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耕葵粉蚧

玉米耕葵粉蚧

玉米耕葵粉蚧屬粉蚧科,主要危害小麥玉米等作物,分布在遼寧、河北、山東等省,是我國玉米上的新害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耕葵粉蚧
  • 外文名: Trionymus agrostis Wang et Zhang
  • :粉蚧科
  • : 昆蟲綱
  • : 同翅目
  • 主要危害作物: 玉米、小麥、高粱、穀子等作物
形態特徵,生物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3~4.2mm,寬1.4~2.1mm,扁平長橢圓形,兩側緣近於平行,紅褐色,全體覆白色蠟粉。眼橢圓形發達。觸角8節,末節長於其餘各節。喙短。足發達,具1個近圓形腹臍。肛環發達橢圓形,有肛環孔和6根肛環刺。臀瓣不明顯臀瓣刺發達。雄成蟲小,深黃褐色,3對單眼紫褐色。觸角10節。口器退化。胸足發達。3對足。前翅長0.83mm。卵長0.49mm,長橢圓形,初桔黃色,孵化前淺褐色。卵囊白色,棉絮狀。二齡若蟲體長0.89mm,寬0.53mm,體表現白蠟粉,觸角7節。雄蛹長1.15mm,長形略扁,黃褐色。觸角、足、翅芽明顯。繭長形,白色柔密,兩側近平行。
玉米耕葵粉蚧

生物特性

河北中部年生3代,以卵在卵囊中附在殘留在田間的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殘存的秸稈上越冬。越冬期6~7個月。每個卵囊中有100多粒卵,每年9~10月雌成蟲產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氣溫17℃左右開始孵化,孵化期半個多月,初孵若蟲先在卵囊內活動1~2天,以後向四周分散,尋找寄主後固定下來為害。1齡若蟲活潑,沒有分泌蠟粉,進入2齡後開始分泌蠟粉,在地下或進入植株下部的葉鞘中為害。雌若蟲共2齡,老熟後羽化為雌成蟲。雄若蟲4齡。一代雄蟲在6月上旬開始羽化。交尾後1~2天死亡。雌成蟲壽命20天左右,交尾後2~3天把卵產在玉米莖基部土中或葉鞘里,每雌產卵120~150粒,該蟲主要營孤雌生殖,但各代也有少量雄蟲。河北一代發生在4~6月中旬,以若蟲和雌成蟲為害小麥,6月上旬小麥收穫時羽化為成蟲,第二代發生在6月中~8月上旬,主要為害夏播玉米。6月中旬末,夏玉米出苗卵孵化為若蟲,然後爬到玉米上為害,第三代於8月上~9月中旬為害玉米或高粱。一代卵期約205天,一齡若蟲25天,二齡若蟲35天;二代卵期13天,一齡若蟲8~10天,二齡若蟲22~24天;三代卵期11天,一齡若蟲7~9天,二齡若蟲19~21天。雄蟲前蛹期約2天,蛹期6天。保定一帶雄蟲一代發生在5月下旬~6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8月上旬,三代8月下~9月中旬。該蟲在小麥、玉米二熟制地區得到積累,尤其當小麥收穫後,經過一個世代的增殖,種群數量迅速增加,第二代孵化時正值玉米2~3葉期,有利玉米耕葵粉蚧的增殖和為害。

防治方法

(1)玉米耕葵粉蚧主要為害禾本科植物,在此蟲發生重的地區不種玉米,改種豆類和棉花,進行合理輪作。(2)玉米、小麥收穫後翻耕滅茬,注意把根茬攜出田外集中燒毀。在玉米耕葵粉蚧嚴重地區不宜採用小麥一玉米二熟制栽培法。(3)及時中耕除草,尤其要注意清除禾本科雜草,可減少寄主,減少蟲源。(4)必要時在粉蚧孵化後及1齡若蟲期,及時澆灌50%甲胺磷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1000倍液,每667m2澆對好的藥液125L,效果優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