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完政權

天完政權

天完政權,為元末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徐壽輝於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建立,正式國號為“宋”,傳世文獻多作“天完”。

至正十一年,徐壽輝率領農民起義軍攻據了蘄水,隨即稱帝建國,並以蘄水為國都,國號“宋”,以宋英宗登基啟用的第一個年號“治平”為年號。

國土面積約在黃州與浠水一帶。後來成功奪取了江西與湖南一帶,又遷都漢陽(今湖北武漢漢陽區),改年號“太平”。

天完政權的最高領導人為徐壽輝,其次分別為太師鄒普勝、元帥倪文俊、將軍趙普勝傅友德(上述四人有四大金剛之稱)。據說天完軍人人信奉佛教,軍服背後皆刺佛字,以為可以刀槍不入。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大將軍陳友諒趁天完軍出擊採石(當時為朱元璋治下)之時,弒君奪位,改國號為大漢。至此,歷時十年的天完政權壽終正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完政權
  • 英文名稱:Tianwan、the Kingdom of Great Tianwan
  • 簡稱:天完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蘄水→漢陽
  • 主要城市:長沙,龍興,鄂州
  • 官方語言:漢語
  • 貨幣:天完通寶
  • 時區:東八區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徐壽輝
  • 主要民族:漢族
  • 國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1359年)
  • 建國時間:1351年
  • 亡國時間:1360年
  • 亡於:陳漢
政權歷史,國號爭議,帝王系譜,

政權歷史

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徐壽輝鄒普勝彭瑩玉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起事,部眾以紅巾為號,稱紅巾軍,以“彌勒佛下生”等口號發動民眾。十月,攻克蘄水(今湖北浠水),據此建國,號天完,年號治平。以倪文俊為領軍元帥,鄒普勝為太師,置統軍元帥府、中書省、樞密院、六部,有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況普天、歐普祥、陳普文、趙普勝傅友德等悍將。治平三年(1353年)底,蘄水失陷,彭瑩玉戰死。
治平五年(1355年),重新取得江西、湖南,遷都漢陽(今武漢漢陽),改年號為太平。太平二年(1357年),陳友諒在江州挾持正欲遷都龍興(今江西南昌)的徐壽輝,天定二年(1360年)六月十六,漢王陳友諒邀請徐壽輝至太平(今安徽當塗)附近採石五通廟拜神,叫壯士拿鐵撾擊碎徐壽輝的頭,天完政權滅亡。

國號爭議

當時中國由元朝(也就是大元)統治,徐壽輝為顯示自己的強大,因而取名叫天完(在大上加一橫,在元上加個寶蓋頭),天完政權想要震住大元。亦有解釋是源於“大宋”,即大字加一橫,宋字去木加元。
另有觀點認為徐壽輝政權的國號是“大宋”,後來明朝官方修史時篡改為“天完”。其依據史料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明初文臣宋濂在為於光撰述的墓志銘中寫道:“今元政大亂,天下兵動,江東西北為盜區,分寧徐壽輝建偽號曰宋。”另一條是曾是該政權將領、後即位為大夏皇帝的明玉珍玄宮碑,碑文紀載:“淮人立徐主,稱皇帝於蘄陽,頒萬壽歷,建元治平,國號宋。”這是最早確認徐壽輝政權國號的史料,被認為具有決定性意義。據推測,因為朱元璋曾隸屬於韓宋,徐壽輝政權成立於韓宋之前,則韓宋政權有僭越之嫌,這對實際上繼承韓林兒政權的朱元璋的合法性有很大的打擊;況且朱元璋在登基為“大明”皇帝後,刻意迴避其過去長期侍從韓氏政權,“宋”的名號成為禁忌。因此,《元史》篡改徐壽輝政權為“天完”以掩蓋事實,乃出於政治上的考量。

帝王系譜

僅一位皇帝徐壽輝,諡號是應天啟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年號:
治平(1351年十月—1355年十二月)
太平(1356年正月—1358年七月)
天啟(1358年八月—1359年三月)
天定(1359年四月—1360年閏五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