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眼斑病菌

危害玉米。早期葉片病斑透明,圓形至卵圓形,大小為l-4mm。有時多病斑匯合成帶狀或塊狀,嚴重時能引起較大面積的組織壞死。病斑水漬狀,中心奶油色至棕褐色,邊緣紫色或褐色,外面圍有一圈狹隘的黃色暈環。病斑形狀略似眼睛,因此叫做眼斑病。同樣的症狀發生在葉鞘和果穗的外層苞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玉米眼斑病菌
  • :真菌界
  • :Kabatiella屬
  • 分布區域:日本、紐西蘭、法國、德國
基本信息,分布地區,危害性狀,生物特性,傳染途徑,防疫方法,

基本信息

病蟲害名稱 玉米眼斑病菌
科學分類 真菌:Kabatiella屬
檢疫分類 外檢(進境三類)

分布地區

日本、紐西蘭、法國、德國、前南斯拉夫、前蘇聯、加拿大、美國、中國(吉林、雲南)

危害性狀

在將近成熟的植株上,病斑集中發生在上部葉片。 葉片外表症狀同Curvularia spp.(彎孢霉屬)如C.inaegualis, C.maculans,C.lunata等以及一些遺傳性、生理性造成的葉片症狀,需作顯微鏡檢驗或培養檢驗,才能得出正確判斷。

生物特性

無性世代Kabatiella zeae Narita&Y.Hiratsuka屬半知菌亞門,黑盤孢目,黑盤孢科,球梗孢屬。有性世代Aureobasidium zeae(Narita&Y.Hiratsuka) Dingley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短梗霉屬。 菌落絮狀革質,黃色或粉紅色,老化時呈深藍色。菌絲無色或淡色,薄壁,直徑2 - 5mm,七天后部分菌絲的細胞壁顏色深化,呈深橄欖色,菌落漸趨堅實,但是表層絮狀菌絲依然存在。分生孢子梗為棍棒狀,10- 15μm× 4- 6μm,常從寄主壞死部分的氣孔伸出。分生孢子彎形至鐮刀形,二端尖,無色,不分隔,18-33μm×3-4μm,平均27 μm×36μm。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頂端連續形成或在菌絲分隔附近長出,分生孢子能在分生孢子梗附近積聚成堆。

傳染途徑

玉米眼斑病通過氣傳和種傳進行傳播。病菌不僅附在種子外表,而且能深入到種子胚部。病菌在玉米、高粱葉片碎屑上越冬,因此,混雜在種子中的葉片碎屑也是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

防疫方法

1、加強檢疫:認真檢驗進口種苗和省、市之間調撥的種苗,防止本病從國外侵人和在國內擴散。 2、選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制,耕田時除去寄主碎屑,徹底銷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