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7年(1948年)以後,王氏弟兄為了維護其家產和在廣南地區的權勢,糾集廣南四鄉八寨的地霸武裝3 000餘人,與中共領導的游擊隊為敵,幾經交鋒均遭失敗。民國38年(1949年) 3月,王佩倫又派心腹到廣西相邀匪首鐘日山帶八百餘匪徒竄入廣南,即被中共游擊部隊痛擊,死傷近半,王佩倫又撥給三百餘人,促其進占縣城。鐘竊據縣城後,燒殺搶擄,無惡不作。繼而王佩倫又率所屬各部武裝進入縣城。同年8月29日,鐘日山匪部分隊長何海平,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第4支隊第35團的教育策動下投誠,打開小南街城門迎接邊縱第35團人城,王佩倫、鐘日山仍負隅頑抗,邊在南街一帶縱火燒房,邊脅迫“老人會”老人要求第35團撤退,否則將大肆燒殺,第35團為顧及人民生命財產,部隊撤至八寶。王、鐘二人事後藉機大肆報復,槍殺了未及撤離的邊縱戰士和邊縱幹部家屬多人,並拆毀邊縱幹部家在縣城的房屋。10月,特務梁中介通過鐘日山牽線,率800餘人,帶著國民政府國防部及白崇禧的應變計畫自廣西竄入,意圖與王、鐘二人匯合,建立“東南亞卡瓦共和國”。梁部行至八寶,即被邊縱第35團狙擊,爾後逃至距廣南縣城40公里的罵然村又遭伏擊,除梁中介帶領30餘人逃脫外,全部被殲。王佩倫見勢不妙,自縣城撤回舊莫老巢,鐘日山、梁中介殘部亦向廣西逃竄。12月9日,雲南省主席盧漢宣布起義後,邊縱第35團曾信約王佩倫談判,王拒而不談,仍圖頑抗。直至1950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39師117團與邊縱第35團配合,將舊莫團團包圍時,王佩倫、王佩英始繳械投降,後送省城昆明學習,使其重新做人。
王氏弟兄在昆學習期間,暗中與潛伏在滇東南地區的國民黨特務頭子潘方俠掛上鉤外,並與舊莫老家溝通聯繫。當得知舊部儂天介等組織“抗糧軍”,在舊莫發起暴亂,攻打區、鄉人民政府時,認為時機已到,便伺機逃匿至開遠縣大莊。1950年7月,回到舊莫,打出“滇東南反共救國軍第2縱隊”的旗號,糾集起舊部及其他地區的反動武裝三千餘人,王佩倫自任縱隊司令,下分七個支隊,一個直屬總隊,王佩英任第一支隊司令。這個反革命縱隊的分布範圍上至開遠、硯山、文山,旁及丘北、麻栗坡、西疇,下達富寧,遠至滇桂交界處,並提出“破產保產,拚命保命”的口號。8月,王佩倫得悉解放軍某連護送一批幹部和物資到文山,便在白馬關、克林塘設伏,打死打傷解放軍29人。9月,王佩倫進占田蓬,欲入越南茶坪聯絡“苗王”王志誠,以茶坪為進退據點。王駐田蓬約一星期,邊派人向王志誠洽談,邊大肆搶劫物資,後因洽談不成,解放軍又跟蹤尾追,王被迫放棄田蓬,沿滇、桂中越邊境逃竄。行經廣西鎮邊縣(今那坡)那永村,與解放軍遭遇對抗一晝夜後,又急行百餘公里,妄圖再返舊莫老巢。此時,解放軍某團已駐守舊莫,王在前堵後追的情況下已無法立足,只得化整為零,分散潛伏,伺機而動。同年冬,王佩倫派親信前往廣西西林縣聯絡莫禮光共謀復辟活動,不成。次年春節復與自貴州潰敗至廣西西林縣的“滇桂黔邊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兼司令官余啟佑搭線,王佩倫當即按余的意圖帶領殘部二千餘人(包括開遠縣的張自全部、丘北縣的羅四部)與余匯合。這時,解放軍已自隆林、西林兩縣包抄過來,王、餘二匪見勢不妙,遂帶四千餘匪眾竄入廣南縣境,途經者兔,分兵數百,攻打區公所,不成,便連夜向舊莫方向逃竄。匪徒們在者兔逗留約三小時,除肆意敲詐農民外,臨走還屙屎撒尿在谷囤中。王、餘二部抵舊莫後,妄圖攻取廣南縣城,以便與廣西西林、隆林兩縣的楊登鵬等反動武裝遙相呼應。後因余啟佑心有餘悸,便自顧率部向田蓬、董乾逃竄。王佩倫孤掌難鳴,亦欲取道西疇轉至馬關邊界,逃往越南。當轉移至硯山六詔時,即被解放軍圍殲,王佩倫弟兄僥倖脫逃,帶著為數不多的亡命徒四處流竄,後於1951年10月,被解放軍擊斃於廣南境內的里孟大箐。其弟王佩英亦於1952年6月被圍殲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