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權(原民政部副部長、外交家)

王國權,原名康午生,1911年生於河南省鞏縣,1930年考入河南大學,1931年參加革命,曾在開封創辦大陸書店,出版《今日雜誌》。1935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創辦世界名著編譯社,任宣傳部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國權
  • 別名:康午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省鞏縣
  • 出生日期:1911年
  • 職業:世界名著編譯社宣傳部部長
  • 性別:男
人物簡介,轉戰熱東,

人物簡介

王國權,原名康午生,1911年生於河南省鞏縣,1930年考入河南大學,1931年參加革命,曾在開封創辦大陸書店,出版《今日雜誌》。1932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和“反帝大同盟”,開始研究馬列主義,接受共產主義。由於從事革命活動,遭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和追捕。 1934年流亡日本,在東京以讀書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35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創辦世界名著編譯社,任宣傳部部長。
1936年回國,轉道赴延安,更名王國權。1937年在延安抗大四大隊及軍事隊學習,同年12月任晉察冀一分區地委副書記、書記兼軍分區政委。1945年9月受命出關接收熱河省。先後任中共熱河省委委員、組織部部長、省委副書記、民運部長,併兼任中共承德市委書記,熱東地委書記兼熱東軍分區政委。參加了黃土嶺戰鬥和遼瀋、錦州等戰役。
遼瀋戰役結束後,王國權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兼遼西省軍區副政委。由於省委書記胡錫奎一直未到職,就由王國權主持省委工作。6月他被調回熱河省工作,先後任中共熱河省委副書記、第一書記兼省軍區政委,一度兼省長,直至1955年末熱河省撤銷。
1956年王國權奉調轉到外交戰線工作。1957年任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7年後轉任駐波蘭特命全權大使。在任駐波蘭大使期間,做為中美大使級談判中的中方首席代表與美國大使談判了3年之久。在談判中他維護了祖國的尊嚴和國際關係的準則,為中美建交做出了貢獻。
1970年王國權出任中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兼中日友協副會長。1971年,作為周恩來總理特使赴日本參加了著名政治家松村謙三的葬禮。1972年後他又先後出任駐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的特命全權大使。
1978年王國權調任國家民政部常務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83年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外交委員會常務副主任。1988年4月離休。
王國權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還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列席代表、十四大特邀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9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轉戰熱東

