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笥山賦

玉笥山賦

玉笥山歌》在描寫玉笥山時,從峽江縣玉笥山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開始,既爾描寫玉笥山的景物風貌,在歷史人物形象神化模擬中,給人展示的是一種仙幻奇絕的景觀感受。

基本介紹

辭賦簡介,作者簡介,背景資料,賦文展示,賦文注釋,

辭賦簡介

★玉笥山賦是明代文人金幼孜創作的一篇辭賦作品,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歌頌江西峽江玉笥山的辭賦作品。《玉笥山賦》全文長達2450字,氣勢磅礴,將玉笥山的自然風貌描寫得淋漓盡致。通過神仙幻景的傳說折射出玉笥山的鐘靈毓秀,展示出人文與歷史景觀。文中說道:“至若黃道雨晴,瑤階塵軟,翠蕤下元武之旌,復鑰起寥陽之殿,羽衣翻仙子之霓裳,雉尾擁宮人之彩扇。”看罷,仿佛仙子臨山,祥雲繚繞,恍若登臨上境之感。
★當代辭賦家山東臨清金學孟曾遊覽峽江玉笥山,其後創作一篇《玉笥山記》。其文開頭寫道,布衣公云:“此謂玉笥山者,非屈子祠之所在,乃江西之群玉山焉。”開篇即指出峽江玉笥山非屈子祠所在的汨羅玉笥山。其對“石、泉、洞、物”分別進行描寫論述,也是了解峽江玉笥山的重要文獻。與玉笥山文化相關的還有:東方瘋婆創作的《峽江賦》、下府岸人創作的《玉笥山行記》。從唐至今,對峽江玉笥山的詩詞歌賦燦若星海。
★對當代峽江玉笥山進行較為詳盡的介紹是《江西峽江玉笥山探幽》,作者當代辭賦家明石秋色。這篇文章以辭賦遊記體的形式對玉笥山的地理特徵、氣候特徵作了詳盡的解說。其賦曰:“是日,艷陽初升,大道向西,峽江之新縣城,披金流彩,縣府大樓,穎都賓館。人造瀑布,氣勢壯觀。遍植佳木,鳥語花香。和諧流暢,一派繁華。車行十里,山門高聳。大字鎦金,玉笥名山。山道盤旋,放眼皆蔥。仰觀山勢,巍峨入雲霄。左勢,漢帝金井。右勢,雲騰飆馭祠。比鄰,先覺樓,百花橋。”

作者簡介

★金幼孜,(1367-1431)名善,以字行,號退庵,今江西省峽江縣羅田鎮徘山村人(明朝屬新淦縣人)。明建文二年(1400)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永樂元年(1403)任翰林檢討。幼孜講授《春秋》而進呈《春秋安旨》三卷。八年.韃靼本雅失叛明.隨成祖歷次北征,幼孜扈從,命其記錄所過山川、風土人情。幼孜才思敏捷往往據鞍立就。軍至臚胸河(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克魯倫河)大獲全勝,本雅失七騎西遁。幼孜奉旨寫平胡詔,代擬敕諭數道。十二年.與胡廣、楊榮等編纂《五經四書性理大全》,升翰林學士。十八年晉文淵閣學士。曾兩次扈從明成祖北征瓦剌,著有《北征詩》、《北征錄》。修撰永樂、洪熙兩朝實錄,任總裁官。諡號文靖,有《文靖公全集》傳世。辭賦代表作有《玉笥山賦》。

