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
一、選用良種。玉米選用株型緊湊、適宜密植和機械化收穫的高產品種,西南地區可選用仲玉3號、正紅6號、川單99等,黃淮海地區可選用農大372、豫單9953、紀元128、登海939等,西北地區可選用迪卡159、豐墾139等。大豆選用耐蔭抗倒、宜機收高產品種,西南地區可選用南豆25、貢秋豆5號、滇豆7號等,黃淮海地區可選用齊黃34、石豆936、石豆885、鄭豆0689等,西北地區可選用中黃30等。
二、擴間增光。實行2行玉米帶與3—4行大豆帶複合種植。西南和西北地區,玉米頻寬≤40厘米;相鄰玉米帶間距1.8米,種3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60厘米。黃淮海地區,玉米頻寬≤40厘米;相鄰玉米帶間距2.2—2.3米,種4行大豆,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帶與大豆帶間距65—70厘米。
三、縮株保密。根據土壤肥力適當縮小玉米、大豆株距,達到淨作的種植密度,一塊地當成兩塊地種植。西南地區玉米株距13—14厘米,播種密度450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4000株/畝以上(按90%計);大豆株距10厘米,播種密度910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7800株/畝(按85%計)。黃淮海地區玉米株距11厘米,播種密度460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4000株/畝(按90%計);大豆株距10厘米,播種密度1020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8700株/畝(按85%計)。西北地區玉米、大豆單粒穴播或雙粒穴播,玉米株距12或24厘米,播種密度505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4500株/畝(按90%計);大豆株距8或16厘米,密度11300粒/畝,有效株數力爭達到8500株/畝(按75%計)。
四、機播勻苗。西南地區可選用2BYFSF—2(3)型玉米—大豆帶狀套作施肥播種機,黃淮海地區可選用2BYFSF—6型或2BMFJ—PBJZ6型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實施播種施肥,確保苗齊苗勻;西北地區需要覆膜播種時可選擇2BYFSF—5型鴨嘴式玉米—大豆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或選用2行鴨嘴式玉米播種機和3行鴨嘴式大豆播種機一前一後組合播種。播前嚴格按照株行距調試播種檔位與施肥量(根據當地肥料含氮量折算來調整施肥器刻度),對機手作業進行培訓,確保株距和行距達到技術要求。
五、適期播種。播種前如果土壤含水量低於60%,則需要進行灌溉,有條件的地方可採用浸灌、澆灌等方式造墒播種,也可播後噴灌。西南地區先播玉米,播種時間為3月下旬—4月上旬;後播大豆,播種時間為6月上中旬。黃淮海地區玉米大豆可同時播種,播種時間為6月15—25日;播種時注意小麥收穫後的水分管理,墒情較好地塊(土壤含水量60%—65%)可搶墒播種;土壤較乾旱或較濕潤時,根據天氣預報等墒播種(不超過6月25日)或結合滴灌裝置實施播種;土壤極度乾旱時,需造墒播種,先漫灌表層土壤,再晾曬至適宜墒情(以3—5天為宜)後播種。西北地區玉米大豆可於5月上旬及時播種;有滴灌條件的地塊,播種時淺埋滴灌裝置;水源不便地塊,播種前(4月中旬)引用黃河水澆灌好,待墒情適宜時(土壤含水量60%—65%)播種。
六、調肥控旺。按當地淨作玉米施肥標準施肥,或施用等氮量的玉米專用複合肥或控釋肥(折合純氮 14—18公斤/畝),黃淮海與西北地區在播種時全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對長勢較弱的玉米利用簡易式追肥器在玉米兩側(15—20cm)追施尿素15—20公斤/畝;西南地區播種時每畝施40公斤玉米專用複合肥(15—15—15),大喇叭口期畝追施尿素20—25公斤。大豆不施氮肥或施低氮量大豆專用複合肥(如13—20—7),折合純氮2—2.5公斤/畝;播種前利用大豆種衣劑進行包衣;並根據長勢在分枝期(苗期較旺或預測後期雨水較多時)與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5—50 克/畝,對水40—50 公斤噴施莖葉實施控旺。
七、防病控蟲。採取理化誘抗與化學防治技術相結合,示範基地安裝智慧型
LED集成波段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誘芯裝置誘殺斜紋夜蛾、桃柱螟、金龜科害蟲等。玉米大喇叭口期或大豆花莢期病蟲害發生較集中時,利用高效低毒農藥與增效劑,採用植保無人機統一飛防一次,兼顧防治玉米穗腐病和草地貪夜蛾。視病蟲發生情況和防治效果決定是否防治第二次。播後芽前進行雜草防除,如闊葉草較多可選用適當藥劑進行封閉除草;苗後用玉米、大豆專用除草劑實施莖葉定向除草(帶狀間作套用物理隔簾將玉米大豆隔開施藥,或採用GY3WP—600分帶高架噴桿噴霧機實施莖葉定向除草)。
