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黑斑病,葉片初期病葉背面形成灰色絨毛狀小霉斑,以後病斑逐漸擴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絨霉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獼猴桃黑斑病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枝蔓和果實
- 拉丁文名稱:Ceptosphaeriasp
- 分類地位:子囊菌球腔菌屬
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危害症狀
,小病斑聯合成大病斑,整葉枯萎,脫落。在病斑部對應的葉面上出現黃邑褪綠斑,以後逐漸變成黃褐色或褐色壞死斑。病斑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部和健部分界不明顯,病葉易脫落。枝蔓病部表皮出現黃褐色或紅褐色水漬狀的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繼而出現凹陷,而後擴大,並發生縱向開裂,腫大形成愈傷組織,表現典型的潰瘍狀病斑,病部表皮或壞死組織產生黑色小粒點或灰色絨霉層。果實6月上旬果實出現病斑。初為灰色絨毛狀小霉斑,逐慚擴大,絨霉層脫落,形成0.2-l厘米的近圓形凹陷病斑,颳去表皮可見果肉呈褐色至紫褐色壞死,形成錐狀硬塊。果實後熟期間果肉最早變軟發酸,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
1、冬季徹底清園,結合修剪,徹底清除枯枝,落葉,剪除病枝,消除病源。
2、春季萌芽前噴布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
3、發病初期,於5-6月份及時剪除發病伎條。
4、結果期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000倍液於花芽膨大至終花期進行第一次噴藥,以後每隔15-20天噴1次,連續噴藥4-5次,即可控制病害。