背景資料

★在江西中部峽江有座玉笥山(相傳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南巡時,路過此山,天降玉笥.遂稱玉笥山。玉笥山方圓40平方公里,峰巒連綿不絕,自北向南有覆箱、太白、元陽、送仙等32峰,皆如削玉染黛、凌雲摩霄。漫山古木森幽,重重掩映,四季如春.清泉長流。山腳有紫霄、仙人、溫澗、泰、鶴、龜等6石,或鐘靈毓秀,或突兀奇峭,或虎踞龍蟠,形態各異呈奇獻巧,有“神柱支天”、“虹橋飛架”、“鶴舞迎客”、“壽龜伏地”、“駱駝向月”等景點。六石間矩不足200米,屬石灰溶岩地形。元代大詩人揭傒斯在《承天宮記》中稱:“天下稱名山者有三,曰匡廬、曰閤皂、曰玉笥,而玉笥尤為夭下絕境”。玉笥山自秦代以來,歷為方士、道士修真煉丹之所.成為江西道教名山。
★另一座玉笥山坐落在汨羅市西北4公里的汨羅江北岸。相傳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當年流放於沅、湘時曾居於此山,故山中的名勝古蹟,大多與屈原有關。玉笥山的主要名勝古蹟有屈子祠和“玉笥八景”。屈子祠又稱屈原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祠堂,現存的屈子祠為清乾隆年間所建。屈子祠占地1354平方米,建築為磚木結構,內有樹齡300年以上的金桂。在過道的牆壁上,鑲嵌著許多石碑,鐫刻著後人憑弔屈原的詩文詞賦。屈原像位於後殿,神采感人。玉笥八景是騷台、濯纓橋、獨醒亭、桃花洞、壽星台、望爺墩、繡花墩、剪刀池。前5景與屈原有關,後3景與屈原的女兒有關。