八、機收提效。根據玉米大豆成熟順序和收割機械選擇收穫模式。先收玉米後收大豆。玉米可用4YZ—2A型自走式聯合收穫機,收穫果穗,也可選擇當地整機寬度在1.6—1.8米以內的玉米聯合收割機收穫果穗或籽粒。先收大豆後收玉米。大豆可用GY4D—2型聯合收穫機收穫脫粒、秸稈還田,也可選擇當地整機寬度1.8—2.2米以內的大豆聯合收割機實施收穫。玉米大豆混合青貯。在大豆鼓粒末期、玉米乳熟末至蠟熟初,可用4QZ—280自走式青貯飼料收穫機同時收穫玉米與大豆,然後用YK5552青貯打捆包膜一體機完成打捆包膜作業並堆放青貯,或直接壓實、密閉貯藏於青貯窖中。
除草劑使用
一、防控策略
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雜草防除堅持綜合防治原則,充分發揮翻耕旋耕除草、地膜覆蓋除草等農業、物理措施的作用,降低田間雜草發生基數,減輕化學除草壓力。使用除草劑堅持“播後苗前土壤封閉處理為主、苗後莖葉噴施處理為輔”的施用策略,根據不同區域特點、不同種植模式,既要考慮當茬大豆、玉米生長安全,又要考慮下茬作物和來年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輪作倒茬安全,科學合理選用除草劑品種和施用方式。
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據播種時期、種植模式、雜草種類等制定雜草防治技術方案,因地制宜科學選用適宜的除草劑品種和使用劑量,開展分類精準指導。
治早治小。應優先選用播後苗前土壤封閉處理除草方式,減輕苗後除草壓力。苗後除草重點抓住出苗期和幼苗期,此時雜草與作物開始競爭,也是雜草最敏感脆弱的階段,除草效果好。
安全高效。雜草防控使用的除草劑品種要確保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友好,確保本茬大豆、玉米及周邊作物的生長安全,同時對下茬作物不會造成影響。
二、技術措施
(一)大豆玉米帶狀套作
主要在西南地區,降雨充沛,雜草種類多,防除難度大。玉米先於大豆播種,除草劑使用應封殺兼顧。玉米播後苗前選用精異丙甲草胺(或乙草胺)+噻吩磺隆等藥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如果玉米播前田間已經有雜草的可用草銨膦噴霧;土壤封閉效果不理想需莖葉噴霧處理的,可在玉米苗後3—5葉期選用煙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或二氯吡啶酸、滅草松)定向(玉米種植區域)莖葉噴霧。
大豆播種前3天,根據草相選用草銨膦、精喹禾靈、滅草松等在田間空行進行定向噴霧,播後苗前選用精異丙甲草胺(或乙草胺)+噻吩磺隆等藥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土壤封閉效果不理想需莖葉噴霧處理的,在大豆3—4片三出複葉期選用精喹禾靈(或高效氟吡甲禾靈、精吡氟禾草靈、烯草酮)+乙羧氟草醚(或滅草松)定向(大豆種植區域)莖葉噴霧。
(二)大豆玉米帶狀間作
主要在西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和西北地區。大豆玉米同期播種,除草劑使用以播後苗前封閉處理為主。選用精異丙甲草胺(或異丙甲草胺、乙草胺)+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等藥劑進行土壤封閉。
土壤封閉效果不理想需莖葉噴霧處理的,可在玉米苗後3—5葉期,大豆2—3片三出複葉期,雜草2—5葉期,根據當地草情,選擇玉米、大豆專用除草劑實施莖葉定向除草(要採用物理隔簾將玉米大豆隔開施藥)。後期對於難防雜草可人工拔除。
黃淮海地區:麥收後田間雜草較多,在玉米和大豆播種前,先用草銨膦進行噴霧處理,滅殺已經出苗的雜草。在玉米和大豆播種後立即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土壤封閉施藥後,可結合噴灌、降雨或灌溉等措施,將小麥秸稈上沾附的藥劑淋溶到土壤表面,提高封閉效果。
西北地區:推廣採用黑色地膜覆膜除草技術,降低田間雜草發生基數。在沒有覆膜的田塊,播後苗前進行土壤封閉處理。
內蒙古:採用全膜覆蓋或半膜覆蓋控制部分雜草。在沒有覆膜的田塊,播後苗前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結合苗後玉米、大豆專用除草劑定向噴霧。
三、注意事項
(一)優先選用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滅草松、精異丙甲草胺、異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靈等7種同時登記在玉米和大豆上的除草劑。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以下時,選擇除草劑登記劑量低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時,選擇除草劑登記劑量高量。噴施除草劑時,應保證噴灑均勻,乾旱時土壤處理每畝用水量在40升以上。
(二)在選擇莖葉處理除草劑時,要注意選用對臨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劑品種。精喹禾靈、高效氟吡甲禾靈、精吡氟禾草靈和烯草酮等藥劑飄移易導致玉米藥害;氯氟吡氧乙酸和二氯吡啶酸等藥劑飄移易導致大豆藥害,莠去津、煙嘧磺隆易導致大豆、小麥、油菜殘留藥害,氟磺胺草醚對下茬玉米不安全。
(三)如果發生除草劑藥害,可在作物葉面及時噴施吲哚丁酸、蕓薹素內酯、赤霉酸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害。同時,應加強水肥管理,促根壯苗,增強抗逆性,促進作物快速恢復生長。
