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芳(海南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仲芳(1895—1932),原名王啟勛,字友卿,海南樂會縣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仲芳
  • 別名:友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海南樂會縣
  • 出生日期:1895年12月
  • 逝世日期:1932
  • 職業:中共幹部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
  • 信仰:馬列主義
  • 性別:女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 榮譽:革命烈士
生平,榮譽,

生平

王仲芳(1895——1932),原名王啟勛,字友卿,1895年12月出生於海南樂會縣(今瓊海市)第四區陽江鎮大良村的一個殷實農民家庭。父親王朝傑是前清例授守所千總,生母符氏。王仲芳是王家獨生子,5歲時被父母送進私塾就讀,1908秋考進樂會縣立第一高等國小。王仲芳求知慾強,常常手不釋卷,因而學業成績屢居前茅。1913年秋考進瓊崖中學,1917年秋畢業。同年由父母主持完婚,配妻吳氏。生育了兒子運籌、運策,女兒運蘭、運花。長男運籌在其教育和影響下,參加了工農紅軍,1931年在中路群甬戰鬥中犧牲。
1924年秋,應同鄉王文明之邀,王仲芳赴上海大學讀書。當時的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傳播馬列主義和培養革命青年的搖籃。他在這裡接受了馬列主義的教育,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而積極參加各種變革社會現實的活動,逐漸成長為一名信仰馬列主義的革命青年。
1925年春,輟學隨王文明到廣州投身革命運動。他個子高大,穿著整齊大方,蓄著八字須,頗具學者風度。國文功底很好,寫文章和說話條理清晰、語句流暢。到廣州後,王仲芳協助王文明負責宣傳出版工作、審校稿件、管理會務和活動經費等,由於工作表現出色,不久,經王文明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根據黨組織的指示和當時形勢的需要,同時還以個人名義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1926年春,王仲芳被派到廣東陽江縣(今陽江市)任國民黨黨部特派員,為陽江縣的工農運動和黨務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翌年春,奉命返瓊,被派到海口市郊農民運動辦事處工作。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22日,瓊崖國民黨反動派也開始逮捕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22日黃昏,王仲芳在辦事處接到王文源的通知後,與海口市郊農民運動辦事處主任馮繼周(即馮白駒)撤到市郊共產黨員譚永光家隱蔽。次日,與馮繼周打扮成掃墓的模樣轉移到瓊山縣(今海口市瓊山區)長泰村馮繼周家住下。爾後,他與王文明等人直奔樂會縣第四區。5月初,與樂會縣黨組織負責人王綽余、縣農訓所軍事主任陳永芹等人,組建了樂會縣農民武裝大隊,陳永芹任大隊長,開始了以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的鬥爭。他還從家中拿出一筆銀元和糧食,解決革命同志和武裝隊伍的暫時困難,保證了革命工作的順利進行。
6月瓊崖經濟籌備委員會成立,王仲芳任經濟籌備委員會負責人。同月,中共樂會縣委成立,他兼任中共樂四區委書記,帶領區委幹部、農民赤衛隊配合特委武裝小分隊,在全區範圍內開展打擊反動勢力、拔除民團據點、處決罪大惡極的反動分子的鬥爭,穩定了全區的革命局勢,在全區範圍內建立健全各種民眾組織和武裝隊伍,開展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1928年2月,王仲芳接任樂會縣委書記,帶領縣委領導成員深入各區、鄉發動和領導全縣性的農民武裝暴動,鬥爭地主豪紳,打擊反動勢力,開展土地革命。作為特委和縣委駐地的樂四區一個月內將全區12個鄉農會一律改為鄉蘇維埃政府,並制定了《土地問題的臨時辦法》和《分配土地的原則》等政策性檔案,全面分配了土地,有效地調動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樂四區開闢了瓊崖土地革命的先河,成為瓊崖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的旗幟,並把樂四區的土地革命經驗推廣到全縣各區、鄉。為了打破敵人對蘇區的經濟封鎖,滿足蘇區人民和革命隊伍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需要,王仲芳夜以繼日地帶領縣委、縣蘇政府的同志深入區、鄉宣傳革命形勢,發動民眾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軍事等各方面建設蘇區。縣、區、鄉三級蘇維埃政府都成立了經濟委員會,具體負責經濟工作。各鄉分配土地後,農民自動組織生產合作社和消費合作社,積極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樂四區蘇維埃政府為保證特委、紅軍總部和縣委、縣蘇政府等黨政軍機關人員的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創辦了縫衣局、印字局、軍械局;組織墾荒隊伍在新石區開墾200多畝荒地種植糧食、蔬菜,飼養禽畜;在赤赤鄉的玉石坡創辦了墟集和消費社,開設雜貨店、百貨店、飲食店、收購站;創辦了平民學校、醫院和劇場等文化、教育及衛生設施,有力地促進了蘇區經濟的繁榮發展,保障了供給。樂四區革命根據地成為瓊崖的中心革命根據地,被譽為“瓊崖的小莫斯科”。樂四區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發展,充分體現了王仲芳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所具有的知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1928年6月,瓊崖黨的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不久,廣東省委派黃學增來瓊改組特委。黃學增執行省委的“左”傾錯誤路線,片面強調黨員成分工農化和布爾什維克化,並據此對黨的各級領導成員進行全面調整。王仲芳被免去縣委書記職務,改任樂會縣蘇維埃政府委員,在縣蘇政府中具體負責經濟工作。8月,國民黨蔡廷鍇部隊進攻樂四蘇區,蘇區人民和紅軍奮起抗擊。由於敵強我弱,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鬥爭,還是未能打破敵人的“圍剿”,蘇區最終被敵人占領。瓊崖紅軍總部和瓊蘇政府機關被迫向定安縣母瑞山轉移,樂會縣委、縣蘇政府也向樂四區的中平仔山區轉移,就地潛伏,堅持鬥爭,王仲芳也隨隊伍在中平仔山區堅持鬥爭。
1929年夏,蔡廷鍇部陸續離瓊,瓊崖革命重新高漲,至1931年春,樂會縣各級黨組織、蘇維埃政權、民眾團體都已全面恢復並有了新的發展,全縣各蘇區又掀起了第二次土地革命高潮。3月,全瓊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樂萬縣邊境的加榮村召開,選舉產生第三屆瓊崖蘇維埃政府。瓊蘇政府決定在各級蘇維埃政府中建立健全經濟工作委員會,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王仲芳再次被調往瓊崖經濟委員會工作,並被派駐樂會地區協助縣蘇政府開展經濟工作。樂會地區經敵人“圍剿”後,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十室九空,經濟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為了打開經濟工作局面,他深人民眾進行調查研究,制訂各種經濟條例、稅收辦法,廣開財源,還親自回家動員家人變賣家產,支持革命。王仲芳毫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兢兢業業地為瓊崖和樂會蘇區的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32年夏,正當瓊崖革命出現新的高潮的時候,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又影響到瓊崖黨組織。中共瓊崖特委根據省委的指示,開展了“肅反”運動。王仲芳被視為混進黨內的異己分子遭到逮捕,在樂四區的紅色操場進行逼供審訊鬥爭。由於對黨和革命事業一片忠心,不願阿諛屈膝,因而觸怒了個別領導人,王仲芳當場被殺害,年僅37歲。第二天,妻子吳氏和長女王運蘭也受株連,被殺害。

榮譽

1951年王仲芳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