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宮之碑

玄宮之碑

玄宮之碑於1982年出土自重慶市江北區上橫街明玉珍墓——“睿陵”。目前陳列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壯麗三峽”展廳。明玉珍“睿陵”系重慶地區唯一帝陵,也是全國罕見的農民起義領導人墓葬,“玄宮之碑”是其重要遺物,既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更有巨大的紀念意義。

玄宮之碑是記載述元末農民起義領導人、大夏太祖皇帝明玉珍參加元末農民起義,率軍入川後建立大夏國事跡的記事碑。碑文與史籍相印證,彌補了史籍記載的缺漏,澄清了舊籍中對明玉珍及大夏政權歷史的不確紛紜記載,真實地反映了明玉珍及大夏政權的政治態度。是研究元末農民起義,研究明玉珍及大夏政權歷史極其珍貴的第一手材料。

基本介紹

石碑特徵,石碑全文,

石碑特徵

石質,色青,以獨石製成。通高145厘米,寬57厘米,厚23.5厘米;其下榫長21厘米,寬39厘米,厚23.5厘米。碑首作八角形,額“玄宮之碑”四字,篆書,左右兩側各刻陰線盤龍一。碑文24行,正文每行47字,全碑共1004字,正書。

石碑全文

大夏太祖欽文昭武皇帝玄宮碑
玄宮之碑拓片玄宮之碑拓片
金紫光祿大夫太傅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臣戴壽填諱
金紫光祿大夫少傅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臣劉幀撰文書丹
榮祿大夫知樞密院事臣向大亨篆額
太祖隨州隨縣梅丘人,姓明氏,御諱玉珍。為人英武有大志,不嗜聲色貨利。善騎射。元末天下大亂,英雄崛起,生民無所依賴。歲庚寅,淮人立徐主稱皇帝於蘄陽,頒萬壽歷,建元治平,國號宋。明年,太祖杖劍從之,戰功懋甚,越八年,官至奉國上將軍都元帥。天啟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時西土勁敵暴橫,群生塗炭。太祖既入蜀,軍律嚴整,所至不獨用武,惟以拯救為尚。遠邇聞風,相繼款附,如赤子之慕父母。其年定夔、萬,四月抵渝。其城,蜀根本也,故元攻之。四十三年,因其內變而始附。太祖一鼓而下,擒參政哈林都,送之朝,瀘州降,冬,克敘南,拜廣西兩江道宣慰使。明年六月,擊亳人李仲賢於晉州,敗還成都。班師,拜隴蜀四川行省參政。值友諒謀為不軌,驅除異己,上表斥其罪狀。已而,友諒遣刺客陳亨等潛謀圖害,卒不得近。乘太祖征廣安,亨殺員外鮑玉等七人而遁。明年春,李仲賢、王虎、郭成奔平元,數十萬兵一朝解散。友諒又要致王爵,即封還其詔書,請皇太子監國,皆不報。拜驃騎衛上將軍隴蜀行省左丞。夏,擒李君誠於五面山,襲舒家寨,田成、傅德錯愕敗走。友諒使來,宋主崩弒外聞,乃斬使焚書,三軍縞素,為宋主發喪,拊膺哀悼,殆不不堪忍。冬十一月,進圍九頂山,至明年夏四月,擒完者禿、趙成以歸。平成都、大慶、潼川,克向壽福於鐵檠城;自是議討友諒,移檄四方,會兵三峽。父老豪傑告留曰:“生民無主,欲將何之?”峻辭固讓者再四。諸將遂立誓推戴曰:“臣等不股肱王室,鬼神殛之”。始允眾志,以其年十月望日即國位於重慶之行邸,不易國號,不改元,謚宋主日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猶舜之宗堯也。逾月,平播南,克巴州,俘熊文弼於牛頭寨,克長寧州。十一月郊望癸卯歲正月朔旦,受皇帝璽綬,國號大夏,改元天統,歷曰先天,禮樂刑政,紀綱法度,卓然有緒。立太廟,追謚顯考郎曰欽憲,顯考妣魯氏曰衍慶,皇考子成曰莊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曰昭順,王考妣朱氏曰慈寧;考學文曰宣武,妣趙氏曰貞淑;皆追王曰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禮樂,與郊社並隆。仁孝誠敬,蓋天性也。越明年,典後,立東宮。蓋仁心愛人,而人慕之,人心所歸,即天命所在。故四年而西土悉平。惜乎大統垂集,一旦疾革;傳位皇太子,詔皇后同處分,俾維持以正大統,亦天下之大義也,可謂烈主矣。生於己巳九月九日,崩於丙午二月六日。謚曰欽文昭武皇帝,廟號太祖。壽三十八歲,在位六年。以九月初六日葬叡陵。爰命詞臣述功德而碑刻之玄宮雲。
大夏天統四年 月 日
中書省左丞臣孫天祐、右丞臣劉仁、參知政事臣江儼、徐汪,臣明從叡、明從哲,臣馬文敬。
樞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鋪,副使臣鄧立、沈友才、劉銘、明從政、明從德,鑒院臣李聚、竇文秀、周景榮、田繼坤立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