(四)使用噴桿噴霧機定向噴霧時,應加裝保護罩,防止除草劑飄移到臨近作物,同時應注意除草劑不徑流到臨近其他作物。噴霧器械使用前應徹底清洗,以防殘存藥劑導致作物藥害。
(五)噴灑除草劑時,要注意風力、風向及晴雨等天氣變化。選擇晴天無風且最低氣溫不低於4℃時用藥,噴藥時間選擇上午10點前和下午4點後最佳,夏季高溫季節中午不能噴藥。陰雨天、大風天禁止用藥,以防藥效降低及霧滴飄移產生藥害。
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防治思路
以大豆、玉米複合種植模式為主線,以間(套)作期兩種作物主要病蟲害協調防控為重點,綜合套用農業防治、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防控措施,實施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治,切實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二、防治重點
(一)西南間(套)作種植模式區
大豆:炭疽病、根腐病、病毒病、鏽病,斜紋夜蛾、蚜蟲、豆稈黑潛蠅、豆莢螟、地下害蟲、高隆象等;玉米:紋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草地貪夜蛾、玉米螟、二代和三代粘蟲、地下害蟲等。
(二)西北間作模式區
大豆:病毒病、根腐病,蚜蟲、大豆食心蟲、豆莢螟、地下害蟲等;玉米:大斑病、莖腐病、灰斑病,粘蟲(二代、三代)、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紅蜘蛛、地下害蟲等。
(三)黃淮間作模式區
大豆:根腐病、擬莖點種腐病、霜霉病,點蜂緣蝽、蚜蟲、煙粉虱、斜紋夜蛾、豆稈黑潛蠅、大豆食心蟲、豆莢螟、地下害蟲等;玉米:南方鏽病、莖腐病、穗腐病、褐斑病、彎孢菌葉斑病、小斑病、粗縮病,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粘蟲(二代、三代)、桃蛀螟、玉米蚜蟲、二點委夜蛾、薊馬等。
三、全程綜合防控技術
加強調查監測,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做到早發現、早防治。在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採用植保無人機、高桿噴霧機等噴施高效低風險農藥,提高防控效果,控制病蟲發生為害。
(一)播種期
在確定適應的複合種植模式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當地的耐密、耐陰抗病蟲品種,合理密植,做好種子處理,預防病蟲為害。種子處理以防治大豆根腐病、擬莖點種腐病、玉米莖腐病、絲黑穗等土傳種傳病害和地下害蟲、草地貪夜蛾、蚜蟲等苗期害蟲為主,選擇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雙、噻蟲嗪·噻呋醯胺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不同區域應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選擇相應的藥劑進行種子處理,必要時可對玉米、大豆包衣種子進行二次拌種,以彌補原種子處理配方的不足。
(二)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
重點防治玉米螟、桃蛀螟、蚜蟲、煙粉虱、紅蜘蛛、葉斑病、大豆鏽病、豆稈黑潛蠅、斜紋夜蛾、蝸牛等。一是採取理化誘控措施,在玉米螟、桃蛀螟、斜紋夜蛾等成蟲發生期使用殺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害蟲;二是針對棉鈴蟲、斜紋夜蛾、金龜子(蠐螬成蟲)等害蟲,自田間出現開始,採用生物防治措施,優先選用蘇雲金桿菌、球孢白僵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等生物製劑進行噴施防治;三是在田間棉鈴蟲、斜紋夜蛾、桃蛀螟、蚜蟲、紅蜘蛛等害蟲發生密度較大時,於幼蟲發生初期,選用四氯蟲醯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茚蟲威等殺蟲劑噴霧防治,根據玉米、大豆葉斑類病害、鏽病等病害發生情況,選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殺菌劑噴霧防治。
(三)開花—成熟期
此期是大豆保莢、玉米保穗的關鍵時期。在前期防控的基礎上,根據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鏽病、褐斑病、鑽蛀性害蟲,大豆鏽病、葉斑病、豆莢螟、大豆食心蟲、點蜂緣蝽、斜紋夜蛾等發生情況,針對性選用枯草芽孢桿菌、井岡黴素A、苯醚甲環唑、丙環·嘧菌酯等殺菌劑和氯蟲苯甲醯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蟲嗪成分的殺蟲劑噴施,兼治玉米、大豆病蟲害。根據玉米生長後期植株高大的情況,宜利用高桿噴霧機或植保無人機進行防治。
注意事項:採用無人機施藥時要注意添加增效劑、沉降劑,保證每畝1.5—2升的藥液量。特別是防治害蟲時,要抓住低齡幼蟲防控最佳時期,以保苗、保芯、保產為目標開展統防統治。收穫後及時進行秸稈粉碎或者打包處理,以減少田間病殘體和蟲源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