1946年初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熱河省,遼西及熱河東部地區主要城鎮相繼陷入敵手。一些幹部、戰土的思想出現了混亂,以至一些新幹部、新戰士開了小差。首當其衝的熱東地區情況更為嚴重,地區黨政機關及部分縣黨政機關一度撤到青龍縣境內。王國權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到達熱東地區的,任中共熱東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王國權晝夜兼程趕到熱東地區,立即召開了地委擴大會議,傳達了省委擴大會議精神,對全區的黨政軍進行了組織和思想整頓,為進一步開展對敵鬥爭奠定了基礎。
調整了熱東地區黨政軍領導班子,王國權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調整後的熱東地區管轄朝陽、凌源、建昌、興城、綏中、錦西等縣。地委還決定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設在背靠青龍縣的建昌縣西部嶺上地區。
中共中央關於土地問題的“五四”指示和1946年6月6日中共熱河省委《關於貫徹中央土地問題指示的指示》(即“六六”指示)下發到熱東後,王國權立即組織全區黨政幹部認真學習貫徹,全區的清算復仇鬥爭又掀起了新高潮,並從實行減租減息政策轉入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貧苦農民的新階段。經過這段鬥爭,黨的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真正形成了蓬蓬勃勃的民眾運動,廣大貧苦民眾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決心,也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鞏固了解放區。
王國權身為熱東軍分區的政委,積極參與領導了全區的軍事鬥爭。從1946年秋季到1947年夏季,軍分區部隊不斷發動進攻,逐個拔除敵占據點,取得節節勝利,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戰略反攻。從1946年10月15日的解放建昌戰鬥,到1947年1月的羊山戰鬥,4月的攻克松樹嘴子戰鬥, 6月解放凌源城的戰鬥,他都親臨第一線參與指揮。到8月,熱東所轄地區除北寧線上幾座孤立的敵占城市外,其他地區已連成一片,成為可靠的戰略後方,熱東解放區的人口已達到150多萬人。
隨著軍事鬥爭的不斷勝利,土地改革運動也在不斷深入,並掀起新高潮。 1946年7月熱東地委召開了擴大會議,中心是學習貫徹“五四”指示和“六六”指示。王國權在會上要求各縣都要在鞏固區內搞土地改革試點。會後,他親自領導地委所在地的建昌縣要路溝、鹼廠、喇嘛洞幾個區的70多個村搞土地改革試點:把數千畝土地連同青苗都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貧苦農民。1946年內,在鞏固區內共分地主的土地20多萬畝。 1947年下半年,由於熱東解放區已連成一片,土改運動有了深入的發展,11月,熱河省委在建昌召開了土改工作會議,傳達全國土改會議精神,貫徹土地法大綱。這期間,王國權與熱東百萬貧苦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完成了天翻地覆的土地改革運動。
1948年3月5日,熱東地區召開了空前規模的萬人生產動員大會,王國權等地區黨政軍領導均到會。在會上他做了熱情洋溢的動員報告,號召翻身農民積極參加生產,奪取豐收。會後,把各地的土改工作團一律改為生產工作團,動員縣區幹部儘量到勞動生產第一線去,幫助翻身農民搞好土改後的農業大生產運動。
5月6日,地委召開了各界3000多人參加的紀念“紅五月”、慶祝收復延安及獎勵春耕生產勞模大會。王國權等領導同志給12名勞模戴花、發獎。他在講話中,勉勵勞模及廣大農民要再接再厲,團結戰鬥,人人爭當生產勞動英雄。在全區軍民共同努力下,這一年全區農業奪得了大豐收。
3月,熱東地區成立了後勤司令部,統一領導全區的支前工作。熱東行政專署專員仇友文任司令員,王國權任政委。地處鬥爭最前沿的熱東地區的支前工作,開展得更加有聲有色。
為了工作重點的轉移,熱東地區機關所在地也轉移到距錦州較近的錦西縣境內的暖池塘村。遼瀋戰役開始後,熱東地區成為支援前線的堅強後方。王國權率部分幹部隨部隊向前線移動。
遼瀋戰役開始後,王國權即隨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程子華的指揮部一起活動,在解放綏中、興城、錦西等戰鬥中,他都在戰鬥第一線。解放軍部隊攻打錦州時,在城內敵人還未被完全消滅的情況下,他就同胡錫奎等同志乘夜色進入城內的鄧華縱隊司令部,全城攻克後,他和其他同志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接收工作。
王國權在熱東工作期間,十分重視教育工作。他積極倡導創辦了熱遼中學,設中學班、師範班和地乾班。組織學員在艱苦條件下邊學習政治、文化,邊參加政治鬥爭,培養了一批師資和地方幹部。同時在全區推行了新民主主義教育制度,農村普遍辦起了國小,使大批貧苦農民子弟能上學念書。在他的重視下,全區的文教事業有了很大發展。
王國權還十分重視民族工作。熱東地區內的一部分地區是蒙古族聚居區,熱東地委熱情支持黨領導下的民族自治運動。在地委的支持下,1946年夏秋之間,相繼建立了喀左旗支隊和喀左旗政府。地委又派得力幹部到旗支隊和旗政府工作,加強了對蒙古族幹部的培養。1947年2月王國權和地委宣傳部長林肖硤又介紹蒙古族青年金明、蘇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4月又組建了中共喀左旗工作委員會。同年秋,上級決定縣旗合併,他親赴喀左地區進行調查研究,認真聽取蒙古族幹部和民眾的意見。地委於1947年12月1日發出了《關於調整喀喇沁左旗各級組織及區劃的決定》,做出得到蒙漢民眾擁護的建立蒙古族自治旗政府的決定。這就是現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的前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