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水文,旅遊景點,人口民族,經濟狀況,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特色產業,特產,社會事業,文教科技,人民生活,鄉鎮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著名人物,曲同芳,劉倫學,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王哥莊隸屬即墨縣,名為海潤鄉,下轄肖旺社 1931年青島市政府將市郊區域擴大,在此設嶗東區。1938年,日本占領青島,在原區域改設王哥莊區。1942年底,改稱嶗東區,下轄8個鄉(鎮)。1945年日本投降後,嶗東區下設保甲。1949年,嶗東區歸南海專區嶗山行政辦事處管轄。1950年,改歸膠州專員公署嶗山行政辦事處,稱為四區、五區。1951年,改歸青島市人民政府嶗山辦事處管轄, 下設11個鄉鎮,原區域未變。1952年,原即東縣土寨鄉所轄的4個村劃歸嶗東區。 1956年8月,撤區並鄉後,保留嶗東區,作為嶗山郊區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構,代管王哥莊、台上、山河、返嶺、山海等5鄉。1958年9月,改稱王哥莊人民公社。1984年3月29日,王哥莊人民公社組建為王哥莊鎮。1998年5月18日,王哥莊鎮撤鎮設王哥莊街道辦事處,屬嶗山區派出機構。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王哥莊街道辦事處地處山區, 依山面海,南北狹長。全街道總面積131.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1678.8公頃。海岸線曲折蜿蜒,長達52公里,沿海灘涂1666.67公頃, 有王哥莊灣、仰口灣等8個港灣,可停靠1000噸以上貨輪和漁船;有長門岩、獅子島等5個島嶼、6個礁。嶗山巨峰坐落在境內西南邊緣;大標山、二標山、馬鞍山海拔都在600米以上;天茶頂、三人崮子海拔在900米以上;高石屋、萬年船等山峰海拔在700米以上。
氣候
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這裡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海洋環境影響,具有海洋性氣候特點。域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氣溫12.6℃(夏季平均氣溫23℃,冬季平均氣溫0.3℃),年降水量776.6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525.5小時, 平均濕度73%。適合種植玉米、地瓜、花生、小麥、嶗山茶等農作物。這裡綿長的海岸是海參、鮑魚、對蝦等海珍品棲息生長的理想場所。
水文
主要河流有土寨河、泉心河、八水河、王哥莊河及石人河。這5條河的發源地和入海處均在本街道境內,屬季節性河流。
旅遊景點
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旅遊度假的絕佳去處。有著名的天然海水浴場仰口灣,道教名剎太清宮、上清宮、太平宮,佛教古廟華嚴寺及白雲洞、覓天洞、明霞洞、棋盤石、綿羊石、獅子峰等18處名勝古蹟。
人口民族
全街道轄3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4858人,其中滿族1人、朝鮮族27人。全街道姓氏有劉、李、張、高、王、何、蘭、曲、江、姜、秦、周、姚、顧、范、孫、溫、馮、林、辛、朱、常、柳、梁、杜、於、蔡等,以劉姓最多。
經濟狀況
1984年全街道經濟總收入562萬元。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7.9億元,一、二、三產業比為14∶71∶15。王哥莊街道地處旅遊度假區,有著顯著的區位優勢。堅持按照“以都市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支撐,積極開發旅遊服務項目,推動三產,增強濱海旅遊度假的服務功能”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動了街道的整體發展。該街道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怡人的自然氣候、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及淳厚質樸的民風民俗,還有那奇幻瑰麗的自然景觀,使其成為嶗山旅遊度假區王冠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該街道工業比較發達, 共有大小企業200多家,形成了海洋化工、礦泉飲料、民用輕工、五金機械、建築安裝、包裝製品六大產業。開闢了北海、土寨兩處工業園,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來此投資經營。房地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已建成會場、江家土寨、仰口灣3處別墅小區和
姜家村台商包片開發區。 青島嶗山海化集團公司、青島嶗發包裝製品集團公司、青島萬年集團、青島嶗山雙台實業有限公司、嶗山區王哥莊建築工程公司、青島福客來鞋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多處嶗山綠茶生產基地、高效農業示範園促進了王哥莊街道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海洋開發、旅遊開發、商業和飲食服務業的發展。
