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公共收藏,主要作品,出版物,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群體展覽
公共收藏
年份 | 收藏機構 | 收藏作品 | 地理區域 |
2019年 | 北京當代藝術文獻館 | 《精神的緯度系列》 | 北京,中國 |
2018年 | 濟南,中國 | ||
煙臺,中國 | |||
2017年 | 威海,中國 | ||
南京,中國 | |||
2016年 | 梅地亞藝術中心 | 北京,中國 | |
2015年 | 北京,中國 |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 作品圖片 | 作品信息 |
《黑色日記》 | 綜合材料/1988 | |
《我的10000米》 | 布面油畫/2003 | |
《異變系列》 | 布面油畫/2007 | |
《空間的緯度》系列 | 《空間的緯度》系列 | 60x80cm/布面油畫/2008 |
《精神的緯度》系列 | 《精神的緯度》系列 | 布面油畫/2009 |
《這個世界會好嗎》系列 | 《這個世界會好嗎》系列 | 行為藝術作品 |
《虛空粉碎》 | 粗粽繩,馬車輪轂/2019 | |
《一時佛在舍衛國》 | 2020 | |
《自然的饋贈和拋棄存在於生命中如塵埃飛逝的肉身在世界邊緣陷於最終的孤獨》 | 木工工具 | |
《被縛的酒神》 | 陶酒瓶,鋼鐵籠子 | |
《毀滅與重建》 | 明代石雕,純金 |
出版物
年份 | 出版物信息 | 出版社 |
2002年 | 《黑色日記》王勵均作品集 | |
2009年 | 《當代藝術典藏》 |
人物評價
易英(中央美院史論博士生導師)
斷裂與流動的線條不僅讓人想起當下人的精神世界,它們彎曲的形態,彼此的糾結纏繞也暗示了我們個體的存在與他人、社會的關係,我們正處於全方位的權力網路之中。系統探討這個問題的是福柯,權力是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福柯從微觀層面分析了現代權力,認為權力網路廣泛地存在於學校、醫院、軍隊、工廠等各個社會領域,即權力是一個龐大的網路,它無處不在。話語同樣如此,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功能躍出了語言層面,進入了“話語-權力”層。在話語理論的基礎之上,福柯建立了知識意志的命題,他強調知識與權力之間的同盟。權力操控著知識的生產,每種知識都出自不同的話語網路,而形成後的每種知識又能夠進入不同的話語網路,反過來幫助權力擴張。這樣,話語——權力——知識實現了全方位的交織,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往復,相互作用,構成了龐大的網路,讓人深陷其中。
島子(清華美院史論博士生導師)
王勵均的繪畫實驗表明,精神性藝術不只是追求抽象、非再現的或具象再現的形式,繪畫在今天已經向創造性努力的許多可能性開放。藉助變化的趣味原則,以及啟蒙現代性的修正,當代藝術家也可以是一個精神新生的寓言家。
楊衛(批評家、策展人)
將自己的藝術引向更為純粹的精神表達,最終走向抽象藝術,是王勵均藝術探索的必然結果,或者說,是他將某種傳統文化精神,內化成自我生命經驗的一種嘗試。在王勵均的抽象繪畫中,線條成了最主要的語彙。這種從書法抽離出來的線條藝術,曾經構成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筆墨主體,同時,也形成了民間藝術的表現基礎。王勵均從傳統文脈中繼承了這種書法運筆,並通過媒介的轉換,即用油畫的表現方式,將其抽象和放大,於線與線的交叉、重疊和纏繞之中,來營造畫面的縱深感;同時,他又通過油畫的粗糲筆觸,賦予其強悍、壯實和雄健的視覺感受,以增加畫面的力量感……諸如此類,都無不是王勵均在傳統文化精神逐漸式微的今天,希望通過自己的創造性轉換,來重拾傳統的魅力,再現傳統的精神。而他畫面中不時出現的支離破碎和分崩離析的意向,則是對當下紛亂現實的某種隱喻,表達了一個藝術家的批判性思考與切膚之痛。
