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生

王倫生(1723-1776)名蹇,字倫生,一名笑塵。錦州鎮遠堡(今黑山)人。號“老叉婆”。據研究表明,他是現在已知的最早期的二人轉藝人。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倫生
  • 字號:字倫生
  • 出生地:中國
  • 出生時間:1723
  • 去世時間:1776
生平事跡,其他記載,

生平事跡

裴存福在《王倫生(老叉婆)傳》中,記錄了他的生平:
王倫生雍正元年生。父為漢族知識分子,屬沒落地主家庭。生時家境已衰,其父只能用頭巾包裹,故取名王蹇字倫生。三歲喪母,六歲喪父,幼寄伯父籬下,備受白眼。他在演敘自己生涯的唱段中唱道:“伯父似只虎,伯母像只狼,堂兄堂姐好像蛇一樣……”十二歲就離開鎮遠堡,流浪到錦州。
在錦州,他認識了一個稱“孫大娘”的賣藝男人,“孫大娘”見王倫生聰明伶俐,說學逗唱很俏皮,就收為義子,教他琵琶、三弦、笛子、簫、竹板、太平鼓、花棍及“蹦蹦”唱詞。王倫生天質穎秀,敏慧異常,一教即會,並能觸類旁通。加之有副鐵嗓銅喉,韻味甜潤清脆,很快就深得人們的賞識。乾隆年間,錦州知府張景蒼在《萬精垂邊記》中就寫了他的身世:“王蹇,字倫生,錦州鎮遠堡人也,一名笑塵,少游唱乞食於市……”高清彥(乾隆時錦州知縣)也寫詩讚頌他的演唱藝術:“一曲清歌上九天,驅散宦海九重煙。”
倫生父子常常在錦州西關帝廟戲台(俗稱西老爺廟)、城內天后宮戲台、東關帝廟(即關帝廟)土台子演唱“蹦蹦”,父子同台,扮成一女一男,人們又把這叫做“雙玩藝兒”。
不久,“孫大娘”病死,王花了自己全部積蓄,將義父葬在錦州古城東門外,並在墳頭立根石柱子。後來錦州人便稱“孫大娘”為“石柱子”。義父死後,王深感藝海滄桑,世態炎涼,令人命運坎坷悲慘,便開始在唱中嘲諷時局,針砭政弊,因而惹怒官府。
乾隆初年,知府劉景蒼、金文淳,知縣高清彥等,還同情王倫生,為其寫文題詩。而後來的知府
阿敏、永敏、兆坊就開始侮辱、迫害他了。先不準在城裡唱,後不準在城外東關帝廟土台子唱,最後,竟派出打手常常攪場,並毆打王倫生。
王青年時瀟灑英俊,但40歲時,已蒼老如老太婆,知府阿敏就嘲戲倫生,給起號“老叉婆”。王當時只好滑稽地一笑,謝了知府大人的“賜號”之恩。
乾隆四十一年冬,王倫生貧病交加,飢憂並侵,終於死在他一生演出時間最多的東關老爺廟土台子上。是由同行及窮苦人眾集資成殮的。後來,這裡集資修建了“老爺廟戲樓”,傳言是為紀念王倫生而修的。
王倫生演藝的乾隆年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許多論者認定的二人轉成熟、普及的嘉慶年間(1796年),距今也已超過二百年。此間出現過多少藝人?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五十餘年,也許還能有個大概的統計,但之前的具體數字,則因二人轉藝術的民間性、藝人活動的零散性而無法統計。

其他記載

李微在《東北二人轉史》中寫道:“據《中國戲曲志@遼寧卷》編輯部1985年發掘的一份資料載:錦州在雍正年間(公元1723年至1735年),已有蹦蹦藝人,藝名‘孫大娘’。公元1735年,孫收落魄的少年王蹇為徒,教授竹板、花棍及蹦蹦唱詞。常在錦州西關老爺廟戲台、城內天后宮戲台、東關關帝廟土台子上演唱蹦蹦,二人扮成男女,被時人稱為‘雙玩藝’。此時孫大娘已是暮年,他年輕從藝,當在康末雍初(1723年)以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