強鎮由來 該街道1984年被評為全省百強鄉鎮之一。是國務院審定並公布的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街道先後被評為“二五”普法先進單位,省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省電教科技工程先進單位,省創安工作先進單位;市級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市級水利先進鄉鎮, 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單位,市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市“三五普法”先進單位,市衛生鄉鎮,軍民共建先進單位,市級文明鄉鎮等。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前,糧食畝產不足50公斤,農民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遇到災年去逃荒”的生活。1951年春實行土地改革,由於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仍然很低。1 956年成立高級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全部歸集體所有。1970~1977年,在“以糧為綱”的指導下,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攔河壩,挖井蓄水,建水庫塘壩。到1978年,有糧田1439.93公頃,糧食畝產463.5公斤,總產達1001.5萬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562萬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同時提倡科學種田,大幅度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產量。90年代開始在全街道進行了農業結構調整。至2000年,農業生產已基本轉為嶗山茶種植。大力推廣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實行規範化管理,使嶗山茶成為無公害綠色產品,並形成品牌優勢,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2000年全街道種植嶗山茶277.33公頃,年產茶61噸,實現收入120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35億元,種植業總產值1959萬元, 林果業總產值315萬元,畜牧業總產值1673萬元,漁業總產值29537萬元。
建國前,漁業以海上捕撈為主,多採用木筏捕魚。1965年,王哥莊港東大隊用省撥試驗經費購置第一隻20馬力船。1958年勝利(曲家莊)漁業合作社進行筏式海帶養殖試驗,並成立了王哥海帶養殖場,開始海水養殖。按照“養捕並舉,以養為主”的方針,該街道充分利用灘涂資源,合理、有序發展海參、鮑魚等海珍品和蝦、蟹等名優產品的養殖;積極採用貝藻新品種混養,推廣網箱養魚,搞了工廠化養殖試點;大力發展水產品種苗業、水產養殖飼料業,建立了苗種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利用現有養殖區發展了海上垂釣等娛樂項目,使漁業、旅遊業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1983年開始養殖對蝦, 到1985年共養殖154.87公頃,總產量40噸。海參養殖自197 8年港東大隊同省、市科委聯合建立試驗場開始,逐步發展。扇貝養殖到1993年達到高潮。2000年全街道已發展水產養殖1185公頃,基本上達到村村有養殖區,水產總產量達到54367噸,漁業總收入20673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初期,王哥莊有過加工嶗山花崗岩的採石場。1960年,王哥莊公社建成王哥莊公社修配廠,是王哥莊第二產業的起點。1971年王哥莊化工廠建成,主要生產碘、海藻膠、甘露醇。1979年建鞋幫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王哥莊街道的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到1987年,王哥莊街道共有鄉鎮企業18家,村辦企業128家,聯戶及個體企業796家。 外貿出口有了新發展,主要出口產品有王哥莊鎮姜家村織毯廠的工藝美術地毯,王哥莊化工廠的海帶膠,嶗山工具廠的活扳手、花蘭螺絲,王哥莊毛帛廠的毛刷。90年代初,王哥莊街道大力發展工業,有效促進了工業的結構調整。在鼓勵現有企業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培植骨幹優勢企業。重點抓技改、促投入,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通過政策激勵和引導,加快了新產品開發,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不斷加快工業園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企業向工業園集中。1978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82人, 產值687萬元,實現利稅232萬元;2000年從業人員27895人,其中建築業從業人員11609人。 200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6.86億元,工業增加值3.7 9億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域內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極少。建國初,政府發動民眾入股辦起供銷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經過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王哥莊街道是嶗山旅遊的必經之地,旅遊業蓬勃發展。90年代,該街道依託嶗山旅遊經濟帶的優勢,大力發展了旅遊業。該街道在旅遊區建有10餘座高中檔賓館和療養院;開發了馬兒島、獅子島等充滿神奇色彩的海中勝地和仰口灣、返嶺灣、 峰山後灣3個衝浪、游泳、沙灘運動的綜合性浴場;建有仰口度假村、江家土寨南山等4個賓館和別墅群; 開發了曉望、塘子觀區域;依託千畝茶園和山、水、林等自然景觀,建成集生態旅遊觀光農業、茶藝文化、休閒娛樂、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度假區。旅遊業帶動了相關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依託地處沿海的優勢,不斷開發建設海鮮風味小吃街,形成規模效應,同時積極開發礦泉水、海參、鮑魚、乾鮮海貨、嶗山茶等旅遊產品,逐步建成嶗山風景區的旅遊產品基地。通過招商、合資等多種形式興辦各種商貿服務業,特別是加快了中心商貿區的發展。2000年全街道共有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1600餘個,從業人員5200餘人,完成增加值2.42億元。
