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里社區

浦里社區

浦里社區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的正北方,距王哥莊街道辦事處駐地4.5公里。環海路穿社區北而過,東鄰會場社區,南鄰王山口社區,西依雕虎澗山,北鄰江家土寨社區。三面環山,一面靠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浦里社區
  • 行政區類別:社區
  • 電話區號:0532
  • 郵政區碼:266105
  • 方言:嶗山方言
  • 西依:雕虎澗山
  • 北鄰:江家土寨社區
社區概況,社區沿革,社區經濟,基礎設施,社區景點,

社區概況

2004年有1030戶、2526人,社區中陳姓占90%,其次是董、姜、馮、李、張、趙、衣、黃等共20個姓氏。

社區沿革

據浦里社區《陳氏族譜》載:明朝永樂二年,陳氏從小雲南(山西大同以南)遷石人河入海口的西側、蒲子灣東岸立村。
浦里村陳氏,分后街陳和前街陳。
根據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檔案嶗政發[2004]231號《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黃泥崖等34個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的批覆》,由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

社區經濟

社區解放後至八十年代初期經濟以農業為主,以漁為副,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大潮,工副業以機件加工為主,兼有採石與繡花邊。2001年後,以茶葉種植加工,還有王哥莊大饅頭生產為主,社區村民日漸富裕起來,
有耕地1711畝,地勢低洼平坦,土地肥沃;有山嵐850畝,生態公益林817畝;社區東北面還有可供養殖的500餘畝灘涂。改革開放後,社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外出經商、搞建築、開工廠等,並積極招商引資,有9家企業在該社區落戶。積極發展水果、花卉、苗木等產業和養魚、養蝦等海水養殖業。藉助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擁有1000餘畝優質茶園,茶葉成為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2004年,社區經濟總收入21100萬元,人均收入5502元。

基礎設施

浦里社區有重教育的傳統。1919年始,社區開始利用祠堂興辦國小, 1937年,社區居民的孩子到沈鴻烈所建的浦里國小上學。1958年普及國小教育。八十年代普及國中教育,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普及高中,農家子弟進入大學深造。1994年春,社區籌資80萬元重建了社區國小,後投資擴建浦里國小和重建浦里幼稚園,每年均投入7至8萬元用於學校和幼稚園,教學質量名列街道前列。1998年,學校被評為青島市學校管理水平優秀等級學校。幼稚園也於1998年達到青島市一類園。
浦里社區中心廣場浦里社區中心廣場
1920年春,社區里就有柳腔戲班子,演出《趙美蓉觀燈》等傳統劇目。1950年,配合土改演出歌劇《三世仇》。1953年社區里排演了現代話劇《小二黑結婚》等劇目,並深入周邊區、市巡迴演出,深受民眾歡迎。秧歌、健身、籃球、文藝表演等活動已成為廣大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形式。
社區投資硬化了社區道路,修徹了東河河壩1200米;大搞環境綠化,為社區居民安裝了有線電視,用上了清潔的自來水;建起了集醫療、商業、健身、農業服務、體育休閒一體的社區活動中心等。

社區景點

社區周有雲起山、九桃山等山巒,以及偎依在果樹蔥蘢、盛景薈萃山巒上的簸箕掌、煙臺頂、竹岔俺等孕育著美妙神話的奇石景點,自古就有“南有九桃山,北有竹岔俺,西有簸箕掌,東有雲起山”的順口溜。社區東南的煙臺頂,南北走向,面積約0.25平方公里,因該山頂早年間為防倭寇設過狼煙臺而得名。社區南紗帽山西坡上曾有明末重臣黃嘉善的第八墓葬(為防盜墓以假亂真),此人官至兵部尚書,獲“少保”、“太保”的殊榮,逝後皇帝也為之輟朝致哀。
明末年間,陳氏於社區東空闊地處建有“竹岔庵”,後重建為“三官廟”。此庵占地面積5畝,庵中有“大殿”、東西兩廂與附屬房共18間,庵前有廟台、鐘樓等設施,內有200公斤重的大鐘。內有“老祖爺”與十八羅漢塑像,每年正月十七日與會場社區“老祖爺洞”一起逢廟會,當時香火甚為興盛。由於浦里社區位於兩河交叉處,近臨大海,每逢汛期,洪水就會漫過河壩,淹沒農田、沖入民宅,社區居民深受其苦,曾有“浦里村,窮地方,禿山薄地少產糧,浦里河裡發大水,全村貧農鬧饑荒”的順口溜在當地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