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繡,女,漢族,1942年5月生,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籍貫山東濰坊,中共黨員,新牡丹畫派創始人、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任洛陽美協主席、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
王繡,女,漢族,1942年5月生,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籍貫山東濰坊,中共黨員,新牡丹畫派創始人、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任洛陽美協主席、洛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
精微繡顧名思義是精緻微小的雙面刺繡,精微繡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卷幅微小,構思巧妙,銹技精湛。作品往往在很小的畫面中,精心構畫豐富多彩的文字和圖案,經由刺繡藝人用雙面繡技法精工繡制,無論細若蠅毫的文字,還是寸人豆馬,都...
《繡阿育王像贊》是唐代高適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繡阿育王像贊 阿育王繡像,竇氏女奉為亡妣太夫人蘇氏所建也。嗚呼!有以蓬首操行,柴立孝思,仰昊天之茫茫,對高堂而泣血。女之孝矣,將感於神明;婦之義矣,可施於王化。
漢代刺繡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繡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繡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繡法。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繡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
1915年,余德的繡品《孔雀牡丹會景》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獎,被行內譽為“繡花王”。1922年,余得的繡刮畫《瑞獅》在英國倫敦大橋開幕賽會上獲二等獎,著名藝人裴蔭、魯炎1923年在倫敦賽會上現場表演技藝,...
陳壽:“燕、繡、魯舍群盜,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則於彼為愈焉。”賈詡:“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
刺繡是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蠶,繅絲分不開,所以刺繡,又稱絲繡。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工藝也逐漸興起,據《...
她與李佩黻帶領的錫山繡工會成為錫繡的兩大流派。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李佩黻在華文川的支持下,在無錫創辦第一個民辦刺繡教育機構——錫山繡工傳習會,自任總教習(後改稱會長)。在華文川、王雲軒、陳舊村等書畫家的協助下,...
田安之子名田□(失名),因秦始皇滅齊(國),為避免殺戮,田□(失名)改名為王始。王始之子名王遂,為漢朝名士,新朝建立後,追謚為“濟南伯王”。王遂生一子,名王賀,王賀為漢武帝劉徹的繡衣御史,新朝建立後,追謚為“元城孺王”。...
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宋...
緙絲技法有多種,一般分為平緙、摜緙、勾緙、搭梭、結、短戧、包心戧、木梳戧、參和戧、鳳尾戧、子母經、透緙、三藍緙法、水墨緙法、三色金緙法、緙絲毛、緙繡混色法等。工藝流程其工藝完全用手通過緙絲機操作完成,具體包括:...
同時,在春日之際,管理草原,植樹栽花,育桑種麻,繁殖六畜,並向匈奴女子傳授挑花繡朵的技巧,講解紡紗織布的工藝。王昭君毫不保留地細心施教,在忙碌與誠懇之中,受到匈奴人民的愛戴!王昭君死後,葬於大黑河南岸,墓稱“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