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串飾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良諸文化的玉串飾最有特色,由多種形狀的玉飾組成,組合複雜,製作精美,為國內罕見珍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串飾
- 年代:清
- 具體年代:新石器時代
- 玉管長:2.7─3厘米
玉串飾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良諸文化的玉串飾最有特色,由多種形狀的玉飾組成,組合複雜,製作精美,為國內罕見珍品。
玉串飾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良諸文化的玉串飾最有特色,由多種形狀的玉飾組成,組合複雜,製作精美,為國內罕見珍品。...
此件為商扁平長方形玉串飾,每塊長1-3.8厘米,寬1.4-2厘米,厚0.5-1厘米。...... 此件為商扁平長方形玉串飾,每塊長1-3.8厘米,寬1.4-2厘米,厚0.5-1厘米...
玉管串飾,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與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館,2串451枚。蛇紋石質,呈灰綠,綠,骨黃色,雞骨白等色。細長圓管形。...
此件為商長圓管形玉串飾,每塊長1.2-3.1厘米,橫截面徑0.6-0.8厘米。 透閃石質,黃白色,蠟狀光澤,不透明。由38顆長短不一的圓管形玉塊串成,兩端平齊,有...
管狀玉珠串飾,於1986年蕭縣金寨遺址出土文物。...... 玉串飾中有一件綠松石。表面均有破損,大小厚薄不等。共68個,孔對鑽。格式TIF[1] 參考資料 1. 管狀玉珠...
史前串飾每粒珠長0.6厘米,玉墜長3厘米。白色,部分有淺黃斑。由二十六顆玉珠和一件小玉墜串聯而成。玉珠均呈腰鼓形,大小不等,串列有序,均兩端管鑽成孔,...
瑪瑙串飾(山西博物院收藏) 春秋 長約30厘米 1961年侯馬市上馬村出土 由玉和瑪瑙組成,形狀有珠狀、管狀、片狀,有的表面刻有紋飾,色澤鮮亮。 ...
【年代】:東漢 【尺寸】:瑪瑙珠最長:8厘米 【出土地】:廣東省廣州市龍生崗出土 【收藏地】:現藏於廣州博物館 【特徵】:形狀,大小不一,計有:管狀玉飾件,為...
此展品為西周時期的玉器,由綠色料珠、紅色瑪瑙珠串連線6件玉璜。現收藏於山西博物院。...
水晶珠串飾,明代文物,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 水晶珠串飾,明代文物,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年代】:明代【尺寸】:直徑1厘米【出土地】:江西省南城縣洪門公...
年陝西考古工作者發掘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出土1300 多件玉石器,器物形象有蠶、虎、兔、魚、蟬、鳳鳥、璜、戈、管、玦、柄形飾品、項鍊、貝與玉圭合體串飾等...
此展品為紅山文化文物。長35厘米。雞骨白是指長期埋在土中的玉,會在表面形成一種白色的粉狀的氧化物,俗稱包漿。玉串飾是以管、珠主題貫穿的飾物,通常以是與件...
11.長圓管形玉串飾(圖33),每塊長1.2—3.1厘米,橫截面徑0.6—0.8厘米。透閃石質,黃白色,蠟狀光澤,不透明。由38顆長短不一的圓管形玉塊串成,兩端平齊,...
新石器時代“玉串飾”,戰國“錯金銀重烙銅壺”、“郢爰”,西漢“金獸”,東漢“廣陵王璽”、“錯銀銅牛燈”、“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青瓷神獸尊”,...
另一件長18厘米,頂端有四蝶紛飛,下垂珠玉串飾的銀步搖,製作都極精緻。5.梳篦和寶釵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
玉器絕大部分是賽克勒博士的生前收藏,其中商代銅卣與玉串飾,特別引人注目,可以說是賽克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不僅因為是其精美,更在於組合及其所含的意義。...
墓主人頭向西,仰身直肢,雙手交疊置於小腹上,隨葬有大量玉飾,頭兩側是耳飾玦和束髮的玉箍及帶圓堵頭的飾發小玉串飾,嘴裡有大量玉口?,項上有玉蠶料管項飾1...
玉、石、骨、蚌器、貝和串飾較多,部分墓葬隨葬錫器或漆器,個別墓葬甚至發現有金器。到2011年4月末,大河口西周墓地發掘工作進入尾聲,僅剩下數十座小型墓葬尚未發掘...
大部分的陪葬墓都有陶鬲、銅禮器、玉覆面、小型的玉組佩或玉串飾,銅禮器多是明器,時代特徵明顯。曲沃羊舌晉侯墓地規模 編輯 墓地大體範圍南北長400、東西寬300...
成組串飾,一副兩件。綴玉嵌雜寶石。頂部為荷葉形提頭,兩面浮雕兩龍戲珠紋,並嵌紅、藍寶石,每面五塊,其上正中有環鼻一個,下有環鼻四個,分別系黃色絲組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