。24日開始,部隊進入渡江作戰第二階段,展開對敵追擊戰。至29日,王培臣師各團已追敵至溧陽、廣德、宜興、長興等地,並占領了這些縣城,奉命清剿這個地區的殘敵散兵。一周后,基本肅清敵散兵。王培臣的七十三師,渡江以來已殲敵6000餘人,其中俘敵5000餘人。自已傷亡才100餘人。5月12日,上海戰役開始,王培臣師所在的二十五軍,作為戰役總預備隊,趕到上海郊外待命。5月27日,上海解放。二十五軍未曾參戰。經過軍長批准,王培臣等師級幹部曾到上海市內參觀。爾後,二十五軍調到鎮江、丹陽地區。王培臣七十三師駐在丹徒一帶休整,進行戰役總結、整頓,歡送支前民工返鄉等工作。1949年夏,該師調到浙江剿匪。國民黨敗兵殘敵散兵、返鄉軍官,與地霸、慣匪、流氓、地痞勾結,很快組織名目繁多的反共武裝,瘋狂地進行反革命活動,山區更加猖獗。當新政協在北平開會,籌備成立新中國和開國慶典時,王培臣正率領所屬部隊,先到浙江省建德山區、後到溫州文成山區,進行艱苦的剿匪戰鬥。
建國後
1950年春,王培臣的七十三師奉命調到福建南安,為解放台灣進行準備工作。後因韓戰爆發,而改變計畫。1952年,王培臣奉調二十六軍,任軍副參謀長兼作戰處長。後又兼任膠東國防工程指揮部參謀長,在煙臺建設國防工程長達10年。
晚年
因王培臣多次負傷,是二等甲級殘廢,1965年,二十六軍安排他離職休養,徵求意願,他選擇在永安定居。永安縣人委民政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他建造休養住房,安度晚年。1981年至1984年,永安縣政治協商會議,推選王培臣為永安縣政協副主席,為永安的建設事業出謀獻策。
王培臣離休後,仍時刻關心國家和軍隊建設,曾為他的老部隊七十三師撰寫軍史、戰史和作革命傳統報告。他寫了大量回憶錄,於85歲高齡時出版他親身經歷的戰史著作《烽火歲月》一書。原福州軍區副政委王直為該書作序中說:“王培臣身經百戰,在戰鬥中不怕死,不怕苦,長年累月處在炮火連天之中,為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認為該書“是一部寶貴的史料財富,對年輕一代很有教育意義。”
王培臣同志於2007年8自28日5時50分在福州病逝,享年94歲。9月1日,中共永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到福州,舉行向王培臣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向他敬獻花圈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陸軍第二十六集團軍、瀋陽軍區第二十三集團軍(他所在老部隊第73師後來調入23軍改稱68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大常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政協,、福建省軍區、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委老乾局、福建省新四軍研究會,中共三明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市紀委,三明軍分區,三明市委組織部、老乾局,中共龍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中共上杭縣委、縣政府,才溪鄉黨委、鄉政府等單位。還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中央委員、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原福州軍區副政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直,原省委副書記林開欽,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於偉國,省委副秘書長張廣敏,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老乾局長李福生,原省婦聯主任尹峰,原上海市電影局局長、作曲家呂其明,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劉榕民,原濟南軍區直工部政委泮長江,原新華社濟南軍區分社社長陶峻峰,原福建省軍區司令員李德安,三明市領導葉繼革、劉鑫、江興祿等同志。告別儀式由永安市市長塗振錕主持。三明市委副書記劉鑫講話,講述了王培臣同志生平,並高度讚揚王培臣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忠誠奉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說“他的一生是戰鬥不息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的一生”。“他為革命事業建立的功績將永載史冊。”
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授予大校軍銜。1991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