特色產業
該街道資源豐富,農業以海產品、嶗山茶為主,礦產以嶗山礦泉水、嶗山海底玉馳名。工業基礎雄厚,形成了海洋化工、礦泉飲料、民用輕工、五金機械、建築安裝、包裝製品六大支柱產業。
特產
嶗山茶 嶗山區是南茶北引的縣(區)之一,有非常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嶗山區作為茶葉種植的最北端,加上泉水、山海霧氣的滋潤,造就了嶗山茶非常優異的品質。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漸形成嶗山茶香氣高、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的特點,多次在國家、省、市評比中獲獎。嶗山茶已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至2000年,嶗山茶總面積已達到287.33公頃,年產茶76.3噸。為提高嶗山茶的品質,王哥莊街道圍繞抓好無公害綠色嶗山茶的產業化這一目標,從改善茶葉品種、生長環境、加工技術,規範加工企業入手,不斷整合嶗山茶市場。計畫在曉望、堂子觀區域利用已有的千畝茶園建設嶗山茶院,形成集嶗山茶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嶗山茶整體上水平、創名牌。
社會事業
文教科技
建國前,設立有公立國小,教育水平不高。1947年,王哥莊街道所在嶗東區設有中心國民學校或國民學校8所。 建國後,王哥莊街道教育事業不斷發展。19 51年,嶗東區有國小7所。1963年,王哥莊國小被列為縣重點國小。1958年,建嶗山六中,原名青島三十二中;1969年增設高中;1985年撤銷高中。到2000年全街道共有國中5所, 52個班, 學生2184人;國小14所,110個班,學生3388人;共有教職工514人。
人民生活
1978年,人均純收入116元,年人均糧食233公斤。2000年,人均純收入4239元。 全鎮有電話近1.1萬部, 電視機基本普及,個別戶有2台以上;機動車輛100 0餘輛,機車已逐步代替腳踏車成為主要代步工具。
鄉鎮建設
建國前,住房多為茅頂泥抹房。建國後,住房條件有較大改善,住房逐漸寬敞, 新建房多為二層樓房。自2000年6月王哥莊被列入青島市重點發展的16個小城鎮後,城鎮建設以基礎建設和舊村改造為重點,進一步加大了住宅小區、中心街、中心廣場、示範村、工業園的建設步伐,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規劃了占地20公頃的工業園區。 投資400多萬元完成了辦事處中心地帶公路兩側人行道及停車場硬面鋪裝和道路兩側綠化、 公路路燈建設,建成了占地5800平方米的文化休閒廣場。投資600萬元,完成了商業街一期工程建設,建成了旅遊產品一條街和乾海貨特色產品一條街。修建了一條長3700米的混凝土攔海大壩。完成了全街道34個村進村路硬化工作。修建了擁軍路和長12.21公里的環海路--新東海路, 完成東海路續建工程和萊青公路拓寬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場;完成中心區域路網的硬化、亮化、綠化工程;王哥莊、桑園兩條商業街的開發,也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住宅小區建設進一步發展,新建雙蝶花園、曲家莊、桑園等商住小區4.02萬平方米。
集體福利
建國後,民眾福利不斷發展,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集體福利不斷改善。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為民眾辦理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每年為老人發放養老補助金。2000年,全街道共辦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0萬元。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4年5月, 海陽縣海市委員會的冷作述同志在港東村建立黨小組。 1949年6月嶗山解放後,中共嶗山工委和嶗山行政辦事處接管了嶗東區,同時建立了中共嶗東區分區委和嶗東區公所,駐地王哥莊。同年9月,嶗東區分為四區、五區。 1950年4月在東台、
何家村相繼成立了黨支部,共有黨員7人。1951年4月將四區、 五區合併為嶗東區,下設10個鄉,建立3個鄉黨支部。原廟西、唐家莊兩村建鄉時併入何家村。1956年1~3月,在嶗東區成立了高級農業合作社12處,並組建黨支部10個, 黨員150多名。1958年10月撤銷區鄉,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為王哥莊人民公社, 原高級農業合作社改建為23個生產大隊,組建了19個黨支部,黨員230多名。 1960年底,將23個生產大隊劃分成36個生產大隊,1963~1966年又合併了5個生產大隊。 至1966年5月公社轄31個生產大隊,公社黨委轄31個大隊黨支部,黨員553名。 1968年12月,縣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了王哥莊人民公社革委會,公社革委會於1969年1月相繼批准建立了31個大隊革委會。