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江西省地方標準《贛東北黑豬》(DB36/T 171-94),於1994年10月13日發布,1994年12月1日實施。自標準實施以來,給包括玉山黑豬在內的贛東北黑豬養殖提供了科學的養殖方法與技術,為贛東北黑豬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標準中部分規範性引用檔案已更新;由於飼養技術更加成熟,其品種特徵特性都已變化,根據有關法規要求和滿足養殖實際的需要,因此對地方標準《贛東北黑豬》(DB36/T 171-94)進行修訂。
編制進程
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由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出並歸口。
依據《省質監局辦公室關於地方標準修訂工作的催辦函》(贛質監辦發【2018】55號)檔案精神,組織成立了地方標準複審工作專家組,複審專家組根據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對《贛東北黑豬》進行認真梳理,綜合分析該標準的使用情況,肯定了該標準實施以來取得的成績,一致認為該標準具一定的科學性、先進性、適應性,為滿足養殖實際需要,標準文本需要作出改動,提出修訂的複審結論。
在修訂該標準時,參考了有關的各類國家標準和其他地方豬的品種標準,主要技術內容中的質量指標根據江西省玉山黑豬原種場的保種數據及相關文獻資料整理編寫;標準中的一些技術指標經過反覆試驗驗證得出,試驗按照《
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規程》(NY/T 822-2004)中規定的方法,多次修改,制定方案。
徵求和諮詢了相關領域部門及有關專家、養殖大戶、畜產品加工企業、檢測機構的意見,收集資料後組織有關方面專家召開研討會進一步聽取對標準初審稿的各方面意見,並對反饋意見進行反覆討論並修改整理後形成了標準修訂稿,使標準內容和形式更趨科學、規範。
2019年7月3日,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1月1日,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實施。
修訂依據
修訂情況
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代替《贛東北黑豬》(DB36/T 171-1994),與《贛東北黑豬》(DB36/T 171-199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該標準更名為玉山黑豬;
增加了規範性引用檔案;
原產地描述刪除了鉛山、上饒等縣;
外貌特徵部分,增加了“獅子臉型臉面有較深的皺紋、馬臉型臉面較清秀”,“軀幹背腰不平”;
修訂了初產母豬窩均產仔數和經產母豬窩均產仔數;
修訂了瘦肉率數據,增加了肉色評分、大理石紋評分、肌肉滴水損失以及肌內脂肪含量數據;
刪除了種豬鑑定評級,增加了測定方法和種用基本要求。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江西省玉山黑豬原種場、
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
主要起草人:李瑞麗、陳慶隆、鄭小明、游金明、萬明春、王成斌、易松強、熊濤、嚴寒、劉清蘭、昌曉宇、鄭灝、林克團、楊文清、彭貴福、余華陽、寧財、陳國良。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品種來源及特性 | |
---|
4 體型外貌特徵 | |
---|
5 生產性能 | |
---|
6 測定方法 | |
---|
7 種用基本要求 | |
---|
8 品種照片 | |
---|
附錄A(資料性附錄)玉山黑豬品種照片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規定了玉山黑豬的品種來源及特性、體型外貌特徵、生產性能、測定方法、種用基本要求和品種照片。該標準適用於玉山黑豬品種的鑑別。
引用檔案
NY/T 65 豬飼養標準 NY/T 820 種豬登記技術規範 NY/T 821 豬肌肉品質測定技術規範 | NY/T 822 種豬生產性能測定規程 DB36/T 801 綠色食品—玉山黑豬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玉山黑豬》(DB36/T 171-2019)的制定,對於保護和利用玉山黑豬品種資源、種豬生產進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並有利於推進玉山黑豬等地方豬資源的產業化進程。該標準的修訂對推動江西省玉山黑豬標準化養殖健康穩步發展,增強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引導江西省地方豬養殖業儘早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道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相關產業及開發系列產品發展等方面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該標準在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過程中,發揮了明顯的作用。該標準對於玉山黑豬種質資源開發、提升玉山黑豬質量、品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