賦文展示

◎玉笥山賦 作者:金幼孜
★鰲宮散兮彩雲,鯨海飛兮黃塵;銅山渺兮寂寞,玉峰美兮嶙峋。占西江之上郡,表南紀之孤青;攬神秀於磅礴,通靈仙於杳冥。割晨昏而軼雲雨,薄光景而生風霆。登之者,若廣寒八萬戶之玉宇;望之者,恍巫山十二峰之翠屏。余嘗攀蘿絕澗,系馬西風,斷蒼崖之秋骨,舒一笑於奇逢;攀危巢於棲鶻,附垂翅於冥鴻,發孤嘯於崖端,振萬籟於笙鏞。但靚夫華蓋倚天,芙蓉削玉,清霜利鍔,劍插秋寒。初月修眉,黛橫空緣,其瑰偉萬狀而東連者,非臨川諸山列於前者乎。重灘來遠、千里如瀉,煙消兩峽、隱若垂虹,雪立風濤、疾如走馬。行祠候龍女之暮歸,別路泣驪駒之晚駕,其蜿蜒百折而南委者,非章貢之經流繞其下者乎。西連石霜百丈之奇,北挹閣皂寶金之秀、或寬而陂陀,或卑而培(土婁),莫不瞻仰其先後。羅列乎左右,則諸山聳處之尊,真足以配南山不崩之壽也。方將臨飛梁、凌絕頂,窮元微、入溟滓;抽石室之藏書,校黃庭之內景。
★俄遇鴻蒙先生、虛無誕叟,身佩蒼精,手捫落斗,或處靜而寄嘿,或談空而說有。相與吐羅宿之奇胸,騁懸河之辯口。候紫氣於青牛,嘆浮雲於蒼狗。誕叟起揖先生曰:“子亦通元者也,獨不聞清江玉笥之山乎?夫洞之天者三十有六,而法樂固為第一;地之福者七十有二,而郁木固為無匹。蓋大作而地藏,宜鬼沒而神出。今子以憑虛弔古之才,拔俗出塵之質,不游於元都千樹之時,而訪於昆明劫滅之日,何其異哉!仆固鄙人,請告山川風物之美,宮室羽儀之麗,悉耳目之所及,庶兒發吾子之蒙,而祛吾子之蔽也。”
★“在昔此山,卓卓太古,究其根盤,罔知幾許。賜以太白雲合之名,雜以群玉秦望之所。崯岑(山弗)郁,嶺嶸險阻;嵸(上山+下左糹+下右總)(山集)岌,(山含)岈峋嶁。蟠者如龍,踞者如虎;方者如屏,圓者如箸;斷者如帛,續者如組;高者如立,下者如俯;呀者如吞,突者如吐;平者如削,起者如舞;向者如斗,回者如顧。千奇萬狀,不可遽數。其上則小山叢桂、漆圓大椿、松檜栝桕、椅桐栗榛。大余連抱,深踞重坤;夸條蟠麗,布葉鋪芬;昂霄聳壑,霧合雲吞。白日而蛟(蟲乙)動,微風而笙歌繁,禽則出穴雛鵷、銜書神雀、黃鵠白鷳、金雞雲鶴、旋日駕鵝。或翔而集,或俯而啄,是皆逾岷越障,離瀛度弱,不遠伊邇,於焉茲托。其下則玉芝葳蕤、瑤草綠縟、葭若麝香、荃蘭甘菊、芎藭鶴化、金鈴罌粟。抗紫莖、揚清馥耀群芳、駭眾目、披幽崖、施中谷。煜煜猗猗青青鬱郁。獸則馴虎飛猱、麝香麂鹿。或獻果而攀蘿或賣杏而收谷;或食乎野萍,或眠乎石竹。余則五色之毛、千里之足,茂先所不能知,《爾雅》所不及錄。莫不肥大蕃息,絡繹馳逐,以寢以訛,不瘰不疾。水則三溪八池,七潭六源,丹砂之井,玉醴之泉,服之可以永壽,飲之可以成仙,潏潏滈滈、澄澄涓涓,光極曉鏡,聲彈夜弦,練橫瓴瀉,支分蔓延,決而為雨,積而為淵。溉田百頃,衣食之源。然後觸穹石、赴奔川,東匯彭蠡、同歸海門。其中則蛟龍黽貝、(魚匽)鯉鱅鰱,比目之鮚、縮頸之鯿、沙蛤海蚌、明珠出焉。