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功

王修功,1930年出生於正寧縣山河鎮。曾求學肄業於國立杭州藝專。1949年為謀生計,輾轉到台灣。在台曾任廣告設計師、中學教師、藝專兼任講師等。從1957年起轉業從陶,曾任台灣“中國陶器公司”、“中華藝術陶瓷公司”設計、廠長。與藝專校友創辦“龍門陶藝公司”並任廠長。1971年與楚戈、張光賓等籌辦在台舉行的“第一屆當代名畫家陶瓷展”。1981年至1986年在台北“春之藝廊”,先後舉行“王修功陶瓷展”5次。1989年至1993年間,應台灣“大地藝術中心”、“國立歷史博物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等單位的邀請,舉行了第六、第七、第八次陶瓷個人展。1972年至1982年間,應邀參加中外陶藝聯展。陶作曾獲紐約聖若望大學藝術獎章及獎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修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正寧縣山河鎮
  • 職業:廣告設計師
  • 性別:男
人物事跡,作品榮譽,發表文章,作品特點,貢獻,人物精神,

人物事跡

台灣省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47號有一位從事陶瓷藝術的大家叫王修功。他的故鄉就是正寧縣,他不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陶藝大家,而且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仁人志士。1992年以來,曾兩度回國,在北京、西安、蘭州、敦煌等地觀光,飽覽了祖國的名山勝水、文物古蹟,回鄉看望了鄉親父老。王修功先生感念親人養育之恩,為獎掖家鄉子弟,助升大學深造,培養地方人才,仗義疏財,慷慨解囊,在慶陽地區設立“王修功懷恩獎學金”,每年出資11000元,作為當年獎學之用。他對家鄉建設事業、人民生活非常關心,撰寫了《返鄉歸來》一文,擇要刊於《甘肅日報》,對家鄉的經濟發展坦誠陳述了看法。又以《光輝的甘肅—中國古藝術的聖地》為題著文發表於台灣《藝術貴族》,全面介紹了甘肅的文物古蹟、藝術成就及其歷史意義。其事跡張炳玉等曾著文在報刊或書籍中作過介紹。
王修功

作品榮譽

1984年,參加台北市美術館舉辦的“現代陶藝推廣展”,獲特優獎。從1986年起,每檔以2至5件陶作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作經常性展出。1988年至今應聘擔任台北市美展、台北縣美展、史博館陶藝雙年展歷屆評審,台北縣第5屆美展籌備委員、台北市美館審議委員、台灣省美術館、高雄市美術館典藏委員。

發表文章

藝術評論文章先後發表於台灣《自由青年》、《中國男人》、《藝術家》、《雄獅美術》等刊物。陶瓷作品先後被台灣《時報周刊》、《藝壇》、《典藏》、《中國時報》、《中央日報》及大陸《甘肅日報》、《甘肅畫報》等報刊,以及台視、中視、華視等電視台,中廣等廣播電台及香港電視台、各大報或新聞或專題報導。1990年,他的陶瓷代表作匯集成書,由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印行,書名《王修功陶瓷集》。1992年,選為“中華民國陶藝協會”常務監事。辭條列入歷年《台灣美術年鑑》及《中華民國美術家名鑒》等。1997年,生平事跡錄入大型叢書《東方之子·人物誌書·第一卷》。

作品特點

王修功是台灣大有名氣的陶瓷藝術家。陶瓷在傳統觀念上屬於工藝的範疇,他卻提出了“陶瓷藝術”的理念,幾十年來,他經過試煉改造,結合繪畫藝術與陶瓷創作實踐,認為現代陶瓷藝術是以現代藝術理念與陶瓷科技相結合的新生代,猶如水墨畫之墨與宣紙,油畫之專用顏料、筆與畫布等。陶瓷的土與釉,再通過火,都是藉以表達陶瓷藝術的多媒體。王修功還認為,由於社會的變遷,陶藝在歐美早已脫離工藝使用層面,而邁向一種純藝術的里程,另一方面,它已成為藝術上一種特殊的表現媒體。雖然它們以傳統的套器出現,但多經過再改造,並著上了新裝,以另一種風貌展陳,而不是其他藝術的附庸,可與兄弟藝術分庭抗禮。王修功以此理念,在台灣原本是荒原的陶瓷“土地”上深耕,已是碩果纍纍,其突出表現是:用高溫釉下彩,豐富陶瓷的層面;改進唐宋之彩釉的吸水和易碎性,使之彩釉色有使用的效果。通過這些改良的辦法,把陶瓷從“工藝”的層面提升到“藝術”的層面,賦予中國陶瓷藝術新的生命。推動了傳統並展現了時代風貌,從傳統中創出了一條新路。由於他的頑強拼搏,在國際陶瓷藝術大展舞台上,台灣陶藝家占有了一席之地,漸受各國的注意與肯定。
王修功

貢獻

楚戈先生在《藝術陶瓷的拓荒者》一文中說:“王修功在台灣藝術陶瓷界啟蒙時代的貢獻,約有下列數點:(1)高溫釉下彩,開創了水墨效果的瓷畫裝飾,至今仍然是台灣藝術家最愛使用的一種技法。(2)高溫多彩釉的拓展,豐富了陶瓷的層面。(3)改進了唐宋三彩釉的吸水和易碎性,使三彩釉色有實用的可能。”台灣黃祖蔭先生評論說,縱覽王修功的陶瓷藝術作品,望之儼然,即之溫然。所謂儼然是作品的莊嚴性,它不是器用化的,它擁有它自身的獨立的藝術性格,超越了實用而邁向理想化的領域,誠為修功先生的“陶瓷藝術,就是陶瓷藝術”。所謂溫然,是作品的感性,它不是思考的,它帶給人們共有的美感,這美感除造型(雕刻、建築、繪畫、書法諸方面也特別注意)之外,它的釉彩具有人們所喜悅的特有的魅力,大家愛其晶瑩如玉。

人物精神

王修功集設計、研究、創作、生產、經銷於一體,40年來兢兢於火土生涯,素貧賤行乎貧賤,不忮不求,樂在其中,認為一個真誠的藝術從事者,若汲汲於名利的追逐,甚至一味營築權位的榮耀,小則誤人誤己,大則禍國殃民。他在《漫話藝術與權位》一文中寫道:“大凡一個在藝術上具有傑出創作才能的人,一旦位居權要,上至帝王卿相,次及有關藝術機構的主管,不是官場的得意,而影響及至摧折了他的創作靈性,就是執著於其藝術興趣的發揮,而怠忽了他所任職務的事功,即使其藝術創作於不輟,而所付出的代價,遠非其藝術的成就所能比抵。得失之間,魚與熊掌,很少能夠兼得。”他列舉了南唐李後主、宋徽宗趙佶、北宋人物畫大家李公麟、清代鄭板橋等人的事例以證實其觀點。王修功淡泊名利,正直做人,不善於推銷自己,而著力舉薦別人,使旁觀者都覺得遺憾,但他卻十分坦然。他說在多元社會的今天,除了升官發財外,人生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發展層面,藝術的天地,尤其廣闊。按說王修功先生的陶藝出名多年,該有不少心愛的作品留在身邊,但他卻從來沒有想要保留什麼,或捨不得什麼,他覺得一切都是隨緣而來,就讓它隨緣而去。這就是一個陶藝大家的最可貴最值得人們稱道的閃光的精神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