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王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王前,1979年考取東北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研究生,1982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91年評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評為教授。1997年到東北大學在職進修博士學位,2000年3月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7月起,協助陳昌曙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2002年5月調入大連理工大學。現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科學技術哲學、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負責人、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技術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工程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自然辯證法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遼寧省認知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大連市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前
  • 國籍:中國
  • 職業:自然辯證法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畢業院校東北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工程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 研究領域:技術哲學、科技思想史、科技倫理
個人履歷,主要兼職,研究領域,圖書作品,著作,譯著,論文作品,科技哲學方向,科技管理方向,成果獎勵,

個人履歷

1979年考取東北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研究生;
1982年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1991年評為副教授
1993年破格評為教授。
1997年到東北大學在職進修博士學位;
2000年3月獲得博士學位。
2000年7月起,協助陳昌曙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
2002年5月調入大連理工大學。現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部副部長,人文學院教授,科學技術哲學、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

主要兼職

遼寧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
遼寧省哲學學會理事
遼寧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大連市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遼寧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評審組成員

研究領域

(研究課題)
科學技術哲學領域:技術哲學、科技思想史、科技倫理
科技管理領域:知識與智力資源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指導碩、博士生研究方向:
碩士生:技術哲學、科技倫理、科技文化史
博士生:技術哲學、科技倫理、科技思想史
知識與智力資源管理 科技管理

圖書作品

著作

1.假說與理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
2.數學與思維(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數學哲學引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2002年再版
4.理科教育中的德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5.希爾伯特——探索數學的生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6.博大精深的科學思想, 遼海出版社1995
7.悟性的智慧,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8
9.中國技術思想史論(合著), 科學出版社 2004
10.風中靜思,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1.中西文化比較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12.中國科技倫理史綱,人民出版社,2006

譯著

1.大數學家的思維方式(編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86
2.數學經驗(主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3.吉尼斯發明史(主譯)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9
4.技術史(第一卷)(主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5.魯濱遜——非標準分析創始人(主譯),科學出版社,2004

論文作品

科技哲學方向

1.試論現代數學中的經驗主義思潮,哲學研究,1983,4
2.數學抽象度的哲學分析,哲學研究,1985,11
3.哲學和自然科學關係的若干問題,哲學研究,1987,8
4.從中醫取“象”看中國傳統抽象思維,哲學研究,1993,4
5.哲學教學的哲學研究,哲學研究,2001,7
6.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評《陳昌曙技術哲學文集》,哲學研究,2003,1
7.“由技至道”——中國傳統的技術哲學理念,哲學研究,2005,12
8.近四十年我國數學哲學觀念演變的初步考察,自然辯證法通訊,1989,5
9.兩種“萬物皆數”觀念及其對科學發展的影響,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4
10.李約瑟對中國傳統科學思維研究的貢獻,自然辯證法通訊,1996,2
11.警惕“學”、“術”分家的傾向,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5
12.我國技術發展中的文化觀念衝突,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1,3
13.倡導有本土特色的技術文化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4
14.亞伯拉罕.魯濱遜的數學哲學思想初探,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4
15.現代數學與辯證思維,自然辯證法研究,1985,2
16.西方科學思想的文化特徵及其對科學交流的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1991,5
17.中國古代科技思維方式芻議,自然辯證法研究,1993,3
18.略論有機的數學觀,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7
19.中國傳統知識的量化特徵及其對數學發展的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9
20.略論中國近現代技術發展的文化多樣性,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2
21.技術產生和發展的認知特點,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2
22.“器官投影說”的現代解說,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2
23.中國傳統的有機論思想,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8,2
24.技術進步能否天人和諧,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9,4
25.知識與行為的統一 科普研究,1997,2
26.中國傳統科學中“取象比類”的實質和意義 ,自然科學史研究,1997,4
27.關於“有機整體”的認識誤區及其思想根源,社會科學輯刊,1996,3
28.中國傳統技術觀念對技術現代化的影響,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6,3
29.中國傳統科學思想的現代價值,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98,4
30.我國技術發展中“以人為本”的歷史反思,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3
31.技術價值特點分析,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4
32.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功能,東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4
33.論“象思維”的機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3
34.論和諧的技術觀,哲學研究,2008,8
35.“視域"的認識論意義,哲學研究,2011,11
36.“模型"的認識論意義,哲學研究,2013,5
37.道德想像力:含義、價值與培育途徑,哲學研究,2014,5
38“以道馭術"——我國先秦時期的技術倫理及其現代意義,自然辯證法通訊,2008,1
39.技術文化視野中的“道”“技”關係,自然辯證法通訊,2010,6
40.傳統觀念對中國現代科學文化的潛在影響,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6
41.理工科大學“自然辯證法”學科定位對學科發展的影響,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10
42.STS視角的技術風險成因與預防對策,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1
43.網路中的虛擬自我新探,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2  
44.在理工科大學開展工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10
45.STS視角的符號消費本質探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2
46.機體主義視角的技術哲學探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11
47.“以道馭術"的內涵與價值——答陳雲的相關商榷文章,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1
48. 網路技術引發的虛擬自我認同危機與倫理建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09,6
49.我國科技傳播的異化形態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1
50.技術倫理視角的我國宋代社會風氣評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2
51.論技術倫理學的內在研究進路,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2,3
52.實踐有效性視角下的納米倫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9,21
53.歐美工程風險倫理評價研究述評,哲學動態,2010,9
54.社會技術系統論視角下的工程倫理學研究,道德與文明,2010,6
55.現代技術與奢侈關係的倫理反思,倫理學研究,2011,1
56.納米技術風險管理的哲學思考,科學通報,2011,1
57.論詩意的技術,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1
58.勸導技術的倫理意蘊,道德與文明,2012,1
59.道德可以被物化嗎?——維貝克“道德物化”思想評介,哲學動態,2013,3
60.機體哲學研究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理論版),2013,8,6
61.從機體分析視角研究“中國道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8,9
62.從“臨界效應”看中國哲學的現代價值,哲學與文化,2015,3
63.On Guarantee-system of ST Ethical Practice in the Present Age, Logic, Methodolog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Volume 2, College Publications 2011,351-357
64.Dao and Phronesis : Comparing Approaches to Ethics and Technology,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Changing Societies, SPT2009,The Netherlands, 185-187
65.The Ethical Assessment of Technology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Proceedings of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Kobe: Applied Ethics and Applied Philosophy, 2010,22-28
66.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echnology Ethics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thics and Applied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2012,74-83
67.Engineering Ethics Studies: From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Ethics and Applied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2014,42-51
68.Directing Engineering Ethics Training toward Practical Effectiveness,Technology in Society,2015,1