亦有群飛屬玉、並浴文鴛、雙鳧乘雁、鳴翠舞鵾、蒼鱗秀羽、舉一漏千,莫不集於淺瀨,浮於清漣,唼嚼乎菰蒲菁藻,棲息乎菱芡藕蓮。建宮室則度其隰原,拔斯柞棫,爰命工垂乃程匠石。巧者獻能,勇者效力;千夫雲從,萬斧雷擊。鑿石而龍門空,斬木而虎穴赤。發嶺表之瑰材,集江南之佳值,倏鬼設而神運,不一𨊸而山積。於是寶圖呈於坤靈,玉梁降乎天寵,仿配極之元都,列飛霞之畫棟,翬翼宇而欲翔,螭負楹而不動。華榱引明月於璇題,梲藻綴浮雲於朱拱。露闕角之蒼龍,啄檐牙之丹鳳。表以承天大秀之崇,侈以天德乘光之竦。參錯乎,萬象之鱗次,仿佛乎,九重之星拱。觀其重觀疊樓,左坪右墄,飛甍驚海色之搖紅、鉛砌琅玕之連白。窗綺疏而結錢,帶金釭而銜壁。聚天上星辰,隔人間之風日,周河漢之昭回,順陰陽之闔辟,宜上帝之高居,近天顏之咫尺。至若黃道雨晴,瑤階塵軟,翠蕤下元武之旌,復鑰起寥陽之殿,羽衣翻仙子之霓裳,雉尾擁宮人之彩扇。孤耀鶴於金莖,鳴八鸞於翠輦,魚龍舞九春天於鈞天,鵷鷺肅群真於旒冕。濟濟乎山澤之癯,昂昂乎圭璋之彥。降笙鶴於緱山,耒舄鳧於葉縣。無非講道德於元文,咒長生之秘典。元霜杵月,臼帶香殘,丹氣成虹,爐存火煉。進麟脯之新奇,集龍根之宛轉。冰桃斗瓜棗之筵,銀瓮賜葡萄之燕。又何必慕弱水之二神,此塵世之所常羨也。鐘其精英,發為人傑,其方平重厚,故為人也。沉毅而富才,峭直孤高,故為人也。磊落而多節,遠如九仙(目華)爾之名,近則八祖森乎其列,故孔梅沈謝之群流,歷秦漢唐宋而烜赫。訪遺蹟則魏氏之瑤台,何君之石竅,台聳東華赤谷之奇,谷隱彤霞丹陽之奧。箱峰蔓草之似袍,墨沼寒藤之學草。劉通慕仙錄於徒聞,夏禹惜神樏之未造涪,翁吟於仿佛,叔夜敢侔於醉倒。逮及累朝,舉由其道,銀鉤賜金榜之鏤題,寶錄降御爐之恩詔。信為古之名山,非遁世延年者莫能到也。
★言未卒,先生乃欣然而笑曰:“子誠知管晏之齊人,識昭宣之秦客,但夸夫山川之為美,而不知河山之帶礪也。靚宮室之為盛,而不知兩都之舊制也;羨木石鳥獸之為群,而不知斯人之為貴也;慕辟穀延年之可尚,而不知所惡有甚於死者。夫達人之大觀,曾何以足芥蒂,雖殺身以成仁,真不忘而日在。且夫天人物我,本同橐龠,聚則成形,散歸寥廓,高為星辰,低為河嶽。故箕尾墜而傳說亡,尼山禱而聖人作,二伯生而崧岳降其神靈,三蘇出而眉山為之蕭索。相業應乎,旁求王跡寓於筆削,為藩翰於西周,著文章於東洛,是皆保海內之安危,兼天下之憂樂,豈效乎沒世無聞,但忘情乎丘壑。且子不聞蓬萊方壺,遠則遠矣,而樓船之藥未返,滈池之壁已遺莖台井幹。高則高矣,而茂林之石馬無聲,柏梁金人有淚,是二君者今安在哉。今欲與子窺九嶷,登太行、上會稽、探禹穴、沂崑崙、觀澥渤。追太史之奇蹤,續前人之遺烈,挽壯士之天河,洗中原之戰血,然後對禮樂于丹墀,進輿圖於天闕。則下視下笥之山者,何足比於一發也哉。”誕叟聞斯言也,狼狽鼠拱,莫知所措。
★夕陽兮在山,碧雲兮欲暮,余乃拾銅雀於殘煙,分玉蟾於墜露,倚柱樹之秋香,遂登高而作賦。

