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益母草(玉容草)

白花益母草

玉容草一般指本詞條

白花益母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有節,密被倒生的租毛。葉對生,兩面均有灰白色毛;花多數,腋生成輪狀,無柄;萼鐘狀,花冠白色,常帶紫紋,花柱絲狀,小堅果黑色,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花益母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唇形目
  • :唇形科
  • :益母草屬
  • :白花益母草
  • 分布區域: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及西南等地。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功效分類,

基本信息

名稱
白花益母草
異名
樓台草、鏨菜(《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實圖考》),對月草、白花茺蔚(《中國藥植志》)。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鏨菜的全草。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鏨萊,生江南蔭地。似益母,方莖對節,白花,花中甜汁,飲之如蜜。”

形態特徵

鏨菜,一年生草本,全體較粗糙。莖直立,高40~100厘米以上,方形,具4棱,有節,密被倒生的租毛。葉厚,帶革質,對生,兩面均有灰白色毛;下部的葉有長柄,卵圓形或羽狀3深裂,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粗鋸齒和緣毛;中部的葉有短柄,披針狀卵圓形,有粗鋸齒:枝梢的葉無柄,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緣。花多數,腋生成輪狀,無柄;苞片線形至披針形,或呈刺狀,有毛;萼鐘狀,外面密被細毛,5脈,萼齒5,先端刺尖,上3齒相似,呈三角形,下面2齒較大;花冠白色,常帶紫紋,長1.3厘米,2唇,上唇匙形,先端微凹,有緣毛,下唇3淺裂,中間裂片倒心臟形;雄蕊4,2強;子房4裂,花柱絲狀,柱頭2裂。小堅果黑色,有3棱,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10~11月。生於山坡、路邊、荒地上。
白花益母草白花益母草

分布範圍

分布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及西南等地。

主要價值

採集
夏、秋採收。
性味
甘辛,平。
①《本草拾遺》:"味辛,平,無毒。"
②《滇南本草》:"味酸甘,性熱,無毒。"
功用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破血。產後腹痛,煮汁服之;亦搗碎敷疔瘡。"
②《滇南本草》:"主治一切筋骨痿軟,脫陽脫陰,夜多盜汗,跌打損傷,婦人血崩,接骨。取葉燒灰服,治一切小兒黑痘及頂陷;梗:治絞腸痧肚疼或陰症,研末酒服三錢。"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或研末。外用:搗爛或研末調敷。
白花益母草白花益母草
宜忌
孕婦慎服。
選方
①治產後腹痛:鏨菜三錢,桃仁二錢,紅花二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經期不準,腰腹疼痛:鏨菜三錢,雞冠花五錢,茜草三錢。水煎服。(《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

功效分類

活血祛瘀藥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於其上密生鬚根的主根。莖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鈍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節及棱上尤為密集,在基部有時近於無毛,多分枝,或僅於莖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條。葉輪廓變化很大,莖下部葉輪廓為卵形,基部寬楔形,掌狀3裂,裂片呈長圓狀菱形至卵圓形,通常長2.5-6厘米,寬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綠色,有糙伏毛,葉脈稍下陷,下面淡綠色,被疏柔毛及腺點,葉脈突出,葉柄纖細,長2-3厘米,由於葉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圓形,被糙伏毛;莖中部葉輪廓為菱形,較小,通常分裂成3個或偶有多個長圓狀線形的裂片,基部狹楔形,葉柄長0.5-2厘米;花序最上部的苞葉近於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2厘米,寬2-8毫米,全緣或具稀少牙齒。輪傘花序腋生,具8-15花,輪廓為圓球形,徑2-2.5厘米,多數遠離而組成長穗狀花序;小苞片刺狀,向上伸出,基部略彎曲,比萼筒短,長約5毫米,有貼生的微柔毛;花梗無。花萼管狀鐘形,長6-8毫米,外面有貼生微柔毛,內面於離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脈,顯著,齒5,前2齒靠合,長約3毫米,後3齒較短,等長,長約2毫米,齒均寬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粉紅至淡紫紅色,長1-1.2厘米,外面於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長約6毫米,等大,內面在離基部1/3處有近水平向的不明顯鱗毛毛環,毛環在背面間斷,其上部多少有鱗狀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內凹,長圓形,長約7毫米,寬4毫米,全緣,內面無毛,邊緣具纖毛,下唇略短於上唇,內面在基部疏被鱗狀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邊緣薄膜質,基部收縮,側裂片卵圓形,細小。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對較長,花絲絲狀,扁平,疏被鱗狀毛,花葯卵圓形,二室。花柱絲狀,略超出於雄蕊而與上唇片等長,無毛,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長2.5毫米,頂端截平而略寬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產全國各地;為一雜草,生長於多種生境,尤以陽處為多,海拔可高達3400米。蘇聯,朝鮮,日本,熱帶亞洲,非洲,以及美洲各地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越南。
全草入藥,有效成分為益母草素(Leonurin),內服可使血管擴張而使血壓下降,並有頡抗腎上腺素的作用,可治動脈硬化性和神經性的高血壓,又能增加子宮運動的頻度,為產後促進子宮收縮藥,並對長期子宮出血而引起衰弱者有效,故廣泛用於治婦女閉經、痛經、月經不調、產後出血過多、惡露不盡、產後子宮收縮不全、胎動不安、子宮脫垂及赤白帶下等症。據國內報導近年來益母草用於腎炎水腫、尿血、便血、牙齦腫痛、乳腺炎、丹毒、癰腫疔瘡均有效。嫩苗入藥稱童子益母草,功用同益母草,並有補血作用。花治貧血體弱。子稱茺蔚、三角胡麻、小胡麻,尚有利尿、治眼疾之效,亦可用於治腎炎水腫及子宮脫垂。白花變型功用同益母草。
可分兩變種。一為原變種 var. artemisia。二為白花變種 var. albiflorus (Migo) S. Y. Hu, l. c. 381.1974——Leonurus sibiricus Linn. var. albiflorus Migo in Journ. Shangh. Sci. Inst. III, 3: 7. 1935,又名白花益母草(福建南平)、野毛草、油麻松(廣西陽朔),與原變型不同僅在於花冠白色,產江蘇、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及四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