科技管理方向

科技管理方向:
1.從知識經濟角度看我國人力資源的利用問題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01.1
2.智力資源管理的若干基本理論問題 公共管理學報 2004.2
3.論柔性管理對挖掘企業隱性知識的作用,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12
4.試論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問題,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4.10
5.東西方文化傳統的優勢互補與科技創造,中國科技論壇,2004,6
6.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新發展--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國軟科學 2005.1
7.科研團隊建設的若干理論問題,科學學研究,2005,2
8.基於我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個體隱性知識評價指標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7
9.智力資源管理效能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6,5
10.知識型組織智力資源管理新論,科學學研究,2006,4
11.A New Development Branch of Human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Intellectual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2.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Resources,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3.The Intelligent Resource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4.
14.On the Role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acit Knowledg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ceedings of SM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Press,2005.
15.《老子》中的有機管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科)2004,1
16.組織學習主體:哲學與嵌入性視角的分析,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科)2004,4
17.論隱性知識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和管理策略,科技與管理2006,1
18.員工隱性知識的識別及模糊綜合評判,科技管理研究,2006,5
19.基於整體知識觀的研究生選拔考試模式改革研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3
20.企業技術跨越過程的系統整體觀,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6
21.高校教師評價中的問題及對策:隱性知識管理的視角,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8
22.大學教師知識效能評價指標和影響因素體系的構建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4
23.集群創新系統入群企業行為模型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9
24.知識定量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綜述,科學進步與對策,2012,3
25.大學知識創造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5
26.信任、內部競爭與團隊程式性知識共享,科學學研究,2010,11
27.跨學科同行評議的合理性研究,科學學研究,2013,12
28.On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eam for Modern Real Estate Enterprise,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Real Estate Management, Vol2, 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06.
29.Motivation Model Analysis of Scientific Groups Based on Members Intellectual Characteristics,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7.
30.An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dividual Tacit Knowledge,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 (KSS2007)
31.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 Dynamic Strateg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odular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7, 648-651
32.Function Mechanism o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 Proceedings, 179-182,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2008
33.The Modularization and Dilemma Breakthrough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III2008) ,IEEE,Vol-1,407-410
34.A Study on the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in Enterprise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2008, 3245-3253
35.Open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under the 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Vol6,Part I, 4690-4693, 2011.
36.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Innovation Paradigm, A Perspective from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Vol4, 401-406, 2011.

成果獎勵

曾獲得遼寧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
湖南省優秀圖書獎
第二屆“Newton-科學世界”杯全國十大科普好書獎
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3年起,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在讀碩士、博士人數:
博士:11人 碩士:9人
已畢業碩士博士人數:
碩士:17人 博士:2人
以上資料最後修改時間:
2007-6-7
【圖】王前(1882年 -1977年),原名殿國,字晦庵,曾用名文璞。黑龍江雙城人。保定法政學堂畢業。曾任黑龍江省政府諮議局選員、中華民國第一、第二屆國會眾議院議員、遼寧北鎮縣知事、中東鐵路管理局高級委員、華北淪陷區唐山禁菸分局局長。解放後為街道消費合作社副主任委員。1957年被聘為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1977年11月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