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戈(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玉戈(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是商周流行的一種兵器,以玉為戈始見於二里頭文化,其後流行於商、周兩代。由於玉石本身質地堅脆,無法將玉戈用於實戰搏擊,且大量出土的玉戈無使用痕跡,可知商周時期的玉戈應是一種儀仗器。玉戈形制的演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二里頭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崗期。此期玉戈的特點為尺寸普遍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長玉戈出土於湖北黃陂盤龍城商代遺址,長達97厘米。援長48.8厘米、寬11厘米。藏品年代:。藏品類型:珠寶玉器。藏品歸屬:湖北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戈
  • 外文名:YuGe
  • 類別:儀仗器
  • 時代:商周
簡介,楚王玉戈,虢國玉戈,

簡介

是商周流行的一種兵器,以玉為戈始見於二里頭文化,其後流行於商、周兩代。由於玉石本身質地堅脆,無法將玉戈用於實戰搏擊,且大量出土的玉戈無使用痕跡,可知商周時期的玉戈應是一種儀仗器。玉戈形制的演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二里頭文化期和早商二里崗期。此期玉戈的特點為尺寸普遍較大,一般在30厘米左右。
最長玉戈出土於湖北黃陂盤龍城商代遺址,長達97厘米。援長48.8厘米、寬11厘米。藏品年代:。藏品類型:珠寶玉器。藏品歸屬:湖北省博物館
禮器 1974年湖北省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出土 這件玉戈形體巨大,製作精良,並非實用器,屬於禮器。1952年在湖北黃陂盤龍城發現了商代早期遺址,並於1974年、1976年進行了發掘。城牆南北約290米、東西約260米。城為夯築而成,城垣外側有寬約14米、深約4米的壕溝。城東北隅高地上有密集的大型建築群,已發現的3座宮殿基址,均坐北朝南,前後平行,在一條中軸線上,是一個整體建築群的組成部分。
玉戈玉戈
其中一座建築基址,面闊39.8米、進深12.8米,有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台基,四周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東西兩側各5個,南邊20個,北邊17個。內分4室,每面都有土牆,四周有迴廊2米多,迴廊外沿圍繞著43個大檐柱,這是一座面闊4間、外繞迴廊,並在迴廊外側階下設有散水的“四阿重屋”式的宮殿建築,在遺址中出土玉戈、銅鼎等。盤龍城是當時南方的一個重鎮,說明早期商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長江流域。
戈援部(刃部)略呈弧度,直內(後端),多數無中脊僅有鈍脊。除部分在內上飾有簡單的弦紋外,一般無紋飾。第二個階段為殷墟時期即商代晚期,玉戈尺寸變小,殷墟前期的尺寸多在15至20厘米;殷墟後期長度在1 5厘米以內,小的僅4至5厘米。戈有直身、彎身兩種,皆有中脊或三脊。內上飾平行的粗陽紋,或者在內及援上陰刻獸面紋和變形雲紋。部分戈內直接雕成鳥頭狀。傳世品中亦常見以玉為援,用銅鑄成鳥頭狀內嵌接而成的銅內玉戈。
西周玉戈形制與商晚期相似,普遍不飾紋飾,製作不及商代精細。西周以後玉戈趨於消亡,春秋戰國時零星可見的玉戈,仍保留了周代的特點。春秋玉戈鋒作三角形,援身上刃微外弧,下刃稍直,刃頗鋒利,中部起脊,內之尾端作斜角狀,援、內間中部穿一孔。漢代玉戈有所變制,一種援呈尖首長方形,上飾多組紋飾,援前端為對稱盤繞的雙龍紋,中間是谷紋,後端作幾何紋和龍鳳紋,背面平素,內窄,長方形,上穿兩孔。另一種玉戈援呈弧形,鋒端如橄欖尖,兩側有刃,中脊為窄條,並有橫凸的胡部(即戈刃曲而下垂的部分),上皆飾勾連雲紋,內呈長方形,亦飾勾連雲紋,胡部與內部分別鏤3個和1個長方形的小孔洞。漢後玉戈不常出現了。

楚王玉戈

公元前2世紀
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
玉戈短援、長鬍,胡刃上有一棘刺,闌側三穿,援及胡部主體飾以淺浮雕的勾連雲紋。援、胡之下透雕有一隻異常兇猛的螭虎,尾上卷,作奔走狀。玉戈主體兩面紋樣相同,而戈內兩面紋樣不同。戈內一面淺浮雕猛虎,另一面則淺浮雕朱雀紋飾。戈是一種攻擊性兵器,一般都以銅、鐵等金屬材料鑄成。以玉製作兵戈,作為非實用性的禮兵器,在商周時期較為常見,但器形和裝飾都較為簡單。漢代,玉戈罕見。這件玉戈的刃部未見使用痕跡,當屬於玉禮兵器,可能是楚王專門用作祭祀或出行的儀仗用品。

虢國玉戈

【名稱】:玉戈
玉戈(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類別】:玉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屬】:三門峽虢國墓地陪葬品
【文物現狀】:
20世紀後半葉於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現為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館藏。
通長40.4厘米,寬8.5厘米,厚0.1-0.5厘米。青玉,全部受沁,呈棕黃色,正反面有硃砂痕跡,微透明,鋒呈斜三角形,刃較鈍厚。援、內寬窄相差無幾,皆有不明顯的起脊,援本部有一圓形穿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