1970年3月青島市革委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批准,成立了王哥莊人民公社革委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各大隊也相繼建立了大隊革委會黨的領導小組。 1971年3月撤銷王哥莊人民公社革委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恢復中共王哥莊公社委員會, 先後撤銷31個大隊黨的領導小組,恢復31個黨支部。1988年底,鎮黨委轄農村黨總支2個,黨支部32個,共有黨員1021名。到2000年,王哥莊街道黨委轄3個黨委(總支) ,67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859人。王哥莊街道黨委先後被評為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政權建設
1958年12月成立王哥莊人民公社,行政機構稱人民委員會,實行政社合一。 1968年12月改稱王哥莊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1年4月恢復北宅公社委員會。1981年建立王哥莊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為王哥莊鎮人民政府,1998年改為王哥莊街道辦事處至今。
中共領導下的民眾組織工會
1964年成立工會,“文化大革命”期間工會組織遭破壞, 1973年3月恢復;1973年成立王哥莊公社工會委員會。農會。1950年建立農民協會(簡稱農會);1964年成立貧下中農協會籌備委員會,“文化大革命”期間組織停止活動,1972年11月後又重建組織恢復工作;1976年建立王哥莊公社貧農、下中農協會,1981年撤銷。共青團。1949年底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文化大革命”期間共青團工作被迫停止;1972年又恢復建立共青團,即共青團王哥莊鄉委員會。婦聯。1949年底設婦委組織機構,1954年成立民主婦女聯合會;1984年設王哥莊鄉婦女聯合會(簡稱婦聯) 。1951年成立工商業聯合會。198 0年成立計畫生育協會。1983年成立個體勞動者協會。1984年成立科學技術協會 (簡稱科協)。
現任街道黨委書記:王振竹
現任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春
著名人物
曲同芳
(1913.5.7~1997.12.2) 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曲家莊村人。1926~19 49年在本村務漁、 務農。1951年任漁業互助組組長。1954年任勝利漁農初級合作社社長。1956年任勝利漁農高級合作社社長。1958~1974年任大隊黨支部書記。1978~1 980年在公社水利隊工作。 1981~1984年在公社養貂場工作。1951年,曲同芳主動聯合13戶漁民,成立了嶗山郊區第一個漁業互助組。後來,要求加入互助組的人越來越多,1954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又成立了高級社。在曲同芳的帶領下,修建了港灣碼頭,增加了船、網工具,漁業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他還帶領廣大社員,對窮山惡水進行綜合治理,開展人工造田活動,修築擋潮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使全村的農業有了較大發展,由缺糧村變為餘糧村,經濟收入明顯增加,民眾生活也有了改善。曲同芳曾4次出席青島市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會議,2次出席山東省農業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受到表彰和獎勵。195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文化大革命”期間,曲同芳曾被停職,1971年恢復大隊黨支部書記職務。1974年底辭去領導職務。
劉倫學
1948年9月15日生,現任王哥莊街道雙台中學校長。自1968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紮根山區教育,從一名民辦教師到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為了改變學校的貧窮面貌, 帶領師生用砸了8方石子掙來的48元錢做本錢,辦起了校辦工廠,如今校辦工廠發展成了年產值8300萬元, 利潤820萬元的大企業。工廠利潤主要用於教育投入, 自1985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800多萬元,改善了辦學條件。他提出“把學校辦成21世紀人才的搖籃,創山區名校”的口號,實施科學化、規範化管理。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師生素質為根本,以“培育合格加特長的人才”為宗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一所落後的山區學校創建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先後獲得山東省勤工儉學工作、衛生工作、教學工作、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山東省文明單位、花園式單位稱號。由於工作成績突出,1991年他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校長”,1993年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並獲得“人民教師”獎章,1999年被評為“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首屆“十佳校長”,2000年5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