賦文注釋

1、鶻(hú):隼科鳥類的舊稱。
2、鏞(yōng):古樂器鐘的一種。
3、靚(jìng):願意為妝飾,此處作動詞見。
4、章貢:指章江和貢江,兩江在贛州市八鏡台下匯合後稱贛江。
5、閣皂:在樟樹市東,為道教名山,道書上記第三十三福地。
6、陂陀(pōtuó):不平坦。
7、培(土婁):小土丘。
8、溟滓:自然之氣混混茫茫的樣子。
9、黃庭:道教經名。全稱《太上黃庭內景經》,以七言歌訣講述道家養生修煉的道理。
10、鴻蒙先生、虛無誕叟:作者虛構的人物。
11、嘿:同默。
12、子亦通元者:意為您也是通曉道學的人。
13、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中以玉笥山為第十七大秀法樂洞天,第七郁木福地。
14、仆固鄙人:均為自謙詞。
15、庶幾:連詞,表示在上述情況下才能避免或實現某種後果或願望。
16、遽(jù):急、驟然。
17、駕鶴:野鵝的一種。
18、瀛、弱:東海和弱水,《古小說鉤沉》輯《雲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崑崙之弱水焉,鴻毛不能起也”。此處泛指大海與河流。
19、葳蕤(wēi ruí):枝葉茂盛。
20、葭:初生的蘆葦。
21、芎(xiōng)藭(qióng):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可入藥,主產四川,也叫川芎。
22、煜煜猗猗:光鮮的樣子。
23、猱:猿類,善攀援。
24、茂先:有才德的人。
25、《爾雅》: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
26、潏潏(yù)滈滈:水流涌動的樣子。
27、練橫瓴瀉:水流自上而下傾瀉。
28、彭蠡(lǐ):即鄱陽湖。
29、唼(shà):魚類、水鳥吃東西的聲音。
30、隰(xí):低濕的地方。
31、柞zuò:櫟的通稱;棫: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
32、爰:於是。
33、翬huī翼:傳弦建築中的飛檐,全句形容宮宇的壯觀。
34、螭:傳說中沒有角的龍,古建築中多用其作裝飾;楹:廳堂前部的柱子。
35、榱cuī:安在樑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條,即椽子、椽皮。
36、梲:樑上的短木;拱:弓形的木條與方形木條鬥合用,稱斗拱,我國傳統建築中一種支承的構件。
37、竦sǒng:肅敬。
38、甍méng:屋脊。
39、琅玕gān:象珠子的美石。
40、金釭(gāng):古代宮室壁上環形裝飾物。
41、閣辟:閉合、開啟。
42、黃道:指好日子、好天氣。
43、鑰:原指鑰匙,此處為打開的意思。
44、旒冕(liú miǎn):帝王戴的前後有玉串的帽子。
45、癯(qú):原意為瘦,此處是清秀的意思。
46、圭璋之彥:長條形和頂端作斜銳角形的玉器,古代貴族用於祭祀的禮器;彥,對俊秀人物的美稱。古人謄玉有君子之德。
47、降笙鶴於緱(gōu)山:傳說王子喬與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至時,果乘鶴駐山頭,可見而不可及,七日乃去。緱山,即緱氏山,在河南偃師東西。
48、耒舄鳧於葉縣:傳說東漢葉縣縣令王喬將兩隻舄(鞋)化為兩鳧(野鴨)乘之京師。葉縣在河南省。
49、麟脯(fǔ):泛指乾燥後的獸肉。
50、九仙:舊傳秦時避亂於玉笥山有孔丘明、駱法通、吳天印、張法樞、謝志空、周仙用、鄒武君、謝幽岩、楊元中、何紫霄十人,前九人乘魚龍仙去,留何紫霄修煉為地仙。
51、八祖:南唐時承天宮精思院黃處明、宋懷德、汪希聲,老君院劉潛谷、陳紹觀,靈寶院王處一、丁守元、姚文質八人世稱“玉梁八祖”。
52、孔梅沈謝:即秦時孔丘明、漢時梅福、唐代沈麟、宋代謝修通。
53、魏氏之瑤台:即魏仙壇。
54、何君石竅:即何君村泰石、紫霄石、仙人石、鶴石、龜石、溫澗石六石。
55、箱峰:即覆箱峰。
56、墨沼:即肖子云洗墨池,在玉笥山上。
57、樏(léi):古時登山的工具。
58、涪翁:即黃庭堅。
59、叔夜:張叔夜(1065-1127)北宋開封人,歷官海州、鄧州知州,南道都總管,靖康年間金兵破汴梁被俘,絕食而死。
60、管晏。管仲和晏嬰,均為春秋時齊國名相。
61、秦昭室之秦客:指戰國末期秦昭王、齊宣王時的合縱連橫肉家張儀、蘇秦等人。
62、河山之帶礪:成語比喻國基堅固、國祚長久,又謂帶礪河山。
63、辟穀:傳說一種食之可長壽的穀物。
64、橐(tuó)龠(yuè):古代冶煉鼓風的器具,橐是風箱,龠為送風的管子。全句意為萬物本為一體,如同橐龠不可分。
65、箕尾:星宿名,即二十八宿中東方的箕宿和尾宿。二十八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家觀測天象、日、月、五星在天空運行測時的標誌。
66、尼山:又稱尼丘,在山東曲阜市東南,《史記·孔子世家》:“叔梁訖與顏氏女禱於尼丘得孔子;
67、二伯:古代領導一方的長官,《禮記·王制》“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68、三蘇:即四川眉崇山峻岭蘇老泉、蘇軾、蘇轍。
69、蓬萊方壺:傳說中的海外仙山。
70、樓船之藥未返:指秦始皇派徐市(福)海外求長生不死之藥的船隊,一去不復返。
71、滈(hào)池:又作鎬池,在西周國者鎬京(今陝西西安市豐鎬村一帶),池水經鎬水注入渭水,唐以後淤廢。
72、柏梁金人:柏梁即柏梁台,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建,在今長安市北。《三鋪舊事》:“帝嘗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金人即銅人。
73、九嶷(yí):一作九嶷山,又名蒼梧山,在湖南省寧遠縣南,相傳虞禹葬此。
74、禹穴:即禹陵,在浙江紹興縣城稽山門外,傳說舜葬此。陵旁有禹王廟、內有禹王碑,為浙東著名勝跡。
75、澥(xiè)渤:渤海的古稱。
76、太史:指西漢太史令司馬遷著《史記》。
77、丹墀chí:以紅漆塗飾的台階。
78、輿圖、天闕:地圖、朝廷。
79、銅雀:即銅雀台,漢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所建,在今河北臨漳西南占鄴城。此處系作者拾階登山比作上銅雀台。
80、玉蟾:皎潔的月光。傳說月中有蟾蜍,故蟾為月的代稱。
※花月主人輯錄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