王南溟(批評家)
王勵均的繪畫成為了我的敘述對象,其原理就是這裡,有了這樣的繪畫,我們在觀看方法上可以回溯到自己的眼睛而不藉助於語義,即王勵均的畫在我看來就三個字:畫得好!如果誰不服氣的話可以落筆試試看,而與此相關的藝術史和藝術家的實踐成果告訴我們的都是這個道理。
陳國立(山東省原美術館長、藝術家)
勵均在當下十分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能找到適合自己又能在社會平台上占有一定位置的藝術形式不是所有藝術家都能做的事,你應該是成功者。你的感覺很不錯,思路挺寬廣,我很喜歡你的作品。
馬越(藝術家、策展人)
勵均的繪畫從條理分明絲絲入扣到繪畫性和書寫性的收發自如耐人尋味,一個飛越接著一個飛越,技巧嫻熟令人激賞。
勵均畫的管子層次分明四通八達,和他做人一樣條理清晰一絲不苟,其章法秘籍就在於他對藝術路徑的內在把握——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收藏家,自然懂得美術史的來龍起脈,自然閱畫無數,這種用收藏實戰來鑑賞藝術的方式是沒“成功”的藝術家所力不從心的。有人說藝術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收藏,這從勵均的繪畫實踐和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從古今中外的許多藝術大家都是慧眼獨具的收藏家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藝術創作上勵均早已“夠管”,而他的收藏功底正在顯而易見地滋養著他的繪畫,收藏加創作雙壁合一,早晚使他成為一根時代的“無縫鋼管”。
張槳(策展人)2016
對於精神世界的探察,詩為佳、小說次之;而運用油畫的形式,難上加難。王勵均四兩撥千斤,找到了一條合適的途徑。進入和離開,他幫助觀者洞開了世俗和精神的通道,並小心攙扶著大千社會中迷途的羔羊們“出埃及”。王的藝術,等待著現實的加冕!
趙麗華(詩人、藝術家)
王勵均老師同時是有品質品味和情懷的收藏家,藏有大量書畫、面模、剪紙、奇石、地契、雕刻及盲人說書等實物及影音資料。他要給後人收集和保留這些東西,這些都是非常珍貴的屬於特定時期並被忽視和行將湮滅的文明遺存。
王勵均老師的架上繪畫、裝置以及行為也都非常前沿。他的探索是全方位的,甚至是跨界的,他擁有了一個大藝術家乃至大師的厚度、深度與寬度。
王易罡(藝術家)
勵均作品不錯!層次分明,通過管狀的線把空間化分的有趣而飽滿,形的有機與無機性使畫面的機理非常豐富,非常喜歡!
楊林(藝術家)
王勵均引起學術界關注是必然的,他的油畫一點都不像中國人畫的。外國人畫得就好嗎?當然不是,我要說的是,王勵均即使在外國人當中,也是畫得非常好的,這一點我先肯定下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一無知論斷,世界的就是世界的。
孟憲平(美術史論博士)
我稱勵均的生長是一種邏輯,但並不意味著了無生機。他的體驗、情思、感動、真誠,注定了他的畫面是一種活生生的現實,一種跳躍的生命。但與此同時,勵均天性具有某種靜觀萬物、洞悉真理的氣質,也後天造就了試圖在藝術中重構美和秩序的能力。這使得他的藝術具有某種特殊的邏輯,一種由他自由調用的、在自然和生命的體悟中獲得的邏輯。
陳思源(藝術家)
大約一年前,在一個畫家群體“畫人說畫”的小研討會上,結識了作為畫家的王勵均老師。在他的身上,傳統文化的情懷擔當、當代藝術的身份參與,人性情感的樸素真實,都投射到作為畫家王勵均的創作之中,直面糾結,更加彰顯他的冷靜和思考,他的作品成為他真實思想狀態的最好的一個通道,個人身份和社會、歷史語境的悖論關係,不僅讓他,也提示我們正視活在這個時代的當下性,它是一種需要永恆超越卻又無法掙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