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綜述,戰鬥經過,導火索,經過,影響,
綜述
後決定在被炸毀的鐵橋西側修建一座木便橋,5月1日開始動工。是時,擔任潛水隊長的王吉珍,立即投入了沖洗河床、清理河底障礙物、用石頭堆砌墩基等工作。6月初,當潛水隊下沉第七號沉箱時,王吉珍被急流沖翻了身,頭部撞進沉箱木格中,潛水帽被掛掉,壯烈犧牲。為表彰王吉珍和其他5位在建橋中犧牲人員,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三支隊特在橋頭立碑,為後人紀念。
戰鬥經過
導火索
民國37年,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中取得偉大勝利,國民黨軍節節敗退。翌年1月16日,為阻止人民解放軍南進,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指令第四廳組織爆破隊,運來炸藥20噸,在駐蚌守軍第九十六軍(軍長於兆龍)的配合下,將淮河鐵橋炸毀。
隨後,解放軍南下大軍因鐵橋被炸運動滯緩。為解決這一問題,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三支隊奉命趕到現場。3月,先搶搭浮橋,王吉珍參加了搭橋工作。後決定在被炸毀的鐵橋西側修建一座木便橋,5月1日開始動工。是時,擔任潛水隊長的王吉珍,立即投入了沖洗河床、清理河底障礙物、用石頭堆砌墩基等工作。
經過
6月初,當潛水隊下沉第七號沉箱時,突然狂風暴雨,連天不止,裝滿石頭的木沉箱(10米長、5米寬、9米高)掙斷纜繩,未沉到預定位置。為了把沉箱移至規定的位置,潛水員們必須潛入水下,將新換的鋼絲纜繩拴牢沉箱四角,然後利用船上機械吊起移動。當時風浪很大,河水流速在每秒1.6米以上,潛水員們雖經幾番搏鬥,都未能將纜繩拴住。王吉珍眼見心急,跳入水中,經過3個小時的奮鬥,終於將纜繩掛上一角;緊接著,奮鬥2小時,又掛上一角。這時,王吉珍已連續作業5個多小時,領導決定換人下去,戰友也勸他上來休息。他認為自己已經摸到了掛纜繩的經驗,比換新手更能爭取時間,要求繼續作業,一氣完成。於是,王吉珍再次潛入水下,當他接近沉箱準備掛上第三條纜繩時,突然被一股急流沖翻了身,頭部撞進沉箱木格中,潛水帽被掛掉,壯烈犧牲。
影響
潛水員們化悲痛為力量,連續奮戰,終於把沉箱在橋墩的位置上穩固好。7月1日,淮河木便橋建成通車。
為表彰王吉珍和其他5位在建橋中犧牲人員的英勇獻身精神,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三支隊特在橋頭立碑,為後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