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橋(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境內橋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玉龍橋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金子岩侗族苗族鄉金魚口村,在玉龍橋的橋樑頂樑上發現4幅繪有國民黨黨徽的抗日戰爭宣傳標語,引起重視。

玉龍橋這些標語全部用沾有墨汁的毛筆書寫,其標語口號為“抗戰必勝 建國必成”、“國家至上 民族至上”、“軍事第一 勝利第一”、“統一意志 集中力量”,每幅標語中間,都繪有青天白日的國民黨黨徽。同時還有一幅標語因為被用墨筆塗抹,已看不清字跡了。

據1994年版《會同縣誌》記載,會同縣金魚口玉龍橋橫跨緊鄰巫水河的一條小溪上,為半圓單拱木廊風雨橋,橋面為青石砌的單拱,上鋪青石岩板,橋廊共8間(原有10間,1987年修金魚口至茶溪店村公路時,被裁去兩間),懸山頂,橋最高處離水面約18米,橋廊長25米、寬3.5米、高4.5米,橋廊上覆小青瓦。橋廊中部另建閣樓,高6.5米,單檐,歇山頂,四角均雕刻一龍首翹角,閣樓蓋紅色琉璃瓦。橋廊兩邊設有固定坐板,供行人憩息。

此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曾1943年和1986年兩次維修。在交通不夠發達的年代,玉龍橋是會同經綏寧,進武岡的官道。1935年12月25日,賀龍率領紅二軍團長征從竹舟江(原屬會同縣轄,1952年8月劃歸綏寧縣轄)強渡巫水河進會同時,曾從玉龍橋經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龍橋
  • 所屬地區湖南省懷化市
背景介紹,

背景介紹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會同縣共有5668名適齡青年冒著敵人的炮火,前赴後繼參軍抗擊日寇。由於1946年前,會同、綏寧等地尚未通公路,這些抗日壯士,大多從金魚口玉龍橋經過,步行到綏寧團管區入營,再編入各部隊開赴抗日前線。抗戰八年會同縣有1789名熱血青年為國捐軀,而《會同縣誌》上有名有姓記載的抗日陣亡烈士僅有78人,尚有1711名會同縣籍無名抗日烈士長眠異鄉。
會同縣玉龍橋正樑上書寫的抗日標語有可能就是1943年維修時所寫。
據金子岩金魚口村66歲的原村支書王開生介紹,他家祖祖輩輩就住在玉龍橋頭,當年他家的房子是木房子。該橋是竹舟江(原屬會同縣轄,1952年8月劃歸綏寧縣轄) 出資興建。當年建橋時, 為主修,王開生的爺爺為副主修。1935年度12月25日,賀龍率領的紅二軍團長征過金魚口玉龍橋時,王開生的大奶奶黃氏曾留兩位掉隊的紅軍住了一宿,其中一位紅軍第二天離開時,還給了黃氏一點紅布作紀念,黃氏去世前還將紅布給王開生看過。
據當地一位八十餘名的王姓村民介紹,“文化大革命”期間,當地大隊幹部組織人員要求把玉龍橋上繪有國民黨黨徽的標語用毛筆蘸上墨汁塗抹掉。塗抹人昂頭塗抹了一幅標語後,感到很吃力。為了省事,他們偷偷地用黃泥巴摻水攪和成稀泥,將餘下的4幅標語覆蓋了起來。1986年對玉龍橋再次進行維修時,這些標語又得到了重現。
目前,因2011年修建巫水河綏寧縣河口水電站,原石拱橋已被淹入水下,在原址現架起了一座水泥拱橋。原會同縣玉龍橋的橋亭依原樣移到水泥拱橋之上,原石拱橋在水位下降後,還清晰可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