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超(1947~ )筆名魯青。山東青島人。安徽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國際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印研究會會員、中國書畫愛好者聯誼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倫超
- 別名:魯青
- 出生地:山東青島
- 出生日期:1947
安徽美術家協會會員,人物簡介,生平,
安徽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在《大眾美術報》、《江蘇畫刊》、《藝術界》、《中華老年報》等國家、省、等報刊上數十次發表。有作品入選浙江全國職工書畫展、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書畫展,獲中國書畫愛好者聯誼會書畫大獎賽二等獎、第三屆“遵義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三等獎。作品被選送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精品赴日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出,獲銅獎、優勝獎、佳作獎、優秀獎10餘次。作品發表於《世界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等專業美術刊物。一些作品為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所收藏。傳略輯入《世界當代書畫名家大辭典》、《當代書畫篆刻名人大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人物簡介
王倫超,1922年6月出生在江蘇邳縣鐵佛鄉朱紅埠村一個農家庭。他從小聰明伶俐,入學前即受到祖父的啟蒙教育,能流利誦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8歲時他正式入私塾讀書,11歲考入縣立實驗國小,學習成績優秀。1938年初,日軍侵入華北,家鄉淪陷,戰火紛飛,兵荒馬亂,學校停課。在祖父的輔導下,他刻苦自學,續讀完四書、五經。由於求學心切,1940年夏,他獨自啟程,想到後方尋求讀書機會。家裡人十分擔心,派多人幾路尋找,終於在火車站將他找回。1944年秋,他又邀約同學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到河南洛河讀書。當時,家中生活十分困難,全靠同學高岱資助。1947年初,考入南京國立愈東方語言專科學校。
生平
他勇於追求真理。在實驗國小讀書時,受全國抗日風暴的影響,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他利用星期日和假期,組織村里20多個兒童,進行簡單的軍事訓練,教唱《九·一八》、《關東柳條青又青》等抗日革命歌曲,講抗日故事,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1939年初,蘇北成為抗日根據地,朱紅埠來了共產黨、八路軍。他接受黨的教育,在思想上嚮往革命,接近革命軍隊。山東支隊司令部駐防朱紅埠時,他和司令部警衛連的指導員夏虎成為好朋友。當夏虎與敵作戰負傷住在他家時,他守護了10多天。夏因傷勢嚴重,醫治無效犧牲後,他痛哭流涕,並於每年清明節組織兒童為夏虎烈士壘墳掃墓。1940年,他在村上創辦了抗日國小,宣傳抗日救國,帶領學生站崗放哨,還到四鄉募捐,慰問傷病員。
1949年4月南京解放,王倫超於5月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軍事政治大學,躋身革命隊伍。在南京集訓期間,他嚴格6求自己,刻苦學習,靠攏組織,不久就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鄧小平政委代表黨中央和二野前委,向全校師生髮進軍西西南的號召,他積極回響,參加廠南下的行列。在八千里路長途跋涉中,他工作積極,吃苦在先,經常幫助體弱的同志背背包。一到宿營地放下背包就馬上向民眾宣傳黨的政策,幫助民眾挑水、做事。第二天出發前,又為房東打掃衛生。由於他事事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深得同志們的愛戴。部隊到達雲南曲靖霑益時,經大家推薦組織批准,他擔任了一連三排的代理副排長。
1950年3月,王倫超分到馬龍縣,參加了縣委工作隊,到該縣六鄉工作,具體負責大坡、馬其屯等6個自然村的征糧工作。轉至地方工作後,他仍保持著我軍嚴以律己的傳統作風,那身洗得黃里翻白的舊軍裝,總是那么整潔,腰帶系得緊緊的,腳穿草鞋,還天天綁腿。在征糧剿匪的歲月里,他總是堅定沉著,鬥志昂揚,好學向由,於他工作認真負責,密切聯繫民眾,成為完成征糧任務的模範。
1950年7月16日上午,為配合部隊進剿六鄉一帶的土匪,副長徐文給六鄉黨支部書記兼鄉長李雲打來電話,要求派人先摸一下敵人的活動情況。派誰去呢?王倫超主動請戰。鄉支書李雲考慮到他不熟悉地形,白音不同,不同意他去,但在他的再三要求下,最後同意了,決定由他擔任偵察組長,帶領李自良、李德憲兩人去執行任務。他們3人遂即更換便衣,化裝成趕街的農民,攜帶短槍,當天就從鄉上(余大屯)出發,到離鄉1 5公里遠的沙田一帶偵察。那天正是沙田口的街期,他們從趕街民眾中了解到土匪的活動況後,就離開沙田返回鄉上。但當走到張安屯與小河村之間的葉田時,即與秦世魁匪部20多人遭遇。為居高IS臨下打擊敵人,他帶全組同志迅速渡過小河搶占對面高山的有利地形。他們邊反擊爬坡,剛爬到滑石坡半山腰,王倫超就被匪徒的密集槍彈擊中,當場犧牲。時年28歲。
王倫超不幸犧牲後,中共馬龍縣委、縣人民政府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縣委書記孫明在會上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王倫超烈士英勇頑,搶挑重擔,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並將他的遺體和在五月初土匪暴亂中英勇犧牲的四烈士一起,安葬在馬龍縣城南門外的一個松柏蒼翠的小山上,命名為“五烈士陵園”(六鄉征糧剿匪同期犧牲的原馬龍地下黨、游擊隊於戰3人,軍大同志2人,全葬一起立碑為記)。每逢清明時節,他的戰友、機關幹部、學校師生等均前往敬獻花圈,縣委開黨史會議也專門進行悼念,以示對烈士懷念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